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物事30,奎子山

作者: 付强_ | 来源:发表于2021-12-03 13:55 被阅读0次

十几天前,作协12个文友去三里岗、环潭和洪山三镇交界处一个叫“24丩”的地方采风,活动结束后众文友有感而发,诗、文、视频类各种体裁的作品频频见诸于报端、公号等媒体上,颇有些“百花齐放”的意味。

“正是小野菊迎风摇曳的时辰,正是芦花白了又白的时辰。黄栌与栎叶漫山遍野,在绵延的群山上绘出了层林尽染的油彩画面。农家房前的银杏叶,为他们铺就华贵的地毯,路两旁的水杉红极天际,河流沼泽白鹤翻飞,像是一种指引。

我们走的是一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路,从漫山的荆棘里穿越,最后发现半面山都是我们的人散落其间,仿佛是在地毯式搜索多久前遗失在这里的宝贝。几乎是垂直式的攀爬,除了牛的脚印没发现别的脚印。随手攀住的那棵树很有可能是根朽木,一不留神衣服就被棘刺挂住。这是一段险峻之路,也是一段艰苦之路,大家相互照应,扶老携幼,虽然进展缓慢,然而最终还是跨越了,我们登上了山脊。”

这是文友“之莺”写在《穿越24丩》里的一段。到底是女作家,连写出来的游记都是诗一样的语言。

在湖北随州,“24丩”属于人们心中比较有名的户外运动和野游之地,它位于三里岗、洪山、环潭三镇交界处,又叫“三不管”,距随州城区30多公里。这地方还有个梅坵古镇,是明清时期管辖随南军政要务的监察司所在地,可见它曾经的繁盛了。星移斗转,沧海桑田,随着解放后水路交通的式微和240国道、346国道的通车,曾经繁华的梅坵古镇被撇开了,镇子慢慢变成了村子;曾经繁忙的古官道也渐次沉寂,茂盛的植被开始野蛮地生长,覆盖了一片片古驿建,也覆盖了一条条古路径......

七十年代末,我在洪山三中读书,有时周末或放假,我会从洪山经朱集、鲍集,翻奎头山(今称奎子山,古称夔嵞山)到新集,再到尚店,我的家那时下放在三里岗尚店。这段20多公里的路,我走过很多次,有时是和同学结伴走,更多的时候是独自一人走。途中翻过的奎头山,就在24丩附近。那时的24丩,还时常有人行走,并不是现在的荒山野岭。

在素有楚北天空第一高峰的大洪山山系中,奎子山算不上很起眼的一座山峰。它静静的耸立于三里岗、环潭与洪山三镇边缘,曾是千年古官道所经之处,离奎子山北麓二十多里涢水河畔的梅丘古镇,明代朝庭曾设有监察司,管辖随南地区军政要务,以此司“肃纲明纪,提督各道,纠察百官”,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奎头山古称夔嵞山。夔嵞山有大禹娶嵞山氏之女的传说,也有《薛刚反唐》里薛刚之子薛葵(夔)曾镇守于此的传说。古道24丩就隐藏于奎头山的古木丛林中。24丩(音jlu,同纠),即24拐,当地人称24丩,位于奎子山南北分水岭山口南坡,蜿蜒曲折,险峻绮丽。24丩古官道不仅是明代以来传递官方文书,朝奉税银的古官道,还曾是安居、均川、三里岗、环潭几个乡镇民众“朝洪山”的必经之道,也是奎头山先民们寻柴采菇、商贾购物运货的重要通道。以上这段叙述,也是摘自这次文友“静默”的《神奇“三古”大栎山》里有关24丩游记中。

随着时代变迁,奎头山24丩古道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现实意义则是山地徒步、自行车越野运动等旅游产品的开发价值。在百度地图上,奎头山也标成了奎子山。其实近几年,我是有机会重走奎子山24丩的。常常跟着随州户外老虎队周末骑行,老虎队每年也会安排几次骑行24丩,这地方没有餐馆,得自带干粮;群里的户外徒步队也会选择来这里徒步,同样自带干粮;但阴错阳差,每次,我竟然都错过了。

没想到,上高中时翻奎子山这一别,一晃就40多年过去了。

第一次翻奎子山,清楚记得是1978年9月1日。是父亲领着我走的。

这一年,教育恢复了中考。当时随县的高中有一、二、三中,我家在三里岗尚店,属随南,考生划片读三中,三中在洪山茅茨畈。那年三里岗考取了10个考生,我是其中之一。通知9月1日到校。

当年三里岗尚店到洪山茅茨畈有两条路可走。一是从尚店徒步10公里到三里岗街上,再从三里岗花1块钱搭班车到洪山街上,绕了很远一个弧形;二是徒步从尚店到新集,翻奎子山到鲍集,到朱集再到洪山,全程20多公里。但究竟多少公里,至今仍不清楚。

那时候,班车一天2趟,再说1块钱也不是个小数目,徒步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9月1日早起,吃过早饭便和父亲上路了。父亲挑着我的行李,我在后面跟着。行李的一端是一只小箱子,这个小箱子是用废弃的留声机外壳改成的,里面装着纸笔碗筷肥皂毛巾等小物件,还有一本小说《红岩》,很巧,我家当时下放的生产队就叫红岩大队。

行李的另一端是一床被褥,里面夹着床单,外面捆一个搪瓷脸盆。那时候,大多数同学都是没有棉垫套的,学校里备有床铺草,就是干稻草,在厚厚的干草上直接铺上床单就ok了。睡在上面有一股稻草的香味。当然了,垫稻草没有棉垫套暖和,更没有棉垫套干净,但那时都穷,哪家舍得用棉垫套呢。还有搪瓷脸盆,洗脸洗脚,洗澡洗衣服都是它。

从尚店走到新集时,路边的一个湾子里也有一家下放户,是我家原来在城里的邻居,姓黄,他热情地留我们吃午饭。饭桌上,他和父亲还说起他们五十年代在襄樊四中读高中时,搭不起班车,也是结伴徒步走回随县,150多公里的路,得走3天。

中午饭后再上路就开始翻奎子山。记忆中,奎子山的山路较我们随南寻常的山路宽很多,坡路上垫有石条,走的人多了,块石表面光滑,但年代久远而东倒西歪坎坷不平,坡上林木茂盛,多是高大的乔木阔叶林,进入山里的密林中光线就昏暗多了。寂静的林中,忽而一只野鸡被脚步声惊起,扑棱着翅膀飞远,我也被吓一大跳。

记忆中奎子山并不很高,一个多小时就可以从山这边翻到山那边,再走不多远就到了鲍集。奎子山这边的尚店、新集属三里岗,奎子山那边的鲍集、朱集属洪山。从鲍集到朱集再到洪山,都是大路。那时的大路就是砂子路,虽说算不上平直,但不会翻山越岭了。

这是我第一次跟着父亲翻奎子山,下午走到学校赶上了报名。再以后我一个人走,中午在学校买个馒头带在路上充饥,回到尚店火石冲的家中一般是傍晚。那时十五六岁年纪,精力充沛连走带跑,这段路走下来,算算也得四五个小时。

第二次翻奎子山就是七九年的元旦了。其实十一国庆也放假了,那次我跟着三里岗的同学从洪山经新阳、庹家、长岗走回三里岗。下了晚自习开始走,记得走了整整一夜才到三里岗,上午又从三里岗街上走回尚店。走过后才知道弯的太远了,差不多走了一个弧形半圆。所以到了元旦,我就跟着住在均川的同学一起走奎子山。

那会是高一上学期,都是刚离家的孩子,格外想家,又懵懵懂懂。第二天元旦开始放假,头天下晚自习后就迫不及待拿着手电筒开始往家里开拔,我跟着广春、国亮等一大群均川的同学走,过朱集、过鲍集,到奎子山下已是午夜过后。晚上看不见,队伍走散了,只剩住在佛爷岭的定福同学和均川的翠玉、淑卿两个女同学,到了山下,奎子山上黑黝黝的,4个人不敢往前走了。路边有个打谷场,场上有人在棚子里值夜,我和定福同学坐在值夜人的被子边,两个女同学就在外面稻场上坐着,等天亮。天冷,打霜了,冻得直啰嗦。

天刚蒙蒙亮就开始翻奎子山,到了山下的新集,我和定福往尚店方向,翠玉和淑卿往七条、均川方向。记得去年同学群里还说起这事,有同学还提议,等大家都退休了,同学们结伴再重走这条求学之路。

这是第二次翻奎子山。有了这两次的经历,我就敢一个人走这段路了。有时周末,卡好时间,半天足够了,但必须带点干粮路上充饥。但往往是,带干粮时没有吃,不带干粮又饿了。

那时高中星期日放假,周六还上半天课。记得有一次,已是初冬,周六午饭后开始往家走,那天我没带馒头,午饭吃的也不多,翻奎子山时就饿了,忍饥下山走到新集,实在走不动了,就到供销社的副食店里坐着歇息,闻着店里的食品香越发饥饿,身无分文,只能干咽口水。看到柜台下面掉了1分钱,捡起买了一个糖果,含在嘴里再往尚店走。路上,见有翻过的红薯地,用手翻寻了半天,只找到一个指头粗的红薯根吃了。看到有萝卜地,拔了一个红萝卜揩揩吃了几口,肚子里辣的厉害。爬到路旁的井边灌了一肚子水,只觉得更饿,听得见肚子里水响,走路也发起漂来。

捱到家里,已是掌灯时分。那天家里宰羊了,锅里正煮着羊头,半生不熟,我也顾不得了。

这是一次刻骨铭心的饥饿经历。在这以后的漫长人生中,我只要见到有乞讨的人,我不会给他钱,我会买点食物给他。我只看他接过食物的样子,我就知道他是不是真的衣食无着。

七九年的深秋,我家从三里岗尚店返城了。父亲写信告诉了我县城里新家的地址。那以后,我就再没有走过奎子山。

洪山到随县县城的车票也是1块钱,还是舍不得坐车。那时候,家里给我一个月的生活费是15元,30斤粮票。放假了,就跟着环潭、安居的同学一起走,也是晚上走,走一整夜,天亮了才到环潭。确实走不动了,买票到随县,5角钱。一晚上徒步的成本:5角钱。

洪山往随县方向,只走过这一次。再以后回随县,乘车。

本来,这次文章的题目是想用“徒步”二字的,斟酌后觉得徒步太宽泛,现在旅行爬山玩户外,谁不是徒步?这和我们年少求学时的徒步,哪能同日而语?还是用奎子山吧,那是记忆深处不可磨灭的一个亲切的地标,一个镌刻的符号,每每忆起,就百感交集。

相关文章

  • 记忆中的物事30,奎子山

    十几天前,作协12个文友去三里岗、环潭和洪山三镇交界处一个叫“24丩”的地方采风,活动结束后众文友有感而发,诗、文...

  • 记忆中的物事(4)剃头

    头发又长长了,寻出电动推剪,对着镜子,“嗡嗡嗡”,不到五分钟就完事了。镜子里,一个锃亮的光头。 说来不怕你笑,说头...

  • 记忆中的物事(5)乡居

    常常做梦,梦见最多的住所,居然是四五十年前儿时在农村的乡居。那是最为简陋的土坯房,却承载着我年少时懵懂的最温情最绚...

  • 记忆中的物事(17)马灯

    1999年央视春晚,赵本山宋丹丹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有这样几句台词: 赵本山: 别巴瞎,当时还有一样家用电器呢!...

  • 记忆中的物事(1)扳罾

    近段时间,南方各地讯情不断,网上不时传来涨大水的消息。 随州也是,连续下雨,从春到夏不消停地下着,大河涨水小河满。...

  • 记忆中的物事(16)纳凉

    窗外滴滴答答,夜雨清凉,就是不开电扇或空调,也可以睡得很好。 时令已进入了二伏,照往年,这应该已是最为溽暑难耐的时...

  • 记忆中的物事23,老师

    今天9月10日,教师节,一个充满感恩的节日。 有人说,教书育人是一场暗恋,费尽心思地去爱一群人,结果却只感动了自己...

  • 记忆中的物事20,算盘

    算盘是中国的“国粹”,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发明,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了,在轰轰烈烈科技大爆发的今天,它终是走入...

  • 记忆中的物事(7)乡村

    前几天,姑丈的老父亲去世,老人的家在随县万和镇青苔乡下,离城区有60多公里路程。上午,亲戚们一行十几人,买上祭品,...

  • 记忆中的物事(18)板车

    板车是一种传统的人力运输工具。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在随县城关镇搬运站上班拉板车,有时就带着我,平路或是下坡,他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记忆中的物事30,奎子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ez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