真正為學問而學問,“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該做的就做,不該做的殺頭也不幹,所謂“仁之所至,義所當然”的事,犧牲自己也做,為世為人就做了,為了別的不來。因此為學問而學問,就準備著一生寂寞。
所以做學問要不怕寂寞,、不怕淒涼。要有這個精神,這個態度,才可以談做學問。
我們有句老話:“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任何一個人做了一輩子人,包括你的太太 、父母 、兒女在內,可不一定是你的知己,所以人能得一知己死而無憾。一個人哪怕轟轟烈烈做一輩子,不見得能得一知己,完全瞭解你,尤其做學問的人更是如此,所以第二句話跟著說:“有朋友遠方來,不亦樂乎?”你不要怕沒有人知道,慢慢就有人知道,這人在遠方,這個遠不一定在空間的地區的遠。孔子的學問,是五百年以後,到漢武帝的時候才興起來,才大大抬頭。董仲舒弘揚孔學,司馬韆撰《史記》,非常赞扬孔子,這個時間間隔有多遠!这五百來非常寂寞的,這樣就懂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了。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就是說做學問的人,乃至一輩子沒有人瞭解,也“不慍”。
“不慍”這個問題很重要。“不怨天尤人”這四個字我們都知道,任何人碰到艱難困苦遭遇了打擊,就駡別人對不起自己,不幫自己的忙,或者如何如何,這是一般人的心理。嚴重的連對天都做怨,而“慍”就包括了“怨天尤人”。
人能夠真正做到了為了學問而學問,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問自己,問什麽我站不起來?為什麼也沒有達到這個目的!是自己的學問、修養、做法種種德問題,。自己痛切,自己內心里並不蘊藏怨天尤人的念頭。拿現在觀念說,這種心理是絕對健康的心理,這樣才是君子。君子才夠得上做學問,夠得上學習人生之道,拿現代的新觀念來講,就是講究人生哲學的開始!
————摘錄南懷瑾著述《論語別裁》
學而第一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於。”
誦讀《論語》感悟(二) 誦讀《論語》感悟(二) 誦讀《論語》感悟(二) 誦讀《論語》感悟(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