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风语阁日更大挑战人民广场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3-05-26 14:06 被阅读0次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当岁月流逝,所有东西都消失殆尽时,唯母爱永恒不变。

母爱,它博大无私、庄严神圣,它让我们魂牵梦绕,幸福一生。

母爱似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爱似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灰尘仍然清澈澄净。

母爱是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似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心中,滋养着一棵棵幼苗茁壮成长。

母爱是慈母手中的线,游子身上的衣,是游子心中一份沉甸甸的爱,无论何时何地,即便千山万水、天涯海角,它依然紧紧在你身上缠绕。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这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外面北风怒号,大雪飘飘,一户简陋的茅舍中还亮着一盏寒灯,灯下,儿子正向老母磕头拜别,依依不舍的眼神,看了让人心疼。

这些年,诗人迫于生计四处奔波,如今正月还未过完,在这风雪之夜,不得不再次离家。多情自古伤离别,更何况在这冰冷的暮夜。

他掀起门帘,看到高龄体弱的老母亲愁容满面,眼中的热泪早已哭干。此去山高路远,夜黑风寒,母亲满是担忧,她怎舍得爱子远游呢。

借着微弱的灯光,他猛然瞥见母亲的双鬓不知何时已变得斑白,不觉悲从中来。

夜色渐晚,风雪渐大,他推开柴门就要出发了,可双脚似乎沉重得迈不开步子。

他强忍悲伤,故作洒脱,待走出很远,才敢回头去望,发现老母还倚着柴门在目送着他渐行渐远。

在大"风雪夜″拜别母亲,这种离别让诗人思潮起伏,想起多年的漂泊奔走和仕途失意,不能奉养母亲于身边,感叹自己身为儿子有何用,还不如没有。

此时此刻的黄景仁,羞愧和着万千悲愤已将他的内心填满,他愧疚,自责,痛恨,心酸,却也无奈。

他告戒天下为人子女,能尽孝时要尽孝,养子无用,不如不养。

黄景仁,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清代著名诗人,是宋朝诗人黄庭坚的后裔。

黄景仁诗学李白,其成就非常高,和王昙并称“二仲”,和洪亮吉并称“二俊”,为“毗陵七子”之一。

他被誉为“清代的李白”,却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他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却没有英雄用武之地。

他的一生可谓悲催、凄苦,虽生于盛世,却穷困潦倒,为了生计,四处奔波,最后在贫病交加中凄凉的客死他乡,年仅35岁。

他4岁丧父,家境清贫,天资聪慧的他,好学上进,7岁便随祖父归武进,居白云溪北,8岁入塾,9岁时便能吟出“江头一夜雨,楼上五更寒”的佳句,令人赞赏不已。

十二、三岁的时候,他的祖父、祖母也相继去世,16岁时唯一的哥哥罹病身亡,只剩他和母亲屠氏相依为命。

门庭益发单薄,家境愈加窘困,母亲用柔弱的双肩担起家庭生活的重任。

他谨记祖训,寒冬腊月,书不离手,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四岁考中秀才,名列前矛,成为当地的神童名人。

但造物弄人,屡次落第于乡试,只能成为穷秀才。成家后,生活更加拮据,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状况,不得不背井离乡,闯荡外地谋生。

乾隆三十六年,黄景仁受命外出公干,因为调令紧急,所以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匆忙收拾行装,踏上了告别母亲妻儿远走他乡之路。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下了一首感人至深的《别老母》,借以表达自己的无奈与悲痛。

这是封建社会,很多贫穷士子的命运。一生努力的挣扎,耗尽心力和体力,却依然不能够养家糊口。

《别老母》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清·黄景仁

赏析

这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人运用白描手法表达了诗人与母亲分别时的忧愁、无奈、痛苦与感伤,把别离之情表现得贴切又沉痛。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开头两句的意思是,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搴帷:掀起门帘,出门。

河梁:桥,替代送别地。

枯:干涸。

首两句“搴帷拜母河梁去”中以“河梁去",点明了别母的主题,并融含了远游异乡、身世飘零的悲哀之感。

“白发愁看泪眼枯”紧承首句而来,诗人并没有直接抒写别母时的伤痛之情,但“搴帷拜母”的具体细节和特征鲜明的母亲的形象已经能够感受到母与子各自内心的情感运动及相互间情感的交流:两两相对,默然无语,母亲的凄楚和耽念,诗人的悲愁和愧疚,尽在不言中。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惨惨:幽暗无光。

柴门:树枝编的门,替代贫苦人家。

末两句“惨惨柴门风雪夜”是一幅情景交融的全景式画面,同时造成了一种充溢着强烈悲哀情绪的氛围。

诗人也不由从心底发出“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慨叹。“此时有子不如无”是诗人感情步步加深,层层蓄积,凝聚到饱和状态时的迸发,从而就产生了动人的情感力量,表现了诗人内心情感的矛盾运动,具有丰富复杂的心理内容。

这首诗通过眼见别时的实况与悬想今后的虚景相结合,用直白如话的语言对诗人远行他乡和离别母亲时见到的场景进行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母亲至真至诚的情感。

备注 :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相关文章

  • 别老母【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 母亲

    别老母 清代: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2017.9.2星期六 ...

  • 别老母

    作者:黄景仁 (清代)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译文:掀开门帘,告诉老...

  • 2019.05.05

    琐事记 1.别老母 [清代] 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 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 此时有子不如无。 (这...

  • 描写雪的诗

    01、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02、已随江令夸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李商隐《对雪...

  • 一曲谴责天下不孝子女的绝唱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黄景仁《别老母》 掀开门帘,告诉老母,儿就要...

  • 读《黄景仁<别老母>》有感

    别老母 [清] 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近来读到清代诗人黄景...

  •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黄景仁四岁的时候父亲就...

  •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今日无意间看到一首古诗词,这首诗少有人知晓,可能因为诗作本身水平不高,但其中所表现的无奈、辛酸与自责却直戳人心,真...

  •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今天是大年初五,早上飘了点儿雪花,天冷峻刺骨。 今儿陪爷爷去看他五姨,也就是我的姨姥姥,她年纪86岁了,往年都是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vk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