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已经有大量关于material design设计说明,就乘着这阵东风,写下最近自己自学的感受。
material design的核心?
直面翻译就是材料设计,听说现在中文译名叫原质化设计了,一翻译后,不知道怎么都变LOW了,-。-跑题了,核心是:
1.这是一个希望在多平台,多分辨率下都能统一体验感受的规则
2.这是一个希望能模拟真实物理环境,给予用户更加简单易懂的操作逻辑的规则
到底是什么——纸片
前面说关于核心,更加深入的说,这一切的规则和内容的载体正是纸片,怎么说,material design就是由纸片构成的,如果当做真实环境下自己站着看桌上的几张纸片也可以,只不过纸片是可以随便拉升大小的,那么这套规范的一切都可以理解了。
1.真实环境环境的纸张自然就有厚度,与投影
2.真实环境中从桌上拿起纸片时,有物理的高低,越高的自然就会有更大的投影,这也是Z轴的感念,当引入这条十分有趣,离自己越近的纸片当然会越高,也将是内容看的最清晰的,更是关注的焦点。
3.真实环境中,纸片被按下的波动
4.真实环境中,拿起一张折叠纸片,要看清其折叠的内容,理所当然的要展开,这正是对应从父界面进入子界面,需要抬升子元素的海拔高度,并展开至整个屏幕,反之亦然。
更多的细节还有很多,但大多遵循着物理环境中纸片的原则。
material design为什么要这么设计(优点)
其这么设计一直都围绕着他的核心来(妈蛋,这不是废话吗?)
1.为了在多平台获得相同的体验,才使用的卡片式设计
当内容都被规划为不同的卡片时, 传统的框架便会被打破, 相对而言空间利用的方式会得到极大的拓展.不同大小/内容的卡片能够被方便的放到一个"卡片组"中, 或者说, 同一种大小, 方向的卡片很自然的会被归结为同一种逻辑类型. (比方说, 对于一个需要分组的集合而言, 合理利用不同类型的卡片比起传统列表项 + 分割线 + 标题的视觉效率要高太多.Pinterest,花瓣等这类型的图片展示网站为什么需要用卡片设计,正是因为内容尺寸不一,需要统一)
2.为了更加简单易懂的操作逻辑的规则,才模拟物理环境
就像IOS6之前的拟物,是为了降低用户在识别门槛,material design大量的模仿物理环境与操作逻辑不单是为视觉层面,更是希望在交互逻辑层面更加接近物理环境,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
问题
还记得说自适应网站设计是为了适应多分辨率才诞生的,为了适应众多分辨率造成了中庸的设计,现在众多的自适应网站大多都大同小异,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那么material design的卡片设计是否也是谷歌因为了应对安卓的众多分辨率,做的一个无奈选择呢?说了这么多,我要开喷啦
1.卡片设计?
卡片式设计对页面空间的消耗非常大,导致一屏呈现的信息量很小,在内容的展示时会加重视觉负担,而为了模仿物理环境,加入了大量的投影,厚度,材质,强化了卡片感,带来了进一步加剧了内容的分割感,这对设计师是否是一种考验呢?
2.布局?
如果按照material design规范来设计,大量的的功能操作集中在上TAB栏,在手机屏幕越来越大的现在,是否会造成操作的负担呢(网易云音乐按照material design规范设计的新版本真实无言以对啊),material design的布局方式,感觉更加偏向于阅读型的,那么重操作的应用该如何设计呢?(对于微信与QQ这种主要功能分类在下便签栏的应用到时候该如何设计,我持观望态度。微信就有过按照安卓规范设计后走回头路的先河)
3.悬浮按钮?
悬浮按钮作为一个主要功能按钮,可看到不只一个应用出现,上TAB栏的功能按钮与悬浮按钮功能重叠(云集,没错就是他),这是否是基础设计的失误呢?
碎碎念一句,屏幕内容前总有个按钮挡着,真的很不爽(设计师的玻璃心,其实无所谓)
总结
我不止一次的认为,视觉规范就是一个人的骨架,至于最后张的好不好看就要看设计师的本事了,但是按照规范来做设计,至少能张的像个人吧。Matias Duarte这位大神自从来到了谷歌以后,将他当年web os的卡片式设计带来了,可能多彩的视觉风格也是他带来了的(毕竟他的着装风格实在是独特~。~),让杂乱的安卓有了自己的视觉规范,规范细节详细程度,甚至让我觉得即使不会做设计的人,也能做的很好(我感觉要失业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正按照这套规范开发着,相信安卓的应用会越来越规范起来,安卓的“杂乱无章”会得到改变。
图片来自
可乐橙的material design学习笔记 http://www.colachan.com/post/3416
http://www.google.com/design/spec/material-design/introduction.html
更多详细细节可以看可乐橙的学习笔记,十分完善和详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