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修课之三:双向度关系
文/高峰青青草
人与人之间产生交往,显而易见,至少是在两个人或两方面之间。那么,其中涉及到的就不止是一方的感受或者利益。正常健康的人际交往,必然建立在相互认同与彼此尊重的基础之上。
也就是说,任何人际交往关系都是双向度关系,而非只从一方的立场出发,由一方的意愿来决定交往的基调和模式、内容。
说来简单,但现实中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做一个好人,就要能忍受人际交往中的种种委屈,甚至忍辱负重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了证实自己的“好”而忍气吞声处处退让,这样方能彰显胸怀宽广,仁爱有加。这种强调单方面仁义的方式,也就是建立了单向度交往的关系,以一方的屈从为代价,很利于封建统治,故而封建王朝以仁义道德之名令百姓甘愿苟且偷生。
如今已经到了二十一世纪,国家日趋文明昌盛,传统观念中的糟粕不足取。
与人为善是永远正确的,但必须是相互的友善。
睦邻友好是永远正确的,但必须是相互的友好。
大到国家历史,小到百姓生活,都可以证明:单方面的仁慈、尊重、退让,只会换来不讲法理而仗势欺人一方的横行霸道和得寸进尺的贪欲。由此,仁慈变为了软弱,尊重变成了纵容,退让变成了屈从,失去了人际交往的正面意义,逐渐演变成了压迫与被压迫、欺负与被欺负的关系,关系恶化,导致暴力也是难免的。
事物不会凭空出现,都有发生发展的过程。那么,接受了正面教育的人,必须有个认识:人与人之间,是双向度的关系,而非靠自己一方的无止境付出来维系。这样,就不会使得善良的人变得软弱可欺,就不会使得正义感强烈的人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
当然,关于充满互动的双向度人际关系方面,在现实中人们也有认识误区,需加以辨别。现在人们常说“换位思考”,是否等同于民间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俗语?前者是站到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人人使用的话就能形成双向度良性交往;关于后者,曾经看过郑渊洁一篇批评“一个巴掌拍不响”观念的文章,他批判此观点是不管青红皂白,就对每个当事人各打五十大板,显然是纵容错误方,将错误方的责任缩小化,说得很有道理。
孩子们之间相处也是这样。我们自然会教育孩子与人为善,和睦相处。不可逃避的事实是,孩子听从了,到了实践中却会遭遇挫折。
现在的孩子生长在信息丰富,格外复杂的环境里,且不说不同家庭有不同家风的问题,电视、网络具有潜在而巨大的作用力,动画片人物的言行更容易深入孩子们的心灵。有些男孩子就表示喜欢做坏人,因为动画片里的坏人都很强大,好人总是被欺压,好不容易战胜了坏人,只要坏人认个错,就万事大吉。所以,做个坏人很爽,坏人有强大的力量。
这就是我们一直提倡单向度人际关系的恶果。做个好人,就得一味付出,无论对方怎么待你;做个好人,就得谦恭有礼,即使对方蛮横无理;做个好人,就得宽容大度,无论对方是否恩将仇报,薄情寡义。于是乎,人生中演绎着诸多苦情戏悲情戏,还要为那些盲目地做了好人的不幸唱赞歌。
以前,我常被苦情戏和悲情戏所感染;如今,我觉得那些单方面盲目付出和一味纵容造成的悲苦的好人故事,实在不该再被提倡甚至树立为楷模供人学习。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权利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过去受历史条件所限,产生那么多悲剧故事是必然的;而今,社会文明度高了,我们要倡导的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彼此付出的良性双向度平等关系。
当孩子在校与人为善时,常会遇到三种情况:很幸运地,对方也是和善之人,交往顺利;很不幸地,对方是不懂友好相处的人,就会把友善当成软弱可欺;还有一种被家人忽略的孩子,遇到友善的同学,就会黏着对方跟自己玩,且不允许对方跟别人玩,满怀妒忌。
但凡教孩子与人为善的家长,肯定都希望孩子遇到第一种情况,但现实总是差强人意。孩子们同处一个班级,天天相见,尤其低年级的孩子们,产生碰撞和冲突是难免的。
我教育女儿,一定要与人为善,在此前提下,面对有攻击性的孩子不能示弱,及时作出自己不可欺的反应;面对爱缠着自己、心怀占有欲的孩子要学会拒绝和保持距离。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上小学一年级到现在的二年级,女儿的为人处世面临了诸多考验,许多时候具体问题的解决只能靠她自己。我只能让女儿明白一点:与同学保持和平共处状态即可,但人和人的关系是双向而非单向的,没必要讨好别人,和每个人都建立友谊。况且,朋友宁缺毋滥,有一个就足矣。
其实,我们成年人,若非经商跑业务或者做外交工作,真的那么需要“朋友”么,至少,不会需要那么多吧?商品社会经营人脉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呼“亲”称“友”的人越来越多,事实却是,亲人就是你家里的那几个,抛开利用人脉的算计,朋友肝胆相照的并不多。
我告诉女儿,在做一个正直友善的人的前提下,做好自己的事情,肯定一生不缺朋友,而这样被吸引来的朋友,有着更高的境界:惺惺相惜,志同道合。这样的朋友,经得起考验,相互支持和鼓励,给予彼此的是正能量,从而促进双方积极向上,健康成长。所以,平日不要在人际关系上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那些仰仗你单方面付出而维系的友好关系是靠不住滴,这个道理,可以联系寓言故事《农夫和蛇》,慢慢体会。
综上所述,告诉孩子,人与人之间是双向度的交往关系,也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一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