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轩辕古韵大讲堂的课程《中华诗心》。
主讲人江岚——中国古典文学博士、教育技术学硕士,主攻方向是唐诗。
这堂课的主题是学子诗心。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
1、赏析几首诗词
2、古人的劝学篇
3、什么样的诗是好诗呢?
1、赏析几首诗词
第一首:唐代诗人 陈知玄
《咏花》
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
唯余一朵在,明日定随风。
词句注释
1.空: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它各自的因和缘,事物本身并不具有常住不变的个体,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故称之为空。佛教被称为空门。这句诗里的“空”,明指“花落万枝空”,实亦有双关之意,也指佛门的空。
2.唯:只。余:剩下的人。
3.随风:随风飘落之意。
白话译文:
花开时节满树鲜红,花落之后万枝皆空。剩下的那朵孤花啊,明天也要飘逝风中。
创作背景:
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未知。据传,陈知玄五岁时,当时祖父要求陈知玄写首咏花诗,陈知玄一边沉吟一边踱步,没走几步,就作好了。
这首诗的特点:生动形象,明白如话,韵律悠扬,琅琅上口。
第二首 宋代寇准
《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翻译:
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在山顶抬头就能看到红色的太阳有多近,回头看甚至觉得白云都很低。
《华山》是寇准七岁时的咏诗。寇准,是北宋时期的一个稀世神童,他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据史书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了这首传为千古佳话的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即景即情之作,每一句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可谓是难能可贵的佳作。
特点:
一是对仗工整、严谨,没有一丝一毫的刀斧痕迹。二是炼字精准,不着任何痕迹地衬托了华山的高耸、巍峨与陡峭。
就是在这个周围,没有没有珊能够比上,比得上华山了。那他从他整个体现的意意向来讲,逍遥客说高于一切。
这首诗无难字,用字用词却很精准,完全就是一个小作者的这个实景白描。
第三首 明代于谦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解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也作“千锤万击”或“千鎚万击”;指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粉骨碎身:也作“粉身碎骨”;浑:亦作“全”;怕:也作“惜”。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翻译: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创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写下了此诗。据说此时的于谦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特点:
此诗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2、古人的劝学篇
颜真卿〔唐代〕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3岁丧父,家道中落,母亲殷氏对他寄予厚望,实行严格的家庭教育,亲自督学。颜真卿也格外勤奋好学,每日苦读。这首诗正是颜真卿为了勉励后人所作。
《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的诗歌中,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诗歌以短短的28个字便揭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
“三更灯火五更鸡”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第一句用客观现象写时间早,引出第二句学习要勤奋,要早起“正是男儿读书时”为第一句作补充,表达了年少学习时应该不分昼夜学习,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报家报国,建功立业。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写的是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年纪大了,在想要学习也晚了。句子中“黑发”,“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读书学习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学习。从结构上看,三、四句为对偶句,“黑发”与“白首”前后呼应,互相映衬,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核心是“黑发早勤学,白首读书迟”。作为有志气的人,要注意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修身养性,最好的读书时间是在三更五更,晨读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坚持,才能真正学到报国兴家立业的本领。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诗人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们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朱熹 〔宋代〕
《偶成》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是诗人用切身体会告戒年轻人的经验之谈,说明人生易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因其“易老”、故“不可轻”,可见惜时之重要。说明应该珍惜自己美好的年华,努力学习,切莫让可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溜走。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诗人以敏锐、细腻的笔触,借用前人诗句中的优美形象,结合自己对“少年易老学难成”的深切感受,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梦未觉,梧叶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备增劝勉的力量;从而使“一寸光阴不可轻”的题旨得以更鲜明的体现,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全诗通过梦未醒、梧叶已落来比喻光阴转瞬即逝,告诫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告诫人们要珍惜光阴,追求学业,感叹人生苦短,要抓紧时间学习,将来才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蹉跎人生。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偶成》南宋朱熹的一首七言绝句。告诉我们青春易逝,学问难成,且珍惜这年少光阴,莫轻易错过。
宋真宗(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黄金屋”指代荣华富贵的生活,“颜如玉”指代美貌的女子。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概括了过去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和追求。其实列举这两者只是一种借代的说法,它们是一朝金榜题名出人头地后最具代表性的收获,这里也就代指出人头地。古代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求的就是一个出人头地。所以人们也就常用这句话鼓励别人或子女读书。
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用现代理念去解释,读书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功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学能,以投身社会,服务人群。
本文以诗的形式勉人读书,尽管诗中有过分追求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之嫌,但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千百年来久传不衰,特选录,以飨读者。
此诗常常被人们拿来鼓励人们读书,以至于说是“不必讲求读书动机,只要爱读书,胜于不读书”。功利名誉能成为读书的极大动力,但这个动力好比“兴奋剂”,对社会发展有利。读书当然不排斥功利性,但是,当动机高尚的时候,功利就在其中,不必再去求金屋美女而自然会得到;当动机邪恶的时候,不如不读书。
君子求学读书,目的是“正己”,再有能力则可以去“正人”,这就是“政者,正也”的意思,是中国文化中“政治”的意思。如果自己能做到“正心”、“诚意”了,那么,人生的目标也就不会只是安逸享乐了。因为“修身”修好了,那么,就能做到。
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因此,君子还要“知命”,也就是说,君子还能知道:有意追求并不一定就能得到,只要觉得想做、能做、该做,那就不要管过去和将来如何了。只要我们每一步走得都正确而且高兴,那么,我们的一生就永远正确高兴,即使一时走错,也不会后悔。
小结:
读书都要背,背是知识存储的过程。
读书到后来要想提升,都要创作,创造能力。
3、什么样的诗是好诗呢?
好诗的标准有很多重,但是不管这个标准有多少重,语言好一定是绝对的关键条件。
所有人都在讲说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这句话究竟怎么理解?
第一重含义,诗歌肯定是属于语言的。文学上,每一种文体都离不开语言。散文、小说,语言肯定是要强调的一个关键,语言,语言,语言,你一定要把事情讲清楚,准确明白,让人家看明白。这才是第一要务。
文学样式对语言的要求一向很高,诗歌对语言的要求是最高的。因为语言不仅仅是诗歌的外衣,他更是诗歌的灵魂。你诗歌里面深刻的思想也好,丰富的情感内涵也好,它一定要通过语言来承载。
第二个层面的意思是,诗歌的语言是属于艺术性的。那么,什么样的语言才算有艺术性呢?花里胡哨的一大堆形容词,看得很漂亮,但是内容空洞的算不算?是不是生词僻据,晦涩难懂,貌似很深奥,实际上不知所云的这个算不算?
诗歌的语言,它可以通俗,可以高雅。但首先必须晓畅明白,能够激发出读者的想象和联想,它要给读者以艺术的享受,这种语言才是富于艺术性的。
写诗歌。不是造谜面。诗歌不是谜语。它是让人去诵读或者传唱的,不是拿来猜的。不要说现在这个时代,就是过去,没有人愿意去猜这个迷。
红楼梦里面他们猜灯谜的时候,诗歌就是诗歌,谜面就是谜面,他们作诗的时候,至少晓畅明白,那些语言生僻晦涩,故作高深,连作者自己都不知云里雾里的诗歌,怎么可能引起读者共鸣呢?如果引不起来读者共鸣,你怎么又能算好诗呢?
汪曾祺老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最好的形象是流动的水。澄澈、透明、纯净,但是它不等于直白浅显。有生命,有活力,流动的,这才是诗歌语言艺术的本真态。
因此通俗与高雅,这两种都是诗歌的本真。
感受一下胡适这篇《梦与诗》,文字都是朴实无华的,但是意思却是层层递进。
胡适
梦与诗
都是平常经验
都是平常影象
偶然涌到梦中来
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
都是平常情感
都是平常言语
偶然碰着个诗人
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
醉过才知酒浓
爱过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诗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后记:
这是大概一个月前的存稿,有好久没有去诗词群学习了。希望自己尽快可以找回之前的学习状态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