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瓦尔.赫拉利:对人不要讲道理而是要讲故事
著名的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再出新作<今日简史>,这几天我正甘之如饴的对这本书猛啃。尤瓦尔.赫拉利在中国算是一个赫赫有名的知识网红,任何自诩自己要持续进步,终身学习的文青,如果没读过他的书,但也肯定知道这个人,毕竟赫拉利的人类三部曲可是居家旅行,吹牛装逼的必备良品。他的三部曲《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再加上最近新出的《今日简史》,你随便抽出一本带在身上, 在你满头大汗的站在挤成沙丁鱼罐头的车厢里时,忍受着一股股汗臭和脚臭,你对这些生化攻击不为所动,然后镇定的从包里抽出,煞有介事的,以一股严肃端庄的神态翻开,于此同时一股威严的气场从你身上散发开来,旁边的会人感觉到你的气势,回头看你手上拿着赫拉利的著作,立马给你送上崇敬的注目礼,并自觉的给你拉开距离,于是拥挤的车厢里,唯有你那里获得了难得的喘息空间。这,就是尤瓦尔.赫拉利著作在现实生活中显示出的强悍力量。
出色的作家总能构造出让你难以忘怀的概念。你读了赫拉利三本书,你很可能记不住书中都说了些什么,但有一些概念你绝对忘不了。读了《人类简史》你会记住一个概念叫‘故事’,他在该书中说,智人,也就是我们现在这些人,身体远不如熊强壮,牙齿远不如老虎犬齿锋利,手掌远不如猎豹的爪子锋利,身体灵活度也远比不上快速在树上上蹿下跳的猴子,单个人在野外就是战斗力不到5%的渣渣,为何力量如此羸弱的人类能登上食物链的顶端,成为万物之灵?关键要素在于智人有讲故事的能力,所谓故事就是能虚构出不存在的东西,然后大家都死心塌地的去相信。正是因为会讲故事,人与人才能够形成强大的团体进而灭绝了一系列远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大型动物,例如猛犸象,剑齿虎,还有人类的近亲尼安德特人,最终成为自然界的王者。
读了《未来简史》,你会记住一个令人惊悚的概念叫“神人”。在不久的未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高度发达,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能具备远远超过人类的智慧,它们掌控了能操控世界和宇宙的一切知识,同时生物技术发达得能够让人类脱离衰老和死亡,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能消灭人的各类疾病和缺陷,并能够让人按照理想的状态去设计自己,例如你想变得像吴亦凡一样帅,像爱因斯坦一样聪明,你只要简单的修改几个基因即可。但问题在于这两大武器只会掌握在一小撮人类精英的手里,广大群众根本无缘享受到这些技术带来的福利,那些能掌握两大技术的精英能像神一样,全知全能,并具备永恒的青春和生命,然后一种藐视嘲讽的眼神,居高临下的看着庸庸大众,在短暂的生命过程中做种种无谓的挣扎。
赫拉利.jpeg在《今日简史》中,你会记住一个令你直冒冷汗的概念叫"无用阶级“。作者在书中详细论证了,人工智能在不远的将来会让人陷入没有任何价值的宁潭。作者预言不过二十年,几十亿人会成为经济上多余的存在。智能革命跟以往的工业革命完全不同,无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其内容都是利用机器来代替人的体力,而这次智能革命则是用机器来代替人的脑力,当人的大脑和身体全被替代后,那个人还有什么用呢?一旦这种情况发生,社会将会陷入巨大的动荡不安之中。想当年机器大量替代工人时,失业工人变成了所谓的”卢德分子”,专门以暴力的方式破坏生产机器,可是在智能时代,人的暴力毫无作用,因为人工智能会生产一大批钢筋铁骨的机器警察,人的血肉之躯怎么可能遭遇得了机器的碾压?
几十年来神经科学和行为经济学的深入研究,使得科学不断“破解”人性。科学证明,我们从选择食物到伴侣,都不是出于什么神秘难解的“个人意志”或者“灵魂”,纯粹就是头脑中几十亿个神经元快速运算的结果,只要是机械运算能得到的结果,机器就能比人做得更快更高效。所谓的“人类直觉”不过就是“模式识别”,也就是人所谓的“灵魂”不过是大量的运算按照给定的步骤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而已。于是原本人们以为很难被机器替换的技能,在技术的飞速发展执行,越来越变得可有可无,经验丰富的老司机能预先判断哪个孩子会不会突然跑到路中央,老道的银行家能一眼认出一个西装革履且彬彬有礼的贷款人是不是借钱不还的骗子,机敏的检察官能戳穿嫌疑人一脸无辜不过是犯罪分子图谋不轨的伪装,这些所谓“直觉”,只不过是大脑通过分析面部表情,声调,手部动作,体味,再加上以往大量经验的感知后,进行一系列运算得到的结果,于是只要在人身上搭配适当传感器,把一系列生化信号传给机器分析,那么人工智能从大量数据中破解大脑的思考模式后,就可以替代这些人,并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准确。
我一直怀疑作者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过于乐观,但从技术发展的势头而言,我的怀疑可能是错误的。从技术上而言,司机早就可以被自动驾驶替换掉,阻碍这一趋势的其实是法律和伦理问题。交通规则时有调整,但司机并不熟悉,于是时常违规;两辆车同时抵达十字路口时,司机可能会误读彼此意图而发生事故。相反自动驾驶汽车通过网络连城一个整体,于是多辆汽车同时运行时,它们都受到同一个计算机大脑的控制,因此它们绝不会发生逆行,违规变道,任意加塞,超速等引发事故的行为,同时车与车自己可以在一瞬间完成互相通信,于是不会出现司机间相互误判的可能,所有这些功能,在技术上早已完备,只要法律和伦理上的问题解决,技术立马可以快速部署。
自动驾驶.jpeg自动驾驶能让交通质量大幅提升,特别是降低车祸死亡率。如今每年有125万人死于车祸,足足是战争,犯罪,和恐怖袭击导致的死亡人数的两倍。在车祸中,超过90%是人为的,例如酒驾,边开车边看手机,疲劳驾驶,有人开车时发呆。美国国家公路安全管理局统计,2012年全美致死车祸中31%是酒精滥用,30%是违规超速,21%是驾驶分心,在中国相应比率会更高,而这些错误,自动驾驶永远不会犯,于是用机器替代人类司机,就能够减少90%以上的道路伤亡,也就是说全面换成自动驾驶,每年减少死亡100万人!
自动驾驶只是冰山一角,人工智能在很多经济生产领域的高效率是无人能比的。在未来的十几二十年内,机器会逐渐替代人在生产活动中的角色,很多人会变得多余。在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可以反抗资本家的剥削,在智能时代,你如何去反抗自己“没用”呢?你根本没有反抗的对象和理由,就如同你不能因为自己无聊就随便在街上抓个人来打。于是我们有必要为自己特别是为下一代思考在智能时代下如何在价值链中准确的定位自己。
人是爬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工作的功能不仅仅是养家糊口,更是让人找到人生意义,充实人生的重要手段,没了工作失去生活来源是一回事,你感觉自己像行尸走肉一样毫无意义的存在着又是另一回事。一旦人工智能大规模的替代人的作用后,多余的人出路只可能有两条出路,一是被消灭,二是被赎买。在我看来赎买的可能性最大,因为到时生产力可以高到白白养活绝大部分人,现在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本质上就是对国民的一种赎买,你不用工作,政府每个月给你发放零用钱和各种食品,保证你即使不工作也能过上一种衣食无忧的生活,随着人工智能对生产力的促进,这种赎买完全有可能波及到发展中国家。如此一来,绝大多数人将在安逸中堕落,在吃喝中等死,如果人实在无聊得忍不住怎办?赫拉利给出的解决办法是让他们玩游戏,让‘无用阶级’在游戏中寻求意义,获得成就感,以此消磨他们过多的荷尔蒙,这种办法完全可行,现在不是早有很多人沉迷在游戏中不可自拔了吗。
无用阶级.jpeg如果你不想变成浑浑噩噩,混吃等死的僵尸,那么如何在智能时代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不管机器多么强大,它永远替代不了人性。所以人要扬长避短,注重培养自己对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与决策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特别是能产生人文关怀效应的能力,例如情感交互,审美,沟通交流,以及讲故事等能力。而学习方法也跟传统方式大不相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我们制造出越来越像人的机器时,我们教育却把人搞得越来越像机器,前面提到的技能根本无法通过标准化,批量化的方式进行传授,因此未来核心技能的培养不会在学校里完成,而要依赖个人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的积累,感悟才可以获取。
当前,把人当工业品,通过流水线方式进行打造的教育方法根本无法培养出有创意人才。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是把各种条条框框植入人的大脑,让个人根据制定好的步骤行事。根据指令流程,有条不紊的执行各种流程恰恰是机器的专才,因此当前教育出来的“人肉机器人”是不可能跟计算机控制的钢铁机器人相比,要胜过机器人,你做的事情要能够输出情感,或者创造情感体验。所以在智能时代,最好的学习方式是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为自己设计一个“项目”,不断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你在干中学,而不是机械式的,被动等待老师在讲台上给你输入指令,对你的大脑编程,这样你会变成人肉机器人。能够输出情感的作品,一定是你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用自己的心去思考,去探寻,当你的工作充斥着你的心血,困惑,挫折,愉悦等情感时,你输出的成果才会具备情感扰动力,一篇感人的文章,一幅动人的画,一组震撼人心的照片等都是个人将自己的情绪和心思注入后产生的结果,任何能打动人心的作品永远不会是“教”出来的。
读罢《今日简史》,厌倦遐思时内心起伏不定。我非常怀疑,赫拉利在书中所说的智能世界是否真的可以在接下来的二三十年里出现,但他论据详实,论证严谨,我虽然在情感上不接受他所说的智能社会,但根据我对当前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体察,我在理智上不断认可社会确实正朝着赫拉利所描绘的世界前进。二三十年后正好是我们下一代成熟的时机,如果我们不事先未雨绸缪,为自个孩子的将来尽可能的做思考和准备,他们一旦真的变成“无用阶级”,人生失去了意义,那将是非常可怕的局面。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可不能为下一代留下一个充斥着机器的钢铁沙漠,这或许是我读《今日简史》后的最大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