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在乡村长大,就算在乡村,会弹奏乐器的老人也不少,这些乐器并非拉风的钢琴,小提琴,竖琴,萨克斯风,贝斯,电吉他,而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充满民族气息的二胡,柳琴,扬琴和月琴。
其中,柳琴便是她爷爷最喜欢的乐器。
![](https://img.haomeiwen.com/i18659113/1ff1bb7f6b641b88.png)
一、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柳琴自唐代流传至今,是一种与琵琶相似的汉族传统乐器,别名也称土琵琶。
它的乐音响亮恢宏,音色高亢刚劲,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可以与其它乐器和谐默契得合作,也可以作为主角吸引所有目光的独奏。
自她记事起,便知道爷爷喜欢柳琴更珍爱柳琴,现在爷爷用的柳琴是他的第二把柳琴,第一把柳琴因残旧被换之后也没被丢弃,而是被爷爷用一个木匣子细心收藏起来。
爷爷还是个酒鬼,平时喜欢喝两杯,喝得微醺,起了兴致便拿起柳琴洋洋洒洒的弹奏起来,可就算喝得迷迷糊糊,一曲过后也不忘把柳琴收好,她想这是打从心里喜欢,才能在醉后还如此珍爱柳琴吧。
三弦柳琴独奏时显得单调,她却总是乐此不疲地欣赏爷爷在家中独自的演奏。还记得小时候,爷爷常在闲来无事的时候,给她沏一杯小茶,准备一盘小点心,然后拿起挂在墙上的柳琴,坐在木椅上,先是调整柳琴的“四个犄角”,接着左手半握地按住弦,右手灵活地拨片,晶莹剔透,圆润饱满的弦声便悠然传来。
可惜那时的她注意力全在手中的点心,还有爷爷拨动着“绑在木板的线”居然神奇的发出声音,但是有了她在旁边观看,爷爷的弹奏愈发的心满意足。
二、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
随着年龄增长,爷爷的弹奏技术越来越好,她也渐渐懂得弦声传达的喜怒哀乐,就算没有特意准备的点心,她也会搬个小凳子坐在爷爷的旁边,做爷爷独奏时的忠实观众。
她对柳琴的了解多半来自爷爷的讲述,爷爷说柳琴自70年代起就出现可四弦高音柳琴,但爷爷用的柳琴都是三弦的。四弦的柳琴适合独奏,表现力更好,但爷爷更喜欢和其他人一起演奏,他说合奏的曲子情绪更饱满,也更有力量。
村里的老人会经常约个时间,聚集在一个地方一起合奏。以前是聚集在有扬琴的爷爷家,其他的爷爷也会带着他们的小孙子孙女过去,她和那些小孩子就是这支演奏队的固定观众。
最常听到的演奏曲子是著名的《丰收锣鼓》和《桃李报春》,老人家都喜爱喜庆欢乐的乐曲,听众们包括当时她在内的几个小孩子也是其乐融融。
![](https://img.haomeiwen.com/i18659113/a91c054ad24bb088.jpg)
三、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扬琴最先起调,宣告演奏开始,接着便听到柳琴,二胡,月琴等乐器响起。其中她最熟悉的柳琴,即时是合奏中她也能发现它独特的音调,手抱柳琴的爷爷也比平时多几分英姿飒爽,简单的三弦在爷爷手里奏出千变万化的乐声。强奏时紧张、热烈,弱奏时安静、甜美。
虽然这支演奏队并不是专业的,但他们也有着令人称赞的各种演奏手法,或弹或调或敲,各有千秋。
她的眼光始终离不开爷爷那弹拨的手,右手弹、挑、双弹、双挑、扫拂和轮奏,左手吟弦、打弦、带弦、推拉弦和泛音,她对爷爷的各种敬仰崇拜也只能通过眼神和掌声表达。
在她看来,这群老人家才是真正的演奏家,为自己而乐,心之所属,乐之所奏。
现在村里有一层文化楼专门提供给这些老人们练习演奏,村里也组织小孩少年在这个地方学习这些古典乐器。
爷爷说真正值得高兴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乐器,我们乡村这种特有的氛围,从老一辈到小一辈一直在延续着。
现在身在城市的她常常会想起弹奏柳琴的爷爷,还有演奏家老人以及演奏家他们的接班人,想像着老少合奏的画面是多么的和谐。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很多,而传承这些文化的人也有很多,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在新一代的继承下仍生生不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