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更迭,群雄并起,在各自时代的历史上都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惯例。
清末民初,更是涌现出多个风云人物,在被满人压抑了260多年后,汉族精英井薄而出,或成为国之领袖,或成为国之重臣,或成为一方军阀,或成为一军统帅,文胆将星比比皆是。在这群人中,有一个人很奇怪,说他无名,但在当时与蔡锷齐名,说他有名,今人却知之不多,这人就是有着“北吴南蔡”之称的吴禄贞。
吴禄贞大将军平凡的出身
与民国大多数猛人一样,吴禄贞没有显赫的家世,恰逢乱世,有刘邦和朱元璋作榜样,出身有时未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是太平盛世,阶级高度固化,多数泯然于众人,少则成为达官贵人手中利剑,但要想成为人上人,就难于上青天。吴禄贞出生在一个有着诗书气息的农耕家庭,父亲身兼两职,一则是私塾老师,二来是耕种家中的十亩薄田,倒也能自给自足,悠然自得。
不用发愁温饱问题,又有良好的教育平台,自身敏而好学,吴禄贞启蒙教育做的不错,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作为男孩子,舞枪弄棒肯定是最爱之一,吴禄贞也不能免俗,闲暇之余,挥枪耍刀,受制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他丢弃了成为当世大侠的通俗梦,转而写下了“一拳打倒亚细亚,两脚踢翻欧罗巴”的峥嵘对联。
写下这幅对联时,他才八岁,有志不在年高!
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在他十五岁的时候戛然而止,这一年他的父亲去世了,整个家庭的压力瞬间就压在了他稚嫩的肩头。
俗话说:半大小子,不能没有老子,小吴禄贞撑不起丧父后的家庭局面,转而奔向了城里讨生活,成为了一名纺织厂的工人。万恶的资本家在万恶的旧社会如鱼得水,肆意妄为的压榨着工人,这是自小崇尚侠义之风的吴禄贞所深恶痛绝的,有一次看到工头欺负一名女工时,吴禄贞终于爆发了,一拳打倒工头,两脚踢翻恶霸。
吴禄贞当时痛快了,后果就是被扫地出门,彻底失去了生活来源。
投笔从戎争先赴
吴禄贞要考虑自己的前途了,自感也不是做工人的料,趁着清末文人从军热,思索来去(亦或转来转去),最终走进了军营,成了湖北新军工程营的一名士兵,随即,考入了湖北武备学堂。
武备学堂由李鸿章在天津首设,清政府随后要求各省仿立,虽为旧时学堂,但绝对不容小觑,各省武备学堂在清末年培养了一些具备近代军事和文化知识的军事人才,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吴佩孚、阎锡山等均出身于此,另有不少人参加了同盟会,发挥了骨干作用,还有不少人成为民国时期各地军阀割据的骨干力量,这里简直就是军官的摇篮。
当然,武备学堂可不是谁都可以入读的,是要经过考评的,作为一名文化人,这可真难不倒吴禄贞,他洋洋洒洒的写下了《投笔从戎争先赋》,并在文后附七言绝句“开卷喜读战国策,濡笔爱写从军赋,安得一战定三韩,投笔从戎争先赴。”
此文一出,令湖北武备学堂创始人兼主考官的张之洞甚为喜欢,终于发现了一枚天才,立刻传令油印吴禄贞的文章,在新军各营和武备学堂中广为散发,并破格将17岁(规定录取年龄要在18岁以上)的吴禄贞调入武备学堂第一期。
在武备学堂,他结识了与孙武(辛亥三武之一)、傅慈祥等志同道合的爱国青年,并成为挚友,同时开始接触先进思想。
武备学堂当时的中国武学日本,作为张之洞的爱将,吴禄贞被其推荐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陆军骑兵科深造,成为我国留日首期士官生。天才之间可能会有一种独特的相互吸引彼此的气息,在日本学习期间,除了吴禄贞,还有两位成绩同样出色的同学张绍曾和蓝天蔚,这三人志趣相同,彼此结下深厚友谊,被后人称为“士官三杰”。
当时的日本已彻底露出侵略我中华的狼子野心,目睹了日本的飞速发展,对比晚晴的孱弱不堪和暮气沉沉,吴禄贞的思维彻底发生变化,他认清根本,唯有革命排满,才是救国的唯一道路。他一方面如饥似渴的学习军事技术,另一方面从西方民主思想的哲学中探寻治国之道,并组织了留日学生的第一个爱国团体“励志会”。
吴禄贞在日本的华人中名声渐起,不久在横滨受到了孙中山的接见,在这次会面中,吴禄贞被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所折服,加入兴中会,找到了组织。
孙中山小试牛刀闹革命
找到了组织,有了明确的革命目标,就要为组织做贡献了,吴禄贞很快就得到了任务。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孙中山敏锐的觉得这是一次推翻清政府的好机会,决定在珠江、长江流域发动起义,令吴禄贞和傅慈祥秘密回国筹备起义。
在新旧思想交错的年代,在部队缺乏明确的信仰或思想的前提下,起义经费至关重要,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否则一切免谈,这与后来人民解放军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
吴、傅二人起义的第一步就陷入了经费不足的漩涡,一分钱难倒了英雄汉,而此时唐才常已抢先一步,通过华侨筹款,正在秘密组织自立军,筹谋推翻满清。大家有共同的革命目的,坐下一谈,彼此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在请示孙中山后,双方合并一起闹革命,满腔的热血沸腾起来了。
可惜当年的起义在现在看来有乌合之众之嫌,无论是组织的严密度,还是起义者彼此间的信任都颇有不足。在起义前期,清廷已经收到消息,长江戒严。另外,他们又会见了湖广总督张之洞,以民族大义劝说其脱离清廷自立。
张之洞张之洞作为晚晴中兴四大臣之一,智商、情商、眼界等皆高于常人,当场并未表态。转而要求手下严密监视这些革命党。
起义迟迟未能开始,康有为以唐才常与革命党合作为由,压下了经费(康老师这小算盘),起义被迫延迟。此时,张之洞也看到远在北京的慈禧并未失去清廷控制权,于是对起义果断进行了镇压。
唐才常、傅慈祥等人悉数被捕,虽经严刑拷打,但未供出一人,随即壮烈牺牲,尽管唐才常是张之洞的门生,但主义不同,也就无所谓师生情感了,他的首级被悬汉阳门。
而此时的吴禄贞并未接到延期起义的通知,在安徽按照之前约定的时间发动了起义,血战七昼夜,势孤无援失败,吴禄贞被迫只身逃往日本。
尽管失败,但在没粮没饷的情况下,能够坚持血战七昼夜,显示了吴禄贞不凡的组织能力。
一年后,吴禄贞完成了在日本士官学校的学业,毕业回国。
说服香帅
吴禄贞回到了武汉,尽管起义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一年,但张之洞并没有放过他,将他扣押了。
面对这个能力出众的学生,张之洞的感情是复杂的,毕竟这个学生是自己一手发现,一手推荐留学的。这次他没有举起屠刀,反而坐下来与吴禄贞耐心的沟通。
面对这个被组织之前定为可争取过来的,又残杀革命盟友的老师,吴禄贞没有怯弱,侃侃而谈,上穷碧落下黄泉的谈。看着这个英姿勃发又满腔热血的学生,张之洞想着越发糜烂的满清朝廷,这次他低头了,被自己的学生说服了。
那些等着看吴禄贞人头落地的人失望了,他被任武昌武普通学堂教习、会办,背靠香帅这棵大树,给了他传播革命火种极为便利的条件。《警世钟》、《猛回头》等革命书刊发起来!革命组织成立起来!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除了狠抓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军事培养方面同样没放松,吴禄贞提倡文化人当兵,努力提高军人的文化水平能力,加强军队文化建设,使旧有军队逐渐向新时代军队转型。
北上开天辟地
吴禄贞站在了人生的岔道口,摆在他前面的是两条路,一是与黄兴、宋教仁等策划湖南独立,二是受在日本一起留学的同学兼好友良弼(被彭家珍刺杀身亡)推荐,入京操练清廷新军。
吴禄贞犹豫了,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如何选择,黄兴看出了他的难处,劝他到敌人心脏里去战斗(投身中央,伺隙而动)。
吴禄贞在北京的职位是练兵处军学司训练科马队监督,这个监督是需要出差的,他去了新疆伊犁考察新军。当时的陕甘总督是升允,吴禄贞看着这个铁杆的保皇派非常不爽,言语间颇不客气。作为满人且是满清重臣的升允不会轻饶了这个毛头小伙子,不仅将吴禄贞一撸到底,还把他在兰州扣留了一段时间。
随后,吴禄贞又跟着徐世昌了,当时的徐世昌总督东北三省,吴禄贞的职位是随行任军事参议。东三省作为满人的发源地,在当时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但满清朝廷孱弱,经日、俄两国多次祸祸,东三省已是满目疮痍,民不聊生。
徐世昌徐世昌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除了恢复经济,还要与列强周旋。因吴禄贞层留学日本,与日本人交手的任务就落在了他头上。
此时的日本鬼子妄图吞并东北的延吉、汪清、和龙、珲春四县市(日韩称为间岛),为了应对其狼子野心,吴禄贞提出了“筹边之道,贵在知边”的方针,并被徐世昌所接纳。日本人在上述四地集结时,吴禄贞迅速召集当地民团应对之。
在与日本头目斋藤季治交涉时,民团在距离交涉现场不远地方开始列阵,斋藤一看吴禄贞这搏命的架势,退缩了,并发出感叹:中国尚有人在,如吴禄贞者,不可欺也。
未曾想,在吴禄贞回京后,日本人亡我之心不死,又故意制造摩擦,打这四县主意。可怜吴禄贞还未洗掉征尘,又风尘仆仆出发了。行家一到,日本人又退却了。在1909年9月初,《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在京签订,坚持了中韩以图们江为界河的历史事实。
与日本的外交成功,离不开吴禄贞在当地的经营,他编写的《延吉边务报告书》,以及绘制《延吉边务图》,为保全中华国土提供了坚实证据。吴禄贞因间岛功绩,被誉为“间岛英雄”!
袁世凯打进袁世凯的势力圈
尽管吴禄贞在东北干的风生水起,但不久之后还是接到了清政府回京的调令。
此时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已撒手人寰,摄政王载沣帮自己的儿子溥仪,努力打理着风雨飘摇、摇摇欲坠的清政府。
载沣这个人能力远低于手中的权力,但并不妨碍他整人,他首先将手中的权力之刃挥向了袁世凯。
其实这也怨不得载沣,此时的袁世凯确实太容易招致杀身之祸了,其一,北洋新军,尾大不掉,除了袁世凯谁也指挥不动;其二,袁世凯曾出卖过光绪帝;其三,袁世凯时刻威胁着自己儿子的皇位,有他在一天,溥仪的皇位都多一天的危险,这点恐怕才是最致命的了。
载沣积极运作了一番,不仅没能杀掉袁世凯,还被老袁牵着鼻子戏弄了一番,最后还是老袁自己以脚疾为由,提前办了病退,回籍养病了,这是老袁玩的以退为进的高招。
在载沣与袁世凯博弈时,注重挖掘人才,此时的吴禄贞有着闪耀的金字招牌,自然逃不过载沣痴痴的双眼。
一封简单的人事调令,却牵扯到了无数人的心,各方都闻风动了起来。
其中反应最快的就是吴禄贞的组织同盟会,孙中山和黄兴都对此相当重视,李书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农业部长)当时建议吴禄贞入京后,争取尽快外放,以便更好的开展革命。
吴禄贞接受了组织建议,利用同盟会的革命款开始了四处活动,他贿赂了奕劻(后力主起复袁世凯),作为官帽批发公司总经理的奕劻,只管收钱,其余皆不过问。双方一个真送,一个真收,吴禄贞顺利的谋得了驻扎在保定的新军第六镇统制之职,当然这其中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清政府当时想分化袁世凯的部队。
处处掣肘的统制
北洋新军六镇是袁世凯的嫡亲部队,是袁氏的私军,尽管此时老袁在河南老家 “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但非常不满自己的部队渗入沙子。对于第六镇的老兵们来说,统制由自己人段祺瑞换成了外来户吴禄贞,更是不满,一开始就对吴禄贞充满了敌视,或者被人授意敌视。
吴禄贞的工作开展步履维艰,每发一道军令,在第六镇中如泥牛入海,悄然无声,对于这种非暴力不合作,吴禄贞深感头疼,他决定以杀鸡给猴看的方式,令六镇折服。
这只鸡得大,得在军中有一定的地位,如果仅仅是对付兵勇,那会适得其反。吴禄贞悄然观察着,他瞄上了第六镇协统(清新军中每镇有两位协统,类似旅长,汇报对象是统制)周符麟,并扣动了扳机。
当时的周符麟已经55岁了,作为一个旧时代的老军痞,吴禄贞实在是看不惯此人身上的所作所为,于是乎以“烟瘾甚重,行同盗贼”的缘由,上书想将其撤换。按照惯例,上司要开掉下属,理应不是难事,但这件事情实属惯例之外。当时的袁世凯只是在家钓鱼,并非完全失势,清政府对于袁世凯的态度还在犹豫中。
吴禄贞的请求被驳回了,看着下属戏谑的态度,怒火立起,不仅写信给陆军部大臣荫昌,指责其“只知作官,不尽职守,有负国家委任”,又到陆军部大吵大闹,这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做法,行之有效,周符麟被免职了。
腾出了位置,就得有人接替,吴禄贞上书提议了一个人选,但被大清陆军总部否定了,而是命吴洪昌来接替,这又是一个忠于袁世凯的北洋系军官。这下吴禄贞可是把周符麟和吴鸿昌都得罪了,至此,新军六镇彻底与吴禄贞背道而驰了。
光杆司令吴禄贞心灰意冷了,尽管驻地是保定,但他终日混迹于京城烟花之地,听着靡靡之音,每日烂醉,动辄就言第六镇靠不住。
英雄重拾信心
令吴禄贞重拾英雄心的是武昌起义的消息,燃起革命的战火又令他振作起来了。吴禄贞火速回到了保定第六镇军营,伴随而来的是清廷的军令:令第六镇协统李纯部(年富力强,吴禄贞当时不敢拿他开刀)南下镇压。吴禄贞再次上书,要求一起行动,但被清廷拒绝。此时的清廷已开始怀疑吴禄贞的身份,只是令他带兵去镇压屯兵滦州的张绍曾的兵谏。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吴禄贞见了张绍曾后按兵不动,秘密约见详谈。可惜二者的出发点不同,张绍增的目的是兵谏逼迫清政府实行立宪,而吴禄贞却是要推翻清政府。耳闻了吴禄贞的宏图大计,张绍增犹豫不决。
此时,山西阎锡山又高举反抗清廷的大旗,清廷派吴禄贞率第六镇去镇压。
至娘子关后,吴禄贞和阎锡山进行密约,共组燕晋联军,计划在11月7日直捣黄龙,进军北京,与南方革命军呼应,彻底推翻清政府。为了麻痹清廷,在11月2日时,吴禄贞谎称山西军民愿意接受招安。
为了保障革命的顺利,吴禄贞以“消弭战争”为由在,石家庄扣留了北洋军运往湖北的军火。这次举动令清廷严重怀疑了吴禄贞的立场。
受制于吴禄贞是北洋军第六镇统制的身份,清廷暂未直接将其撤换,只是加封他为山西巡抚,明面上令他密切注意阎锡山的动向,实际上是清廷用的一石二鸟之计,目的是让吴、阎二人相互攻击,进而坐收渔翁之利。
英雄被刺身亡
此时的吴禄贞已经兴奋的难以自已,觉得自己要枪有枪,要粮有粮,整军待发后将亲手埋葬这延续了260多年的满人朝廷。肾上腺的过度分泌,让他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依旧完全没有掌控第六镇,光杆司令的身份并没有改变,这也为他最终的殒命埋下了伏笔。
11月6日晚,吴禄贞在石家庄驻地召开了第六镇中层会议,非常隐晦的提出了革命意图,同时他向诸位许诺要在明日一早犒赏三军,这其中吴禄贞也留了心眼,他计划在犒赏三军时,向底层士兵灌输革命思想,阐述民族大义,打动了士兵,就不怕有些首鼠两端的中层军官搞破坏了。这真是一个及其天真而幼稚的想法。
在坐的第六镇军官都是老军痞,瞬间就看破吴禄贞的意图,这种军令是他们万万不能执行的,必须要抢先动手。
11月7日凌晨,吴禄贞还在为第二天的事情忙碌着,这时吴的亲卫队长马步周进入其办公室后,突然开枪,将吴禄贞杀害,并且残忍的割下了头颅,再利用枪声制造混乱,脱身携吴禄贞头颅向袁世凯请功。
燕晋联军大都督吴禄贞享年31岁。
吴禄贞慕数日后,段祺瑞率军来到石家庄收容第六镇残兵,混乱局势才告稳定。吴禄贞的遇刺身亡,迫使其盟友阎锡山的晋军退回娘子关,北京城清政府转危为安。11月13日,袁世凯途径石家庄安然入京,开始最辉煌的一段历程。
许多年后,孔庚在悼忆吴禄贞时说:“(吴)是个雄才大略、辩才无碍的人,尤其是识见过人,热心爱国。假使他这次(燕晋联军)的事能成功,袁世凯当时决不能存在;北洋派也不至祸国十余年;民国成立,必另有一番气象。”尽管后人讨论到底是谁指派马步周刺杀了吴禄贞,分析来去,吴禄贞的身亡,获利最大的无疑是袁世凯;另外袁世凯指派人刺杀吴禄贞的条件也是最为便利的,况且,翻开史书,经袁世凯指派刺杀的志士可不在少数,他是有这个传统的。
民国成立后,孙中山特颁第一号抚恤令,谥吴禄贞为大将军,于1912年3月14日在上海张园召开吴禄贞追悼会,亲笔写下悼词“盖世之杰”以缅怀这位壮志未酬的青年才俊。孙中山在祭文中写道:“代有伟人,振我汉声。觥觥吴公,盖世之杰,雄图不展,捐躯殉国……”。
孙中山悼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