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婚姻育儿
《奇葩说》:晓松兄谈什么是最好的感情,引全场共鸣

《奇葩说》:晓松兄谈什么是最好的感情,引全场共鸣

作者: 圆圆_与爱沟通 | 来源:发表于2018-11-07 17:16 被阅读15次

    假期在家看《奇葩说》,“耄耋之年”的高晓松说,年轻人会觉得爱情比人生还重要,但到了一定岁数,慢慢活久了就会发现,你的人生,你将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更重要。并给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最好的爱情:

    “我们各自都成为了更好的自己,那才是一段最好的感情。 ”

    “两个自由的灵魂相爱,才是最好的爱情。”

    “两个互相阉割的灵魂,甚至自我阉割的灵魂,互相藏着掖着躲着,列一堆三不行八不准,那不是好的爱情。”

     

    这番话,引起无数网友共鸣。

    我有一闺蜜,由于自身的成长经历,她的每段感情都在不停寻找安全感;由于父亲缺位,她总会在伴侣身上寻找幻想中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勇气和责任担当的“全能爸爸”。

    年轻的她把“有安全感”单纯归结为“成熟”,而成熟,就等于年龄大。因此她从不和年龄相仿的男生谈恋爱,却早早嫁给了一个年纪偏大的“妈宝男”。

    众所周知,“妈宝男”之所以是“妈宝男”,是因为他们从小父亲也缺位,母亲则盲目把过度的情感和精力投注到儿子身上。因此“妈宝男”不仅对母亲过度依恋不愿长大,而且“父亲”这一概念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存在的。

    由“找爸爸”和“找妈妈”的两个小朋友组建起来的家庭注定困难重重。“找妈妈”的小男孩在而立之年成了家,完成了任务,妻儿对他来说是一组摆设。该打的游戏、牌局,该去的聚会,该追的卡通,该睡的懒觉,一样不落。告诉他应该如何做爸爸,回答:“小时候我爸也没陪我,甚至我都见不着他,现在不长得挺好。”然后不时再向孩子半开玩笑半撒娇道:“都是你不好,现在妈妈只顾着照顾你,都不照顾我了。”

    “找爸爸”的小女孩当了妈以后无奈被迫成长。对她来说,最大的恐惧莫过于被丈夫忽略所勾起自己童年的自卑感和被遗弃感。对于她既要工作又独自带娃的劳累和无助,丈夫充耳不闻漠不关心。她每天用大吵大闹来掩饰心中的恐惧,不停地呵斥指责丈夫,却把这个“小男孩”吓得离她更远。

    抑郁中的闺蜜几近崩溃。眼见逼迫丈夫成长无望,孩子又幼小离不开她,于是开始自我成长,决定通过思考学习让自己变得真正强大。

    十年来,从一开始没完没了地批判原生家庭,分析指责丈夫各种奇葩行为心理,到慢慢发现自身的一些问题,学会自我观察。男人还是那个男人,但闺蜜却从一个愤怒的泼妇,喋喋不休的怨妇,变成了眼前这个从容、安静的成熟女人。

    前阵子闺蜜告诉我,她9岁的儿子跟她吐槽说:“老妈,都不知你当初是怎么看上我爸的!虽比你大好几岁,但一天到晚只顾着玩,从没尽过做爸爸的责任!像个小孩一样!”这是以前闺蜜吐槽丈夫的标准句式。

    但她现在不再选择当愤怒的受害者,而是调皮地对儿子说:“我和你爸当初之所以能走在一起,就是因为当时我们两个都是小孩啊!搭得不能再搭了。可谁知道后来我会长大,而他却不长呢。”说完哈哈大笑。

    闺蜜说,其实现在的丈夫也没那么差。虽然他还是喜欢玩,也没做父亲的概念,但只要让他做的,他都会努力去做(当然能不能做好是另一说)。显然当年让她痛苦到抑郁的问题,现在已不是什么问题。

    因为她成长了。用成人的角度看孩子的问题,自然不是什么问题。

    从各自的原生家庭走出来,谁没带点童年创伤?带有成长伤痛不是问题,而与你过日子的那个人身上的问题勾起了你的成长伤痛,才是问题。

    如果说闺蜜丈夫的问题是“不愿长大”,那么闺蜜的问题就是把自己幻想中那个父亲的完美形象偏偏投给了一个不愿长大的老男孩。像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希望对方能像心目中的超人爸爸一样为自己披荆斩棘挡风遮雨,却不曾看到原来对方也是个受伤的“小孩”。而只有她将生活中那个不那么好但也没太差的真实父亲“落地”,才能客观理性地处理与丈夫的关系。

    相互干扰对方生长节奏,否定其生命形态,以填补自己内心失落的一角,这样不健康的感情注定走得很艰辛。唯有两个独立的灵魂各自成长,彼此尊重,才是最好的感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奇葩说》:晓松兄谈什么是最好的感情,引全场共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wv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