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史铁生《我与地坛(节选)》第一节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成名作,以饱蘸感情的笔墨,书写了一个残疾人的痛苦地思索挣扎的心路历程。
地坛本是明清时皇帝祭地之坛,可以想见当时是多么的辉煌显赫,在四百多年的风雨中,在旅游业没有兴起之时,就是一个荒芜冷落被人废弃的园子。平时很少有人来,显得寂寞冷清。
史铁生在他生命最狂妄的年龄二十一岁双腿残废了,最初几年他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也找不到了,内心是极度的苦闷、颓废、迷茫、孤独、忧郁、彷徨甚至有些绝望。于是有一天下午,失魂落魄的他摇着轮椅进入了园中。从此,他就摇着轮椅总是到那儿去,那儿成了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荒芜冷落被人遗弃的园子与失魂落魄被社会遗弃的史铁生有着同病相怜之感。
在地坛里,他看到了雕栏玉砌不复存在,一段段高墙坍塌了,门壁上朱红淡褪了,檐头上琉璃剥蚀了,呈现出一片古旧、荒芜、衰败之景。当然园子中也不乏充满生命活力的景,如老柏树愈见苍幽,野草荒藤坦荡自在,太阳越来越红,蜂儿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瓢虫突然升空,蝉蜕如寂寞的小屋,露水摔出万道金光,草木竞相生长的响动,让整个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作者在地坛里描写的大多是衰败、渺小、短暂的生命景象。在园中各种景象的感召下,促使作者长时间思考死是怎样的?他终于弄明白了死是怎么一回事。“一个人出生了,这就是一个不再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在地坛里,作者还写到落日的灿烂,雨燕的高歌,雪地里孩子的脚印,苍幽的古柏,园中的气味,微苦的味道等,这些景象或短暂,或新鲜,或轻盈,或镇静,或清纯,或微苦,但生命自得其乐,展现各自的精彩,这样促使“我”认识到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悦。当然,人也不例外。 即“我”从“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里找到了答案:虽然残疾,但不能一味消极地想到死,做到身残而志不废,应豁达地面对死亡,以平静的心态看待死亡,从而获得顽强活下去的信心。
在地坛里作者汲取了生命的力量,完成了自我救赎。残废的“我”走进了废弃、荒芜冷落的地坛,命运是多么的相似,有了一种亲近相融之感;颓废、迷茫、忧郁、失魂落魄的“我”亲近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地坛,在此种环境中引发了作者对生死、活着的思考,最终找到了答案;残废但不颓废的我与荒芜并不衰败的地坛同病相怜,地坛的种种景象让作者有了生命的感悟。地坛成了作者灵魂的再生地,精神栖息的家园。
在地坛中,不能不提到的另一个人物,那就是作者的母亲。“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这确实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母亲知道作者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他出去走走。知道他老待在家里结果会更坏,但又担心他在园子里会想些什么,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母亲也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就是这样一个疼爱儿子,又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
她又是一位清醒而又理智的母亲。出门帮我上轮椅,我待得太久,母亲就来找我。在那苦难的日子,母亲肯定也是做过最坏的准备,“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我是她唯一的儿子,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的话。她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最终能找到。这样的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儿子的行为给母亲出了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面对人生的苦难,母亲没有退缩,没有消极对待,更没有放弃,而是“承担”这“苦难”,坚毅地走下去,母亲希望儿子找到一条通往自子幸福的道路。多年以后,他才明白了智慧的母亲,坚忍而不张扬的母爱。
“多少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不仅仅是写母亲担心我,到地坛寻找我走了很多路,也是形象地表现了母亲伴随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母亲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车辙”是作者在地坛里走过的路,是作者心灵求索的轨迹,“脚印”是母亲伴随、找寻作者走过的路,是关爱理解的体现。
车辙和脚印的交织,不仅说明作者的每一次精神跋涉,都不是独立完成的,其中都有母亲的精神支持;而且还象征了地坛和母亲的重合一一一地坛是我重新获得生命信念的地方,也是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这一部分与首段“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遥相呼应,完成了作者对生命的解读,对母爱的诠释。
文章共有两部分,一写地坛,一写母亲,二者究竟有什么关联? 二者都对作者生活下去起了很大作用,一个让作者感悟生命应该乐观、坚强、豁达,一个用自己的言行让作者感受到爱并鼓起生活的勇气。她们都是作者由自伤走向自强的精神源泉。地坛是史铁生获得生存的地方,也是他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地坛是我的地坛,也是我和母亲的地坛。地坛是作者汲取力量的精神家园,母亲是他坚强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史铁生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在地坛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使躁动的心走向宁静;在一次一次地寻求中,终于体悟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自己的车辙与母亲的足迹在这个荒芜而又充满生机的园子中融为一体,成为永恒。
华语传媒文学大奖颁奖词: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与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却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