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问题的设计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学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的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良师者必定善问。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须结合课文特征、学生能力,仔细思考,认真考量,如此,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对学生产生切实有效的作用。
譬如《伟大的悲剧》,全文约4000字,课文较长,学生读一遍大约要十分钟。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读懂文章,明确内容,是有些难度的。 在教学中,内容概括这一环节如何设计教学问题,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迅速走进文本,读懂文章内容呢?我想对比以下两种设计,分析利弊。
设计一:
1.通读课文,掌握大意,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用四字短语按时间顺序依次概括故事情节。 3.文中哪句话是作者对整个事件的评价?它有什么作用?
设计二:
1.找人物,明身份
问题设计:本文共写了五个人物,他们的姓名和身份分别是什么?
2.拎时间,明事件
运用填表格的形式,明确每个时间段发生的事件。
3.抓要素,梳结构
课文写的事件发生在_ _年,_ 国人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到达时间为_ ,但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他们仅仅比_ 阿蒙森迟了_ ,于是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4.明细节,理内容
问题设计:课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 5.细探究,析人物
问题设计: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怎样的优秀品质?从哪里可以体现?
设计一的教学问题属于“粗线条”,提纲挈领,从整体到局部,从内容到主旨,过程简洁,适合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但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没有具体的方法指导和渗透,思维跨度太大。
设计二问题细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教给学生具体的阅读策略,让学生明确:在读较长的文本时,可以从关注人物、时间等入手,然后梳结构,理内容,析人物。这样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层深入,让学生在今后的自主阅读中有法可依,有道可循。
如何设计教学问题,个人认为:其一,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向,以上两个教学设计,指向都很明确,都是在“读懂文章内容上下功夫;其二,教学的问题的宽度和深度要依据教学内容和课程特点而定;其三,教学问题的设计价值不要仅仅只指向问题和问题的答案,而要尽量有一些诸如方法渗透、能力培养方面的意义。比如设计二就能给学生阅读提供一个具体可行的操作范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