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 李穆(510-586年),字显庆,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南北朝至隋朝名臣,将领,自称西汉骑都尉李陵的后代。 将门家风,一生战功卓著北魏时,追随宇文泰平定侯莫陈悦之乱,后因推举迎接北魏孝武帝有功,被授予都督,获封永平县开国子。 西魏大同四年(538年),在与北齐军队交战中,急中生智,救宇文泰于险境,因此在北周平步青云。北周末年,官至大左辅、太傅,并州总管,其家族子弟亦广被恩泽。 北周末年,杨坚以外戚之身取而代之,建立隋朝。李穆在尉迟迥叛乱中支持杨坚平叛而握有功勋,封为太师、申国公,获得赞拜不名、无反不死的殊荣和特权,并在杨坚迁都犹豫之际,上表支持迁都长安。 隋朝开皇六年(586年),李穆病逝于长安,时年七十七岁,谥号“明”[1]。 本名 李穆 字号 显庆 所处时代 北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陇西成纪 人物生平 战功入仕 李穆自称西汉骑都尉李陵的后人。李陵投降匈奴之后,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居住在北狄。后来鲜卑族建立政权,其家族随着北魏政权南迁,重新回到汧州、陇州一带居住。他的祖父李斌,以都督身份镇守高平,因而以此为家[2]。 李穆风度俊雅精神昂扬,倜傥而气节高尚。永安三年(530年),宇文泰举义旗入函谷关时,时年20岁的李穆便追随于他,很受信任。李穆也小心恭谨,不敢懈怠。宇文泰对他赞许不已,让他随侍身边,出入卧室,当时没有人能与他相比。侯莫陈悦杀害贺拔岳后,宇文泰从夏州赶去解难,而侯莫陈悦的党羽史归占据原州,宇文泰命令侯莫陈崇率领轻装骑兵前去偷袭。李穆预先在城内,与兄长李贤、李远等人占据城门,接应侯莫陈崇,活捉了史归,以战功授都督。随后李穆活捉窦泰,收复弘农,都立下战功。[3] 永熙末年(534年),李穆因推举迎接北魏孝武帝,封爵永平县子,食邑三百户。他又统领地方军队,应军功卓著而被晋封为伯爵。[4] 太祖恩重 大同三年(538年),李穆随宇文泰与高欢对阵,在沙苑大胜,高欢弃逃,丢弃兵士八万人。宇文泰追至河上,挑选留下士兵两万余人,其余放归。李穆说:“高欢已经胆破,现在快速追击,可以抓住他。”但是宇文泰不听[5],论前后功劳,晋封公爵。 大同四年(538年)八月,李穆跟随宇文泰在邙山攻击东魏的军队,宇文泰因马中箭受惊而在阵前堕马、失去前进的道路,军中也扰乱,都督李穆下马将马给了宇文泰,军中士气才得以复振。[6]当宇文泰堕地将要被东魏的士兵追上时,当时宇文泰左右都散尽了,此时都督李穆下马,用马鞭敲打宇文泰的后背骂道:“下作的军士!你的主公在哪里,你要独独留在此地?”,东魏军见宇文泰被辱骂鞭打,认为他不是贵人,于是舍弃二人继续往前追击。随后李穆把自己的马给宇文泰,二人都逃脱了[6]。不久宇文泰和李穆相对而泣,回头对近臣们说:“能成就我大业的,就是这个人![7]”于是命令李穆安抚慰问关中,李穆所到之处,立即平定,被任命为武卫将军、仪同三司,晋封为武安郡公爵,增加食邑一千七百户。[8] 又过了很久,宇文泰赞美李穆的志气节操,赞叹道:“人所宝贵的,只有自己的生命,李穆能看轻自己生命,把我从危难中救出。即使再给他封爵升官,赏赐玉器绸缎,也难以报答。[9]”因此赐李穆以铁券,饶恕他十次死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