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秦巴汉
子曰:食色性也。每个地方,风俗习惯不同,饮食文化也不同,南北差异,南辕北辙。
观察衣食住行,是融入一个地方的第一步。
我暂居西安几年,逐渐习惯了西安的气候,交通,饮食等。西安的公园,交通,景点,是非常不错的,包容性,宜居性也还可以,就是在吃饭上,还是不习惯。
走在大街小巷,看到最多的是面馆,但想吃米饭炒菜,却是难之又难,南方人很少能够接受。我的办法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我想,唐长安是世界性大都会,丝绸之路上来了很多胡人,南方很多人过来做官,当年的饮食,不会这么单调吧。
我有个朋友,一起去捡石头,见我带饭菜带酒,很不理解,说:我每天要咥面,不然就感觉没吃饱。我说:世界上吃米人口是三分之二呀,炒菜更丰富多彩,唯美食不可辜负呀。
话说回来,西安人做面食,那是花样百出,美仑美奂,嘹咋咧未央。我见西安人一袋袋买面回家,替他们着急,怎么吃的完?可实际上,三五天一袋面就见底了。蒸馍,包饺子,下面条,揪面片,炸油条,煮饼子,不一而足。煎炸蒸煮,功夫十足。
我偶尔去面馆也咥一碗,十元左右,一大海碗,配菜十足,面条劲道。配一碗面汤,几个蒜头,油泼辣子,直教人吃得满头大汗,撑得走不动路。当然,标配还有醋,我吃不了面配醋,总要提前交待:不放香菜和醋!
西安人饮食简单,有历史传承,我们应该尊重。如今,不少年轻人吃大虾,吃鱼变成时尚,而烤肉店生意兴隆,也是潮流。
希望西安大都市,饮食更加多样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