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学习了心灵创造幸福,文章从五个方面帮助我们认识幸福的深度。
一,如何面对逆境,告诉我不幸福的原因,源自于内心的不接纳,不接纳又源于我们不认识无常、因缘因果的世界真相。学习转化的智慧,逆境可以成为修道的助缘。
二、幸福要有福,告诉我幸福由综合因素组成,德行是基础,身心健康是关键。想要获得幸福,先要培植产生幸福的基因。即培植悲田、恩田、敬田。
三、提高认识,智慧没有烦恼,这个篇章告诉我,外境、心态都源于我们的认识,而我们的认识原于各自不同的经验积累,有种种局限和设定,学习佛法对世界如实的认识,用无我、空的智慧去除烦恼,才能获得本质的幸福。
四、多欲为苦,知足常乐,告诉我将幸福建立在外在的欲望上,违背了幸福的本质。知足便可常乐。用心感受便可幸福。
五、幸福来自心灵,指出心有不同的层面,迷惑与烦恼的层面导向的是负向心理,内在觉性的层面导向正向的心理。去除负向心理(断除烦恼,贪嗔痴),开发正向心理(圆满智慧与慈悲),就能获得本质的幸福,也能带给众生幸福。这就是我们学习佛法的最终目标,自利利他。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对心的认识和正向的建设是创造幸福的根本。文章说:人活在哪里?其实是活在自己的念头中。这句话不仔细思维,我们是很容易忽略的,但仔细剖析,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迷失在种种念头中,忘记了心念的初衷。
上周有位同学班修突然请假,因为前一天还确认可以参加,对于这样的变故我担心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班修后,我很想发个信息关心一下。可是,我内心马上就生出很多念头:1、同学请假肯定有原因,你做为辅导员去询问会不会引发她的压力。2、你跟她也不算很熟,就算你问她也未必方便告诉你。3、她如果不方便告诉你,还要应付你的询问,这不是让别人为难吗?算了,还是别问了。4、再说如果问了,她不回复你的信息,岂不是很尴尬。种种念头彼起此伏后,我也想放弃原本想关心她的初衷了。但想到我们学习就是要建立有法有爱的团队,不付出关心又怎么会有爱,于是我推开种种念头的干扰,发出了关心的信息。结果不但得到了对方真诚的回应,彼此还因为这样的沟通感受到温暖和欢喜。那一刻的喜悦全在于心灵与物质无关。
通过对这件事的观察,我发现发展正向心理很重要,因为正如文章中说的,我们活在自己的念头当中,如果不了解心的不同层面,没有正向心理做为导向,很容易就去往负向心理,最终会让我们的生命产生种种烦恼,令我们离幸福越来越远。所以我要学习培养:接纳的智慧,培植福田、少欲知足、看清念头的虚幻,开发觉性潜质从而自利利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