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提起民国才女,自然少不了陆小曼,这位集美貌才华于一身的女子。
陆小曼:你的出现是一个美丽的错误陆小曼的美貌,用胡适的话来说,就是:“小曼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她风姿绰约、美目顾盼,如玫瑰般绚烂。
上帝在赋予陆小曼美貌的同时,也赋予她绝世的才华。她善长绘画,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精通英、法二国语言,懂翻译、会弹琴、会创作、会演戏、会交际,是出了名的民国名媛。
其父陆定,是晚清举人。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弟子,民国财政部的赋税司司长。
陆小曼自幼接受良好教育,富养的女子自然有不凡的气质和仪态,她是外交部舞会上众人瞩目的明星。19岁那年,父母为她觅得一乘龙快婿。丈夫叫王庚,清华大学毕业。后保送美国留学,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
按理说,这样郎才女貌、才子佳人的婚姻应该非常美满。可不幸的是,它和徐志摩“小脚与西服”的婚姻一样,逃不过一拍二散的命运。
王庚是个军人,专注事业,忙于工作,也不懂经营婚姻。而陆小曼则是个娇生惯养的性情中人,她要的不是丈夫的高官厚禄、宏大前程;她要的是一个能陪她听戏、陪她跳舞、陪她逛街、陪她游玩、陪她说情话,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男人。显然王庚满足不了。
婚后不久,王庚调往哈尔滨警察厅当厅长,陆小曼则仍在北京。两地分居的陆小曼更加寂寞,她开始热忠于舞厅,周旋于达官贵人的交际场所。
夫妻二人,一个奔仕途,一个求风情,精神轨道开始向相而行。
一场舞会上的结识,处于感情极度苦闷期的陆小曼,闯进了徐志摩的世界。
徐志摩为了追求灵魂伴侣林徽因,抛弃了原配妻子张幼仪。又因为林微因的中途放手,令他痛苦不已。优雅高贵的名媛陆小曼的出现,他仿佛又找到了爱的着力点。
同样,徐志摩的出现也打破了陆小曼的平静。年少时不懂爱的她,此时仿佛看到了爱的模样。
陆小曼:你的出现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于是,他们在众目睽睽之下,一起喝茶、一起听戏、一起看风景、一起说情话。王庚满足不了的,浪漫诗人都给予了满足,爱情就这样在二人的心里开始蔓延。
有人说:在对的时间里,遇见对的人,不早也不晚,就叫缘份。
可当缘分来时,却有错误的婚姻横在眼前,这时的陆小曼仍是一位有夫之妇,这样的感情就注定了要遭人非议和责难。
二人交往二个月,各种流言蜚语纷至沓来。父母的反对、朋友的劝阻,还有一个远在哈尔滨当警察厅长的丈夫,各种压力让他们透不气来。
诗人的肩膀终于扛不住了,他想去欧洲,离开一段时间。临走他告诉陆小曼,让她等他半年。自己则经莫斯科去了德国、英国、意大利,留下一个残局给小曼独自面对。
二人一个在国外,一个在国内。于是,他们把对彼此的感情,都化作文字,写在日记和书信里,相互打气。
过了四个月,快要扛不住的陆小曼一封电报将徐志摩从欧洲召回。徐志摩回国后找了刘海粟,刘海粟出面召集王庚等所有人商量,最终王庚同意和陆小曼离婚。
1926年农历七夕这一天,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的北海公园举行婚礼,婚礼上名人云集,胡适主持,梁启超当证婚人。与一般证婚人祝福新人的证婚词不同,梁启超说了一段让众人啼笑皆非的证婚词。
他说:“徐志摩,你这人心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你们两个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次是最后一次结婚!”
和梁启超一样对这桩婚姻极度不满的,还有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他一方面念着前儿媳张幼仪的好,另一方面看不惯陆小曼的脾气。尽管在友人劝说下,徐申如勉强答应儿子和陆小曼的婚事,但从心里他从未接纳过这个儿媳。
和大多数人一样,当爱情走向婚姻时,激情就开始趋向平淡;当蜜月的保鲜期过后,生活露出了它应有的面目。
婚后的陆小曼,不仅未尽人妻的本份,却仍然保持着名媛的作派。喜欢灯红酒绿,喜欢花花世界,喜欢过日夜颠倒的生活。她讲究排场,生活阔绰,在上海的家里,司机、厨师、佣人一个不少。她为了排解病痛,在翁瑞禾的建议下,抽起了大烟。“千金散尽还复来。”她肆意地挥霍着自己的爱情和青春。
徐志摩将这位名缓娶进门,自然是呵护着过日子。他瞧张幼仪是“乡下土包子”,却把陆小曼当成心头的朱砂痣。
为了满足她纸醉金迷的生活,他来回穿梭于几个大学任职,写诗赚稿费,去当房产买卖的中间人,赚取佣金。自己则省吃俭用,甚至穿着破洞的衣服招摇于各处,连前妻张幼仪都看不下去。尽管如此,也满足不了陆小曼的庞大开支。
诗人苦脑极了,生活令他不堪重负。他内心开始敬重起象前妻张幼仪这样自立自强的女人来。可陆小曼不是张幼仪,她是名媛,名媛自然就得讲究排场;她是交际花,交际花自然就得靠男人来养。所以,过惯了养尊处优生活的陆小曼,根本体会不到丈夫赚钱的辛苦,她只负责享受。
聪明的林微因曾经说过:“徐志摩爱的只是他幻想中的林微因。”同样,他看走眼的还有陆小曼,他幻想中的陆小曼是一个完美高洁的女人。其实小曼并不完美:她任性、懒散、不懂得照顾人、没有责任心;她喜欢美食、喜欢奢侈、喜欢交际、喜欢依赖人。这些都是徐志摩没有想到的。
婚姻在度过了短暂的幸福之后,矛盾开始不断出现。
1930年徐志摩应胡适之邀,去北京大学任职,陆小曼没有随同北上。她不愿意离开灯红酒绿、灯火阑珊的上海,她想留在这里,继续过她纸醉金迷、花花世界的日子。
二人分居两地,徐志摩常常搭乘免费的小飞机往返于上海北京两地,来看望妻子。
1931年11月11日,徐志摩从北京回上海,推开家门,只见陆小曼又斜躺在榻上吞云吐雾抽大烟。徐志摩的心凉了一截,他劝陆小曼戒掉大烟,随自己去北京。可陆小曼不听,二人发生争执。小曼随手将烟枪扔过去,徐志摩一躲,金丝眼镜掉落,碎了一地。
争吵过后,徐志摩负气离家出走。他去了南京,准备搭机去北京参加林微因在协和小礼堂举办的中国古建筑艺术报告会。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登上了飞往北京的飞机,临上机前,他给陆小曼写了一封信,告诉她:“听说徐州有雾,自己头痛难忍。想回沪。”但最终他还是上了飞机,因天气原因,飞机在济南上空失事。一代诗人,葬身火海,年仅35岁。
消息传来,陆小曼惊得目瞪口呆,哭昏过去。
几天之后,写了一篇感人之深的悼文《哭摩》,她将自己的懊悔、悲伤和不舍都融在了文章里。可是,任凭她怎么哭,也哭不回诗人鲜活的生命。她用她的无知和任性挥霍掉本给属于她的幸福婚姻。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整天素面素服示人,闭门谢客,再也没有渉足各种娱乐场所。她开始潜心作画,并将和徐志摩二人的日记和书信整理成《爱眉小札》出版。平静度过余生,直到61岁去世。
陆小曼在她病重时,希望自己和徐志摩合葬。结果遭到徐家特别是徐志摩和张幼仪儿子的极力反对。
生前得不到祝福,死后也不得如愿。“一生只爱徐志摩,两两相望各自归。”
陆小曼的一生跌宕起伏,尤其是她和徐志摩的婚姻,更为后人津津乐道。陆小曼的母亲曾这样评价他们的婚姻:“是小曼害了志摩,也是志摩害了小曼,二者是互为因果。”
如果徐志摩当初接纳原配张幼仪,二人“且行且珍惜。”;如果林微因不中途放手,嫁予徐志摩;再如果陆小曼不那么任性,好好经营和徐志摩的婚姻,.....这四人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呈现给世人?
但人生从来没有如果,历史也不会重写,只能留下遗憾和无奈让世人感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