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进第一枪”的那些事(1)

作者: 欧歌zy | 来源:发表于2022-01-14 22:50 被阅读0次

“在江南,粟✕率先遣支队于(1938年)4月下旬向苏南敌后挺进。……6月17日,先遣支队在镇江西南的韦岗截击日军的汽车队,消灭一股敌人,取得江南新四军的第一个胜利。”

“在江北,新四军第四支队在高敬亭的率领下,于(1938年)4月间东进到舒城、桐城、庐江、无为地区。5月12日,在皖中巢县东南蒋家河口伏击日军,歼敌一部。这是江北新四军取得的首战胜利。”

上面那两段话,引自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2002年9月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部由中央批准出版的执政党史书,是正史,不是花边野史。

两段话分别对江南、江北的新四军抗日“第一枪”作了概述,从时间上看,江北的蒋家河口战斗,比江南的韦岗战斗,早了36天。也就是说,作为全军的东进抗日第一枪,蒋家河口战斗已成定论。

蒋家河口所在地巢县,就是今天的巢湖市。

新四军东进抗日第一枪,为什么会发生在巢县的蒋家河口?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的2015年4月,我们一行4 人(党史工作者)带着这个问题,踏上了探源之旅。

新四军第四支队纪念馆

 

从巢湖市到舒城县的新四军四支队旧址,车上的导航仪显示只有140多公里,但却整整开了一个上午才到目的地。

汽车在舒城境内的一座座大山间盘旋,山道的陡狭,让经验老到的师傅不敢怠慢,陪着小心从一棵棵板栗、青松的树荫下缓缓而过。

驾车的司机无语,坐车的人却七嘴八舌地开心起来,一边赞叹着山 区的美景,一边猜测着四支队将指挥中心选定在东港村的种种可能。

遥想当年,新四军四支队兵分数路,踏遍青山,东进,东进,向着未知的战场东进。

其中一路走出大山后,沿巢湖南岸近抵东进途中的第一个县城——巢县城,于县城东南郊的蒋家河口,伏击了驻巢城日军下乡袭扰的两艘机帆船,全歼船上的日军20余人,我方无一伤亡。

这场战斗的规模不大,但其影响却非同小可。四支队的油印小报《号外》、我党的《新华日报》,均在第一时间刊出了蒋家河口战斗捷报。

中央政府在武汉的报纸对此战也纷纷作了报道。就连国共合作下的蒋总司令,也在战后的第4天5月16日,向新四军正副军长发出了嘉慰电:“叶、项军长吾兄:隐电悉,贵军四支队蒋家河口出奇挫敌,殊堪嘉慰。希饬继续努力为要。中正铣日。”

对于新四军四支队来说,这场战斗的最大意义还在于:壮我军威!

1942年元旦,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编印了一本名叫《难忘的日子》小册子,其中有篇署名“非非”的《蒋家河口战斗》,文中有一段记述了部队埋伏在河埂上时,三个战士的悄声对话:

大个子机枪手老张问身边的小杨:“你看见过鬼子没有?”

小杨:“没有。你呢?”

老张:“我也没有。听说鬼子和我们中国人长得一模一样。”

另一边的老秃插话:“你们怕鬼子?”

小杨赌气地回敬:“你才怕鬼子!”

老秃:“你不怕,为什么要问呢?”

二师的前身就是四支队,作者“非非”用的是笔名,我们无从知道他是张三李四,他或者参战过蒋家河口战斗,或者是师部的一位文化工作者,采访过当时的参战人员。这段战士对话的直白描写,反映出的战士们心中无底的紧张情绪,是真实可信的。

南京大屠杀刚过,国人的恐日情绪蔓延,有的甚至把鬼子的模样描绘成青面獠牙、三头六臂的怪物。那时部队的战士基本没文化,社会上的流传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他们。

蒋家河口这一仗打下来了,战士们这才发现,鬼子的脑壳其实也普通得很,一颗土制的子弹照样能叫它开花灿烂。

这是个伟大的发现!对于普通的新四军战士来说,这个发现的价值,完全可以与“三大发现”相媲美。

此战之后,四支队接连打了多次胜仗,甚至攻下了无为、庐江两座县城,也就顺理成章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东进第一枪”的那些事(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cf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