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誦讀《論語》感悟(三) 誦讀《論語》感悟(三) 誦讀《論語》感悟(三)學而第一
有子曰:
“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論語別裁》摘錄:
孝悌是人的根本,仁孝是孔子學問的根本。為什麼孝悌會成為被打倒的“罪狀”之一呢?
這要先知道一件事,就是司馬遷做《史記》是一件大事。他當時對漢武帝的有些做法是反感的,但又不能不服從。服從呢?在良心上又不安,他就做《史記》,將自己的思想,容納到《史記》中去。如記帝王的事,稱為本紀,而他將未做皇帝的項羽也列到本紀中去,就是暗示漢高祖與項羽,一個成功的英雄,一個是失敗的英雄。有如《史記》中“世家”本來是記載諸侯和大臣的事,而孔子不是諸侯,也列入諸侯,司馬遷的意思,是孔子也有千秋的事業,說孔子的言行思想,影響將及于千秋后世,所以將他列入世家。
孔子最大的重要著作為《春秋》,他著《春秋》后最重要兩句話是:“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
孝悌中國文化的精神。
說兩個真實故事
十年前,有一個哈佛大學博士班的學生,跟我做中國文化的論文,他回國之前,我囑他回到美國去提倡中國文化的孝道,他說很難。我告訴他這是千秋事業,不是現世功業,告訴他孝道是什麽東西,我說,中國人談孝子,“父慈子孝”是相對的,父親對兒子付出了慈愛,兒子回過頭來愛父親就是孝。“兄友弟恭”哥哥對弟弟好,弟弟自然愛哥哥。我們後來講孝道:“你該孝,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說法有問題,天下的確有些“不是的父母”,怎麽沒有“不是的父母”呢?這不是孔孟的思想,是別人借用孔孟帽子,孔家店被人打倒,這些冤枉受得大了。
為什麼講這個道理?
世界上凡是動物,豬、牛、狗、馬、鷄、啞等等,都是一樣的,以母雞保護小雞現象來看,可見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性。等孩子帶大了,走開了又各不相顧。各種動物都是一樣,人原來何嘗不是這樣,但人現在在什麽不會這樣?于是談到人文文化的教育來了。
————摘錄于南懷瑾著述《論語別裁》
誦讀《論語》感悟(三) 誦讀《論語》感悟(三) 誦讀《論語》感悟(三) 誦讀《論語》感悟(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