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朱子晚年定论》35:去脉来龙

《朱子晚年定论》35:去脉来龙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4-07-12 10:15 被阅读0次

《朱子晚年定论》35:去脉来龙

朱子之后,如真西山、许鲁斋、吴草庐亦即皆有见于此,而草庐见之尤真,悔之尤切。今不能备录,取草庐一说附于后。

这则《阳明附言》,是王阳明为所编的《朱子晚年定论》选择吴澄文章作为末篇所作的特别注解。意思是说,非但朱熹本人晚年有这样的见识,后来的朱子门人也有不少相应的议论,比如真德秀、许衡等,其中吴澄也就是吴草庐的见解尤为真切,悔恨之意尤为痛彻。正因为如此,王阳明选取吴澄的一篇文字附后,作为印证。

以下为王阳明所选吴澄文字。

临川吴氏曰:“天之所以生人,人之所以为人,以此德性也。然自圣传不嗣,士学靡宗,汉唐千余年间,董、韩二子依稀数语近之,而原本竟昧昧也。逮夫周、程、张、邵兴,始能上通孟氏而为一。程氏四传而至朱,文义之精密,又孟氏以来所未有者。其学徒往往滞于此而溺其心。夫既以世儒记诵词章为俗学矣,而其为学亦未离乎言语文字之末,此则嘉定以后朱门末学之敞,而未有能救之者也。”

“夫所贵乎圣人之学,以能全天之所以与我者尔。天之于我,德性是也,是为仁义礼智之根株,是为形质血气之主宰。舍此而他求,所学何学哉?假而行如司马文正公,才如诸葛忠武侯,亦不免为习不著、行不察,亦不过为资器之超于人,而谓有得于圣学则未也。况止于训话之精、讲说之密,如北溪之陈、双峰之饶,则与彼记诵词章之俗学,相去何能以寸哉?圣学大明于宋代,而踵其后者如此,可叹已!澄也钻研于文义,毫分缕析,每以陈为未精,饶为未密也,堕此科臼中垂四十年,而始觉其非。自今以往,一日之内子而亥,一月之内朔而晦,一岁之内春而冬,常见吾德性之昭昭,如天之运转,如日月之往来,不使用有须臾之间断,则与尊之之道殆庶几乎?于此有未能,则问于人、学于己,而必欲其至。若其用力之方非言之可喻,亦味于《中庸》首章、《订顽》终篇而自悟可也。”

吴草庐也就是吴澄,字幼清,晚字伯清。宋朝亡灭后,吴澄隐居家乡,潜心著述,人称“草庐先生”。后出任元朝国子监丞、翰林学士等。吴澄为元朝大儒,与许衡齐名,并称“北许南吴”,公开以朱熹之后道统的接续者自居,有孟子“舍我其谁”之风。吴澄穷其一生,为元朝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杰出的理学家、经学家和教育家。

作为许衡的同门,因为有宋亡后隐居家乡潜心著述的经历,吴澄尽管也出任了元朝的高官,却不曾在历史上留下许衡那样的争议与骂名。或许,这也是王阳明选取他的文字作为《朱子晚年定论》补充的根底缘由。

临川吴澄说:“天之所以生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人之为人德性的存在。然而圣人之道的传承难以为继,士大夫之学靡多杂乱不知所宗,汉唐以来千余年间里,只有董仲舒、韩愈二人的寥寥数语接近于圣人之道,而真正的圣道本源难以究竟变得昏暗难辨。等到周敦颐、二程、张载、邵雍兴起,才能上通于孟子而与圣学贯通接续为一。二程之学四代之后传到朱熹,对文义的考证之精细缜密,又是孟子以来所没有的。朱子的学徒做学问往往在对文义的考证上沉溺耽留、汩没本心。既认为世俗儒者记诵词章的记问之学为粗鄙俗学,他们做学问又离不了穿求言语文字这些末流之学。这是嘉定年之后朱子一门陷入末流之学的弊端,然而却一直没有能够救治这一弊病的。

世人之所以尊贵圣人之学,是因为它能够以天下万物与我合二为一。天所赋予我的,是人之为人的德性,是生而为人所天然具足的仁、义、礼、智这些根本,是人的形体与血气的主宰。舍弃这些而向别处探求,所学所求的是什么呢?假定我们有司马光的本领气力,诸葛亮的才情智慧,也免不了“习不著,行不察”——行动不能落实,修习不能明察,也不过是资质器宇超于常人,却不能说有所成就于圣人之学,何况止步于训诂上的精当准确,讲说上的细致缜密,像陈北溪、饶双峰这些人,他们的学问与记诵词章的俗学,又能有多大差别呢?圣人之学彰明于宋代,而后来人竟然沦落到这种地步,真是可悲可叹啊!吴澄我也潜心钻研文义,在纤毫之间去求个条分缕析,时常认为陈北溪、饶双峰的学问不够精细、缜密,堕入这样的窠臼难以自拔,消耗了四十多年的大好时光,这才发觉其中的错误。自此以后,一天之内从子时到亥时,一月之内从月初到月末,一年之内从春季到冬季,时时刻刻去觉见我自己人之为人的德性光辉,就像天道的运转,就像日月的往来,不使它有一分一秒的间断,这样,对于尊崇与践行圣人之道而言也就相差无几了!自己如果还做不到,就请教于人,问学于己,而一定达到这个境地,如果用功的方法无法用言语晓喻说明,也会通过仔细体味《中庸》首章和张载先生《订顽》终篇而使自己有所领悟提升。

学问还要不要做了?要做的,只是读书不等于做学问。书还要不要读了?要读的,只不过是如吴澄一般,先要立下个让自己的生命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如日月一般,有昭昭之明。到某一刻,做不到时,再求诸于人,求诸于书本文字。倘若有一应记问之学都无法解决的难题,深味于《中庸》首章和《订顽》末篇也就够用了——足够让自己有所领悟了!

学问的来龙去脉,或者说数千年中华文明所集萃的学问的来龙去脉,能像吴澄一样讲得这般清楚的,应该没有几个,值得每一个尚在云雾之中执迷的学者认真体悟、琢磨。

随机码:13523/09288

体:离火  用:坎水  变:坎水变坤土

性格:聪明,好学,虚心,光明、正直,沉稳,做事有章法,容易成事。

关系:文明主导下,有蒸蒸日上之势。夫妻性情不同,却将克、窃矛盾转化成了争相向上之势。再加上外在关系的调和,甚好。

健康:思虑多,注意心脏,改善脾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朱子晚年定论》35:去脉来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xf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