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麦、收谷、收玉茭!收麦、收谷、收玉茭!……”一声声从车载小喇叭发出的吆喝声伴随着三轮摩托车的轰鸣声,在进村的小道上回荡。
![](https://img.haomeiwen.com/i7891764/cf6dff79af5f87fd.jpeg)
村口第一户是李老汉家。此时,刚吃过早饭的李老汉和老伴正在浇门前的菜园子。听到收粮贩子的吆喝声,老伴想起屋里还有大小三缸去年秋天的玉茭,大概有三四百斤呢!就寻思着趁这机会把去年老两口的“战利品”粜了算。
为啥说那几百斤玉茭是“战利品”呢?因为去年家里没种秋粮,过了收秋,老两口闲着也是闲着,于是满山遍野地转悠,在每块玉茭地里捡别人粗心忘了掰的玉茭。这是真正的捡漏呢,可绝非办那种遭人骂的短事啊。嘿!别说,老两口经过十天半个月的辛勤捡漏,战果如何?反正脱了两大缸一小缸的玉茭粒。可把老俩乐坏了,一分钱本都不下,白捡了这么多玉茭,哦不,分明是白捡了这么多钱啊!
“哎!我说,咱把那些玉茭粜了吧?”老伴征询李老汉的意见。
“行么!粜就粜了吧!”李老汉爽快地说。
于是,老伴扯着嗓子问粮贩子:“玉茭怎么收来?”
粮贩子是个五大三粗的中年汉子,这么热的天,穿着一件长袖军绿色上衣,黝黑的脸庞淌着几道汗。见有人问玉茭收购价,乐得碰上今天第一家粜玉茭的。只见他眨巴着眼,冲李老汉的老伴回应道:“一块两毛五,都是这个价。有多少?”
老太婆一听这价格,有点不中意,就讨价:“一块三还不行?”
粮贩子不让步,说:“啊呀老嫂真会开玩笑,现在哪有你说的这个价?你要成心粜,我看看玉茭怎么样,好的话,让你二分,一块两毛七!行了吧?”
“啊呀绝对是好玉茭啦,晒得干干的,一块三吧?”老太婆还争着那几分钱。
李老汉嫌老伴不畅快,就生气地说:“你看你到底是粜不粜?!粜啦就让人家拉走!”老伴见老头子不耐烦了,看来老头子中意这个价也想粜,便不再争那几分钱了,就对粮贩子说那你来收吧!
于是粮贩子把三轮摩托车停到大门前,下车顺手拿了几个装玉茭的大袋子,车上已经有半车散装的刚过麦季的新麦子了。
李老汉赶紧进了堂屋,在堂屋的一头是一间小屋,便是专门放粮的。只见他把堆在粮缸上和地上的杂七杂八的小东碎西一样样拿出来放到堂屋,腾出地方,才露出装玉茭的三口缸。
“哈哈哈,老哥把玉茭藏得这么深,可不怕被偷了。”粮贩子被李老汉刚才慌忙的举动逗乐了。
“嗯!可不是!钱都在缸里呢!嘿嘿嘿。”李老汉也和粮贩子打起了哈哈。说着把缸盖掀开,金黄的玉茭粒满当当三缸,他用手一边划拉这玉茭粒,一边得意地炫耀着:“看我这玉茭!”玉茭就被划拉着发出“哗啦啦”地脆响,向粮贩子证明着玉茭的品质。
粮贩子乐得夸道:“真是好玉茭啊!又干燥还干净,对着嘞!趁现在赶紧粜,再迟几天生了蚰,想粜就迟了!有人要没有?有!价钱可是只能给七毛八毛了!”
于是开始往大口袋里装玉茭,粮贩子拿着自带的大瓢,一瓢一瓢娴熟地窊出来灌进袋子里。很快就把三缸玉茭装完了,装了三大满袋两小满袋,五袋。
粮贩子用扎口绳把五袋玉茭扎紧了口,就问李老汉:“老哥,你的秤是多少斤的秤?我刚才看见屋门口竖着秤呢。”李老汉说:“三十公斤。”粮贩子眼珠一转,说:“啊呀,你的秤打不起,我的秤也打不起。这么的吧?咱把两杆秤绞一起,看看行不行?”李老汉闻听此言,多了心眼,便否定说:“不用!那多麻烦!我门口有电子秤,那多好啦,省力还看得清楚。”粮贩子就说:“哎?有电子秤?行么!还有比这再好的啦?就用电子秤!”
于是,李老汉打发老伴去邻居借电子秤。
老伴吭哧吭哧把电子秤借来,粮贩子人壮力也大,轻松就把那几个大袋玉茭口朝下底朝上放在电子秤上,一大袋玉茭稳稳地定在秤台上,不歪不斜、不挨不靠。老俩见状,就夸粮贩子真是好把式,又有力还有窍。粮贩子得意地说“咱就干这的,还能不摸索出这点窍?我一天要过手五六千斤粮呢!”李老汉听了,也逞起当年勇,说:“我以前在队里是保管,一天也过手几千斤粮,一百几十斤的大麻袋一甩就上膀了。”老伴便笑道:“吹你那二月二吧!现在你不逞能?”
开始过秤了,粮贩子把每袋玉茭搬上秤,一边报着斤数,李老汉用笔在纸上记着。结果总共212公斤也就是424斤。粮贩子说这么好的玉茭就按没斤一块两毛七算吧。于是他先让李老汉笔算,得数是538,他也拿出手机用计算器算了一遍,还是538。俩人都说对的啦,就掏出一沓票子准备付款。
也合该李老汉这笔交易吃大亏,就在准备付款时,李老汉却让老伴先把电子秤给邻居送了,就在老伴出了大门,听到粮贩子说:老哥咱们再算一遍,你看啊,四七二十八的……再加上这个,是四百三十八,对吧?李老汉说:对!……后面的话老伴就没听到,心里还嘀咕。刚才算的不是五百三十八块钱吗?也许正在仔细算吧?
老伴送了秤,赶紧往回返,到大门口就不见了粮贩子。其实也就是前后五分钟时间。进了大门,李老汉把几张有整有零的票子甩得啪啪响,得意地交给老伴,高兴地说:喏!给你,你是咱的财务总管。老伴也高兴地接过钱,说:不错,今年还去拾落下的玉茭,哎呀,五百多块钱够花好长时间呢,够买五袋面呢,比种麦子划算哩!于是自然地又数了一遍,突然觉得不对劲!咦?怎么是四张百元大钞,不是五百吗?赶紧问李老汉,老汉一下紧张地夺过来,数了两遍,就是四百三十八块钱!!!
李老汉大呼上当!老伴也抱怨道:糊涂死你啦!你还尽管知道是五百三十八,少给了一张!亏了一百块钱!李老汉抬腿就往街上追,老伴紧随其后,气得骂着粮贩子“死短寿”一路追出去。可是到了村街上,大呼小叫,逢人就打听见没见一个骑三轮摩托车收玉茭的,都说没见呀。啊呀,老太婆便控制不住,当真骂街了,骂粮贩子贪这一百块钱不得好死,贪这一百块钱也不够你住院开刀呀,也不够给你置办老衣材板呀……众人才知道事情原因,也都附和着骂黑心粮贩子,有年轻人早已骑着摩托车出村追了。老俩还在街上气得诉苦,大伙有的心疼地安慰有的幸灾乐祸地嘲笑。过了一会,年轻人骑车回村说:狗日的!不知跑哪个旮旯躲起来了,没找见,别生气,下回见了把车给他扣了!
李老汉度量大,便劝老伴别骂了,已经被坑了,怨我不操心,活该倒霉!自我解嘲地说:算算算!不就是一百块钱吗?只当被大风刮跑了,只当贼汉偷了,只当少挣两天钱了。捡财如捡灾,丢财就是丢灾么!哈哈哈,说不定狗日的贪那那一百块钱替咱送给了卫生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