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家里是很穷的,我记得最穷的时候,一家人的晚餐只有米饭,青菜和两个咸鸭蛋。有趣的是,那时虽然很穷,但作为小孩子的我们,却从未感觉到过自己家是穷的。
我猜,这跟爸妈喜欢过点有情调的生活,多少有些关系。当人精神富足了,估计就不太会去在意物质上的贫困。而精神富足的家庭,慢慢地,物质也会跟着一点点富足起来。
爸爸喜欢各种新鲜的事物,最喜欢的,是看电影。一旦镇上来了什么好玩儿的活动,他就会带着一两个小孩去围观。我算是爸爸最喜欢的小孩之一,虽然关于谁是爸爸最偏爱的孩子这一点,我妹有不同意见,她也说觉得爸爸最疼她。但相信我们跑去问爸爸,他一定说每个小孩他都爱。所以,这至今仍是是个不解之谜。
那时候一张电影票,只允许一个大人带一个小孩进去。如果带着两个小孩,我们就得玩“混进电影院”的游戏:一个跟着爸爸,另外一个,需要锁定某个不带小孩的大人,轻轻地揪着他的衣角,趁乱悄悄混进去。想想那时中国电影票房低,估计跟我们家这种逃票行为还是有点关系的。
就这样,我们从小看了很多的电影。都看了哪些电影,我一部也都记不得了。但跟着爸爸看电影的喜悦,却刻在了心底。
小时候能有的精神追求,除了电影,最重要的就是书了。
家里是从来都不缺书的。那时街角有一家租书屋,有很多各种类型的书。几毛钱可以租一本,可以看一天。我们为了可以租长一点,常常一大早开了店就去租,到了第二天晚上才拿去还,这样也只算一天的钱。两天内,一本书可以轮两、三个人。想来我的阅读速度,从那时起就开始得到锻炼了。
有时候姐姐拿回一本书,说,我明天就要还。我就会紧跟在屁股后面追着问,哎,你什么时候看完?你什么时候看完?姐姐有时被追烦了,就会说我两句。我只能趁着她去洗澡或者出门的时候,读一部分。印象中,最早时跟着妈妈和姐姐看琼瑶之类的,跟着她们泪眼汪汪。哥哥看金庸、古龙等,我也看。
后来,家里慢慢地有了不同的书。先是大姐去海口读书。她假期常常会带回来很多书,有林语堂、李敖,后来是三毛和林清玄,还有席慕蓉和汪国真等等。当时觉得那些书好看极了!那些书是清新的,美的,令人愉悦的。虽然林语堂的书,读得是半懂不懂,但汪国真和席慕容却是真爱呀。而三毛,还深深影响了我后来的生活方式。
长大后,我把所有的零花钱几乎都花在了买书上。
我记得那个时候每星期都期待着《童话大王》。皮皮鲁和鲁西西,舒克和贝塔,为我打开了想象的大门。那时候家里条件已经好多了,可零花钱并不多。但只要跟爸妈说要买书,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递给我几块钱。我买的那些书,随着家里几次盖房子和我的流浪,没有得以留存,可惜了。
除了看书,还有音乐。
妈妈是个行走的卡拉OK点唱机,她可以从三十年代的歌一直唱到当今最流行的歌曲。我们从小就跟着妈妈唱的,有靡靡之音,比如“夜上海”、“玫瑰玫瑰我爱你”和邓丽君的歌,但更多的是革命歌曲,比如“十送红军”、“红色娘子军”等。再后来,妈妈迷上了琼瑶剧,又跟着唱“一帘幽梦”和“在水一方”等等。
大姐开始买磁带了,我们就跟着大姐这个新潮流。大姐是第一个把乐器带回家的人。她学会了弹吉他,某个假期回来时,带了一把吉他,也带回了很多好听的歌本,里边有台湾的罗大佑、苏芮、齐秦和童安格等,也有香港的谭咏麟、张国荣、四大天王等。那时我们非常迷恋齐秦和童安格,他们的每一首歌我都会唱。她的那把吉他,后来哥哥、我和弟弟都弹过。
紧接着,哥哥迷上了摇滚乐,我就跟着他听崔健、唐朝、郑钧、超载、中国火之类的,听兴奋了,常会扯着细嗓子喊“听说过没见过两万五千里啊!”,着迷得不着四六。妈妈常煮着饭,听到我跟哥哥瞎吼,就会边摇头边笑,说:“不知道你们唱的什么鬼东西。”
等到哥哥去上大学,我便跟着二姐,开始了听英文歌的日子。那时是迈克杰克逊,麦当娜,还有很多音乐天堂的磁带。妈妈的英文水平只限于“LongLive
Chairman Mao” 和“One、two、three”。虽然没法参与合唱,但她还是乐得听我们唱,遇上喜欢的,也会跟着哼旋律。
基本上,我对流行歌曲的所有了解,最初都是来自于妈妈和哥哥姐姐。对音乐的爱好,也是从小就开始种下了的。只是后来我听得更杂了。等我大了,就变成妹妹来听我带回的歌。
记得还买过一些纯音乐的,有钢琴曲,也有西班牙的古典吉他合集。记得当时反复地听,觉得那些音乐美了!现在走在欧洲的街头,偶尔还会听到音乐家们弹奏起那些熟悉的旋律,每次听到,我总会停下脚步跟着哼起来,直哼得感慨万千。
我很难想象独生子女的生活是好是坏,但很感恩自己生在一个有兄弟姐妹的大家庭里。哥哥姐姐比我们三个小的大好多岁,几乎隔了一代。大姐是60年代的,哥哥和二姐是70年代的,我们几个小的是80年代的。因为兄弟姐妹多,我们比其他孩子享有了更多的爱,我们之间也拥有很多共同的回忆。这些回忆那么美好,以至于到现在到家庭团聚时,不管身在何处,我们每个人都会想办法从各地赶回,只为一起吃吃饭、聊聊天,享受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兴致来了,只要一个人起个头,就可以来个全家大合唱,一切仿佛就和小时候一样。
那是些晶莹剔透的,闪亮的日子,正如罗大佑的歌里所唱的:
我来唱一首歌 古老的那首歌
我轻轻地唱 你慢慢地和
是否你还记得 过去的梦想
那充满希望灿烂的岁月
你我为了理想 历尽了艰苦
我们曾经哭泣 也曾共同欢笑
但愿你会记得 永远地记著
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
注:本文修改自2016年10月4日写作马拉松挑战的全马写作片段。
如果你想看看我的小说散文集。目前仅支持微信支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