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地说,这本书我是从拿起来就没有放下,一口气读完的。之所以喜欢读,不仅仅是因为里面有很多的故事,有很多让我认同或者思考的话语,更重要的是我在书中读到了我自己。
所以我要感谢中国华侨出版社,感谢本书的作者武志红——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
如果严格地说,我所谓的书评其实算不上书评,充其量就是我想对作者武志红想说的话,想说说这本书带给我的触动。
我觉得武志红是一个真实的人,他坦然地承认自己也曾抑郁过,让我更加坚信所有的人都是带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在勇敢地前行,所以我相信他写在书里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为了确定我是应该用他还是她,我特意百度搜索了武志红,发现拥有如此一个女性名字的人竟然是位男士。我之所以觉得志红是个女性的名字,是因为我有个小学女同学就叫这个名字。于是我果断地关注了他的博客和他的微信,我看到了这句话:“我是武志红,欢迎关注我的微信,也关注你的内心。”
说实话,四十多岁的我,应该说有了一些生活阅历,于是我越来越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关注你的内心,倾听来自你内心的声音。”我发现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才是真的接近了“认识自己”,从而“接纳自己”。但是这真的很难,正如作者在序言中如此说:“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将认识自己这条路称为‘少有人走的路’。”《少有人走的路》也是我看过的非常好的一本书。
今天,这本书,再一次把我引上这条少有人走的路,引导我看到那个更加真实的自己。
我特别喜欢这段话:“大家不要迷信完美妈妈,所谓完美妈妈一定是问题最大的,如果有哪个妈妈对别人说她是完美的,你可以断定她一定是最糟糕的妈妈。自诩完美的妈妈的确很辛苦,但她是在追求这样一个境界:如果和孩子的关系中出了任何问题,那一定不是自己的问题,那一定是孩子的问题,因为她已尽心尽力,所以她没有任何责任了。你看,完美妈妈不过是一个妈妈逃避自己责任的借口而已。好的妈妈是这种:我随时都愿意承认我的教育有问题,承认我曾经对孩子做错了一些事情,我愿意承认我的错误,我还愿意改善。”
如果以此为标准,我觉得我是个好妈妈。
我对孩子做的最错误的一件事情是这样的:一次,我带着孩子在书店参加一个活动,主办方邀请一些孩子们到前面来画画,很多孩子都踊跃地排队,我帮着孩子排队,等轮到孩子的时候,孩子却死活都不上去!晚上回家后,愤怒的我没有让孩子吃饭,并让她写反思,并且告诉她:“如果你这样,将来就会没有饭吃!”
虽然我一直承认当时的自己是错的,但是这本书让我找到了我为什么会犯错误的根源。因为我忽视了一点: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所有关系中最重要的,这种关系最终会在孩子6岁前被内化为一个“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的关系模式。
我从小也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孩子,那时候,父母也曾流露过这样的担忧:“连话都不敢说,将来出去怎么办呢!”我想听到这些话的我内心也是愤怒的,因为我觉得父母看不起我。但是弱小的我,压抑了这种愤怒,但却用行动表达了出来,我考上了师范大学,成了一名靠说话谋生的老师。
我想,在我强迫孩子的那一刻,我把自己的“内在的不爱说话的小孩”投射到了无辜的孩子身上,我强迫孩子,实际上就是在强迫小时候的我自己。
当认清这一切的时候,我也就破解了一个人生谜团:童年时所受过的苦,长大后我们会再受一次,不过,这次的受苦,目的是纠正童年的错误,打破命运轮回的链条。
我接受了过去,我认识到有一对什么样的父母,是我们最大的命运。“父母是不可改变的!我们越想改变父母,他们就会越糟糕。”虽然这是几个三四岁孩子得出的结论,但绝对是经典。
庆幸的是,我放弃了自己的改造梦想。我不再逼着孩子去表现,当小学老师说“班里大部分的孩子都举手了,只有三四个孩子没有举手,你家孩子是其中的一个。”我说:“我们继续努力”;当初中老师说:“这孩子亏就亏在总是闷着头学,不去问老师。”我也说:“我们继续努力。”
相反,我开始改变自己。我参加很多很多的活动,我勇敢地举手提问,我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勇敢地站在讲台的前面。我发现孩子也变得越来越爱说,越来越勇敢,当她去参加COSPLAY的时候,我终于欣慰地说:“孩子,做这件事情也是需要勇气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做,或者说敢去做,我就不敢,而你却很勇敢!”
我也特别喜欢这段话:“心理学说,关系就是一切。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则说:关系有两种,一种是我与你,一种是我与它。当我视你为满足我的需要的工具与对象时,这一关系就是我与它。当我没有任何期待与目的,而是带着我的全部存在与你的全部存在相遇时,这一刻的关系就是我与你。”“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的关系决定了这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这是临床心理学的一个基本理论,用我的话概括来说就是:问题在关系中产生。”“影响关系的要素有两点:爱与自由。爱,令关系更近;自由,则令关系保持距离。这两点互相矛盾,而问题也在这里——只有距离合适的关系才令我们满意,太远或太近的关系都会令我们焦虑。”
当我把所有的这些与“关系”有关的经典的句子综合在一起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一个规律:在很多的家庭教育中,但凡出现问题的,都是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的“自由”,从而达到“控制”孩子的目的。
正如书里所说:控制欲望强的父母,最终却收获了最大的失序——要么孩子的个人意志被他们的控制欲望杀死,要么孩子叛逆而成为一个他们所惧怕的“坏孩子”。
书里还有一段话让我非常地震惊:那是作者读研究生时的同学徐凯文说的一句话:“打死”父母,孩子就可以活了。徐凯文的主要工作是拯救那些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他的意思是说,让父母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这些孩子就可以暂时取消自杀的念头了。
读到这里的时候,已经为人父母的我们,是不是会脊背冒汗!当我们在指责孩子这样那样的问题的时候,其实答案在我们自己的身上。
......
想说的话太多了,就此打住吧!更多的精彩都在书中。
最后,让我们说出“我接受”,让心灵回归自由吧:
我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承认它已不可改变。
我接受父母是我最大的命运。
我接受所有的答案都在我自己身上。
我接受悲伤,接受愤怒,接受内疚,接受恐惧。
我宽容自己,从而宽容别人。
我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我感谢自己的不完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