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读书笔记
《少有人走的路》斯克特.派克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34608/a7843339553fd7fa.jpg)
作者斯科特•派克是美国一位杰出的心理治疗大师。在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治愈了成千上万个病人,被誉为“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
这本《少有人走的路》是派克的代表作,在1978年出版时没有经过任何广告宣传,全靠读者的口碑使它迅速畅销起来。一火竟火了20多年,为什么呢?
因为这是一个心理医生写给普通人渡难的指导书。如何走向心智成熟的路,作者用贴近生活的语言方式为你讲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起来解读心智成熟的办法:
一.自律,是让心智走向成熟的基本原则
说到“自律”,我们理解就是自控力。
而派克在这本书重新定义了自律。
自律,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注意到没,先说"积极",我的理解就是说:不要逃避、也不要着急。这是一个人生态度问题。那你说,积极主动地解决了问题,对我们又有啥好处呢?
派克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说,问题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人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你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你的思想和心灵就会不断成长,心智就会不断成熟。这其实就类似于我们所说的“苦难是一笔财富”。
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遇到问题,本能的想快速解决问题,缺乏耐心,其次还有更糟的情况,就是我们希望问题放一放,自行解决。这些都是不愿意面对问题的条件反射。
以我自己为例,没有自律前,生活工作中遇到问题,我特别爱找朋友,爱人倾诉,我当时以为女生就爱说,说完情绪就没了。我犯了两个错:
1.我拿这个为借口,一味希望别人给我意见,其实我是不愿意面对自己的问题,不愿意去主动思考。就是上面所说的逃避,没用积极心态面对问题。
2.我以"情绪发泄完,心情就会变好,事情就会解决"作为幌子迷惑我自己的感觉。其实就是上面所说的希望事情能自行解决。一再拖,不去认识自己的根本问题,结果问题本质还在那躺着,所以我的情绪也就进去一个恶性循环中,倾诉完爽了,遇到问题,情绪又来了,我又再次不爽。
看看,上面的问题点我全占满了。
而自律后呢?
每天早起也挺困难,但是我咬牙坚持了,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生物钟,到点醒来不会再犯困,而且我清楚自己早起的目标,运动/正念冥想,喝水,写文章。
每晚都坚持英文打卡,也很难,有时没时间想放弃,但是都会跟自己说,不就半个小时嘛,我是想学习它,提高英文听说能力。还是咬牙坚持了。遇到长句不过关,我会反复听到想吐,然后当可以复述出来时,那种心情超爽。
随着每天的小小坚持,你发现日子还是一天天过,但是自己迎难而上的勇气越来越足了,真的如派克说的那样,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你的心智会不断成长,你不再那么害怕出现问题,而敢去面对,并且把问题点放在自己身上进行反思。
但自律仅仅是万事的基础,也是你开始进行内求的开始,一切都才起步,接下来我们看第二点。
二.随时调整人生地图
专栏作家黄佟佟说,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自带干粮和地图。你的地图是什么呢?
当我们孩童时期,我们依赖于父母,我们的人生规划多半是父母来安排,而一旦成年,你的观念就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如果还一味地去依赖父母,就容易变成一个“啃老族”,思想肯定也是过时的,心智自然就不会成熟了。
所以,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时期变化不断去修正我们的人生地图。
比如说,你为了家庭孩子选择全职,那你就要调整好重点,而不要边照顾家庭边羡慕职场,这样只能更加让你焦躁。如果仅为找回工作的成就感,你也可以试在再全职的同时去钻研一门技能,兼顾家庭的同时还能得到自我认可。
但是道理很明显,但大多数人都没有做到。为啥呢?
派克在书中指出,一个人好不容易画出了自己的人生地图,就会认为各方面都是完美无缺的。一旦新的信息和自己过去的观念不一样,需要做出重大调整时,我们就会本能地感到恐惧。
这时,我们就会抗拒新的信息,甚至会指责说新的信息是错误的,然后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捍卫自己陈腐的观念,这样一来,就很难让心智成熟。
所以还是那句,当需要面对人生地图调整时,首先面对内心真实的自己,其次是用自律的精神去对待它,调整,接受,执行,你才能逐渐心智成熟。
三.爱,促进心智成熟的原动力
派克书中说,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地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看似不好理解,但归纳起来就两点:
1.爱是一个长久的、自我完善的过程;
2.爱的目的是促进心智成熟。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错误地行使批评权,是因为没有把对方看成独立的个体,没有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有时还有情不自禁假以爱的名义。
例如,以前爱人批评我时,我第一反应都是本能的反驳,在他看来就是狡辩,我们会不自主的进入权利斗争,我们彼此想战胜和说服对方。
岂不知,即使最终我们一方赢得了结果,又如何?那可能只是一种另一半不情愿的接受。如果你当对方是独立个体并且尊重,我们就会先放下对抗的本能,会去倾听他的想法,也表达自己想法。
这种沟通看似和权利斗争没什么不同,但是转念间,你带给对方的情绪就不同,反驳是对抗情绪,倾听是爱的感受,你们在解决问题,而不是争个高低对错。
记住,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是讲爱的地方。
再比如,我讨厌孩子看电视这件事,每晚她完成学习任务,都要去看电视,往往一看就容易拖延时间。这点弄得为很生气,我一直想停用电视。但是电视也是六十岁老父亲的最爱,只要外公晚上看电视消遣一会,女儿总会见缝插针的去瞅两眼。
读了这本书,作者说这不是爱,只是我一方面的牺牲(我认为为了孩子学习好,全家人都应该放弃看电视),但是我考虑过对方接受吗?孩子肯定不接受,事实证明,说了停用电视,她很反抗,有很强的负面情绪。
一旦认识到这点,问题也迎刃而解,我可以借此机会和她建立规则并鼓励她自己遵守,"什么时间可以看?看多久?读书和看电视时间怎么安排?"向她启发式提问,由她自己提出解决办法。这样也是给她锻炼面对诱惑的机会。
真正以爱为出发点,自我完善。一旦我们假以爱的名义去说教孩子,就失去了爱的原动力。
正如派克开篇所说,"人生,就是苦难重重"。但是如何能在苦难中,找到我们普通老百姓走向心智成熟的道路,去迎接苦难,并在苦难中塑造更完美的自己呢?
好好读读的四种方法,相信你一定会有自己的感悟。
Part2 每日打卡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34608/1e23317fbf315e1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34608/2250929ec11bc1a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34608/b4cd643d580e8563.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34608/33a351d07dc18f13.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