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河东去》
沙 · 连载 · 七 · 草稿

沙 · 连载 · 七 · 草稿

作者: 碱湖 | 来源:发表于2018-09-15 07:13 被阅读383次

<知识产权  国法保护  原创艰辛  盗版必究  君子阅读 打赏一元>

        古城群山锁钥,雄居河湟。从甘肃抚台衙门治所兰州府出发,翻过七道岭,穿越摩云关,经过安定府狄路县,以洮河为界,再向西二百里方能到达。

        古城南屏,上手有卧龙山,似一条长龙由西向东逶迤,夜深人静时,早先光阴里会从山体中传出隆隆的战鼓声,名曰"龙山夜鼓"。与卧龙山相对,下手有凤凰山,雌雄两座丹霞山峰,如凤凰开屏,高高耸立,峰顶各长着一株千年古榆,远眺恰似凤凰鸟首,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凌晨,凤凰山顶突然响起奇异的鸟鸣,绕峰三日方休,人称"高岗栖凤"。

        先人们留下话说,鼓响凤缄,古城浩劫,大动乱就会出现,鼓息凤鸣,古城苍桑,天下则会太平。在龙凤相对的地方,是进入古城的隘口,石架嘴。

        大冬河冲出石门关后,在古城脚下形成了宽阔的河漫滩,河水分成了三股。鹅卵石河滩上,垂柳、毛白杨、刺槐、芦苇郁郁葱葱。从石架嘴到古城,要经过三道石笼木桥,第三道桥的河畔,沿河岸有二十八盘冬水磨,是古城官府和民人加工面粉的磨房,诗曰"小桥河畔闻轻雷,磨引河流水自推"。大冬河发源于上游冬河县叠山山脉的裂隙,沿途汇入了无数的暗流阴泉,水质清澈,夏凉冬温,数九寒天也不会结冰,冬水磨就是古城一景。

        过了三道桥就是关厢了,一条大街直通南门楼子,街道两边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古城是甘肃著名的旱码头,这里既是中原与藏区的交汇地带,又是通往西南、西北边疆的重要通道,古丝绸之路要冲,每年都有大批的藏区特产与内地的物资在这里集散交流,茶马互市。安多藏区的羊毛、皮张、酥油、奶干通过古城行销京津,湖湘、四川、云贵的茶叶,山陕各省的土布、棉花,天津卫的洋货、绸纱,又经过古城销往广大的藏区。

        官府为了制造回汉区隔,以便分而治之,下令古城回汉民人分开居住。城内为汉人聚居区及府县衙门、书院等所在,每日昏时城头梆子声响起,衙役用绞索拉起护城河上的板桥,关闭城门,禁止各色人等出入,直至第二天太阳升起。城外为回回聚居区,由于回回擅长贩运经商,这一带巨商富户甲于一方,高墙大院鳞次栉比,清真寺古色古香,庄严肃穆,形成了远近闻名的七坊十三巷二十一寺。一条石砌的溪渠被引入了大冬河水,从七坊各主要街巷穿过,沿溪杨柳依依,风景如画。

        虽然官府想尽各种法子制造回汉矛盾,但回汉民人之间的交往却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在城内与城外的交汇地带南门楼子附近,就是古城最繁华热闹的地方。每天,城外各清真寺宣礼塔上的唤拜声与城内玉佛寺的法号声、城隍庙的钟声相映成趣,和平包容,蔚为奇观!

        马少贤、张尔洒等从狄路县逃命出来的十六个大人,加上也提目娃娃马四七总共一十七个难民就暂时寄宿在古城外清真老皇寺宣礼塔下的门洞里。随着冬天的到来,门洞里实在住不下去了,老皇寺学董王有德出面说情,在离寺不远的石桥巷,三星商行大掌柜白金星同意在他的车马店借给这些难民四间住房、五间圈房。

        "天下穆民是一家嘛,这些人又遭了难,离乡人,我不要一文钱,住几年无妨,权当我施舍的乜提”,白金星慷慨地说。

        这样就算安顿下来了。大人们白天出去打短工谋生,从家乡带来的几头毛驴也派上了用场,由张尔洒、马买赛等赶着搞短途驮运,挣来的钱大家均分。乡亲们对这些难民很同情,纷纷给他们找活干。马四七因为年纪小,没力气,小毛驴也因为牙口轻驮不动重货,就留他在家里收拾屋子、准备草料,早晚照看驴子,按时饮水、拌料、出粪,每天给一个铜钱的工钱。

        四间屋子住十六个大人已经很挤了,四七只好睡到驴圈里,在驴槽子里铺上厚厚的麦草,再盖上一件白茬子羊皮袄,和毛驴们朝夕相处,四七倒也过得清静,总比挤在大人们中间听鼾声闻屁臭要好多了。

        日子就象古城上空黯淡的月亮,不紧不慢的过着,转眼到了第二年四月。每年这个季节,庄稼出苗的时候,古城回回有个祖上传下来的习俗,那就是请阿訇念青苗"亥听",向真主祈祷风调雨顺,盼着秋天有个好收成。虽然这种做法在伊斯兰教教义教法里面没有什么直接证据,但颂念古兰经,吉庆!又要请左邻右舍的亲朋好友、穷苦人家吃席,既拉近了大家的关系,又是一种施舍,作为一种好习俗便辈辈传了下来。

        这天,清真老皇寺折麻提念青苗"亥听”,乡亲们把这些逃难的离乡人都请去吃饭,唯独没有请马四七。老皇寺学董王有德说,"人干不动活,驴驮不动货,一天除了喂几头驴,就睡在驴槽里当懒干,十四五岁的人了,没出息!那个懒干尕娃不请,咱寺里没他吃的东西"。

          王学董的话,四七在圈里听的清清楚楚,看着乡亲们走出车马店大门后,他再也忍不住心里的悲伤,抱着自己小毛驴的脖子大声哭泣起来……想到原来一家人在西坪村那么温暖幸福,现在亲人们都悲惨的死去了,留下自己一个人流落他乡,孤苦伶仃,跟着逃难的乡亲们活个命,和谁都不争,还遭到别人的白眼挖苦,四七的眼泪像泉一样涌了出来。小毛驴仿佛知道四七的心酸,也不吃料了,默默地低下头,紧紧的挨着四七站着,小脑袋热热的温暖着四七冰凉的淌满泪水的脸。

        在人的一生中,在一些艰难心酸的日子里,一头驴可以给人亲人般的温暖,而一个人、一句话,却能伤害一颗脆弱而敏感的心灵……

        真主不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除非他自己首先奋斗!

        自那天之后,四七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每天晚上他把灌满水的唐瓶煨在炕洞里,好让大人们早晨能洗一把热水脸,白天将草料用小铡刀铡的短短的,再洒上麸皮,拌上水搅匀,让毛驴们吃的顺口。大人们以往都是先给毛驴饮凉水,再喂料,四七坚持先喂料,再饮温水,不伤胃,时间不长,驴子们个个壮实起来。大人们干活回来往坑上一躺,四七就从车马店伙房里打来开水,给他们沏上大大一铜壶茯茶解乏。

        渐渐,乡亲们对四七有了新看法,工钱也由原来的一天一个铜钱增加到一天两个铜钱。

        活越干越熟练,后来少半天时间,四七就能干完原来一天的活了,除了早晚忙碌,剩下白天更多的光阴干什么呢?他看到街上出售古城北乡产大豆,个个粒大饱满,比西坪村的好。四七用自己攒下的铜钱购买了几升大豆,又从大冬河淘来一麻袋青沙,学着当年母亲给他们兄妹仨沙炒大豆的办法,先把铁锅烧红,将淘洗干尽的青沙放进锅里搅拌、炒烫,然后把经过精心捡选的大豆放进去,反复搅拌,炒制。北乡大豆本身质量好,再加上沙炒受热均匀,不焦不溜,四七炒制的大豆又脆又酥,香味劲道,远远就能闻到一股豆香味来。

        每天上午车马店的活计一干完,四七就提着一只装满沙炒大豆的柳条提篮沿街叫卖,从城外走到城内,再从城内赶回车马店,一圈走完,正好是大人们回来的时候,两不耽误。由于四七选大豆、炒大豆都用了心思,慢慢的,古城内外的人们都认可了四七的沙炒大豆,也认识了这位从狄路县逃难过来的孤儿。

        秋天,四七用几个月赚来的钱买了十五升新收获的大豆,又置办了一口大铁锅,在车马店院子里做起了他的大冬河青沙炒大豆。

        一天,四七依旧干完车马店里的活,送走了大人们之后,提着他的提篮沿街叫卖大豆。正是凤林书院上早课的时候,在城内仓门大巷,七八个逃学的富家子弟突然拦住了他。

        "这不是卖炒大豆的尕回回吗?"

        "哎呦,你看那衣裳破的,就是个要馍的"

        一个比四七个头高很多的大后生突然一把揪住四七的辫子,"尕回回,从今往后,不允你到仓门大巷卖大豆,除非……除非……"

        "除非天天让阿哥们白吃大豆!"

        娃娃们乱起哄开来。

        四七倔强的用一只手护着提篮,一只手撕住了揪辫子大后生的马褂领子。

        "凭啥不让我卖大豆?凭啥给你白吃?讲理不讲理?"

        "讲理,你个尕回回还讲理,我让你讲,我让你讲!"

        大后生照着四七面门就是一拳。

        四七本来就没吃饱肚子,身子单薄,后生又长的身高马大,一拳打的四七头晕眼花,往后栽了下去,躺在青石铺成的巷道里,大豆洒了一地。

        "快呀,抢大豆了,抢大豆了!"

        其他尕娃们一哄而起,向四七跑来。

        突然,一匹高头大马沿仓门大巷走来,枣红色的骏马踏着古城走马有名的碎马步,一步紧跟一步,四名家丁紧随其后。马上骑着一位带纱帽的大姑娘,左手握缰,右手提鞭,和其他女人不同的是,这位姑娘并没有缠足,大大的天足像男人一样踏在马蹬中。

        "尕响,你又在欺负人是吗?我看你屁股又痒了!"

        姑娘翻身滚下马鞍,顺手朝着后生屁股就是一马鞭。

        "哎呦,哎呦……阿姐打疼了!哎呦!"

        后生转身就跑,瓜皮帽掉在了地上也没顾上捡。

        等问明了事情,姑娘心疼地让家丁把四七从地上扶起来,又给了四七几个麻钱。

        "那是我弟弟康佛响,今天是他不对,阿姐替他赔个不是。尕兄弟叫什么名字?家在哪里?卖大豆是家里大人让你干的吗?"

        四七老老实实回了话,姑娘眼睛一红。

        "唉……可怜的尕娃呀,回回汉人都是一样的人,一棵树上发出的芽芽,本是同根生。以后你放心大胆到仓门大巷卖大豆,尕响他再不敢欺负你的,对了,这大豆我也爱吃,你每过些日子送些过来,找仓门康家就行,我不在就留给管家。阿姐走了啊!"

        姑娘跃上马背打马走了。

        阿姐走了啊……阿姐?自从和姐姐一年前永别后,四七再也没有听过别的女人在自己跟前称呼姐姐了,四七的眼眶里一下充满了泪水。

        在后来的交往中他才得知姑娘是城内有名的汉人乡绅、大粮商康继鑫的千金,康大掌柜夫人死的早,对一双儿女溺爱有加。女儿康怡芸自幼饱读诗书,能写会算,思想维新,认为男女平等,长大后拒不缠足,一般大户人家不敢上门提亲,今年己经二十有三了,是父亲生意上的好帮手。儿子康佛响十七岁了,与姐姐正好相反,整日游手好闲,惹事生非,令父女俩天天闹心……

       

       

相关文章

  • 沙 · 连载 · 七 · 草稿

    <知识产权 国法保护 原创艰辛 盗版必究 君子阅读 打赏一元> 古城群山锁钥,雄居河湟。从甘肃抚台衙门治...

  • 沙 · 连载 · 一 · 草稿

    <知识产权 国法保护 原创艰辛 盗版必究 君子阅读 打赏一元> 我梦见自己在穿珠子,记忆是线,眼泪是珠,...

  • 沙 · 连载 · 十一 · 草稿

    <知识产权 国法保护 原创艰辛 盗版必究 君子阅读 打赏一元> 马四七把一头死驴当人埋了,这事一时成了古...

  • 沙 · 连载 · 十三 · 草稿

    <知识产权 国法保护 原创艰辛 盗版必究 君子阅读 打赏一元> 马四七的生意是越做越大了,尤其是他炒坊里...

  • 沙 · 连载 · 九 · 草稿

    <知识产权 国法保护 原创艰辛 盗版必究 君子阅读 打赏一元> 从狄路县逃难出来的十几个人慢慢在古城立住...

  • 沙 · 连载 · 六 · 草稿

    <知识产权 国法保护 原创艰辛 盗版必究 君子阅读 打赏一元> 秋天到了,早晚已有了一丝凉意,麦子和苞谷...

  • 沙 · 连载 · 八 · 草稿

    <知识产权 国法保护 原创艰辛 盗版必究 君子阅读 打赏一元> 人是精神和肉体合一的动物,肉体的欲望需要...

  • 沙 · 连载 · 十七 · 草稿

    <知识产权 国法保护 原创艰辛 盗版必究 君子阅读 打赏一元> 从光绪二十四年到光绪三十四年,经过十年的...

  • 沙 · 连载 · 十八 · 草稿

    <知识产权 国法保护 原创艰辛 盗版必究 君子阅读 打赏一元> 队官杨振新的办公室设在奇台堡军营最后一排平...

  • 沙 · 连载 · 十六 · 草稿

    <知识产权 国法保护 原创艰辛 盗版必究 君子阅读 打赏一元> 大西北的冬天,苍凉而空旷,大柳树的枯枝无...

网友评论

  • 露舟:文章构思清晰,以栩栩真实的人和事展现读者,感人肺腑,行文跌宕起伏,读来清新优美,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令人深刻难忘,而且富于励志和思想教育,是一篇脍炙人口、催人奋发的杰作。
    碱湖:@露舟 感谢您的欣赏和鼓励,我会更加努力!

本文标题:沙 · 连载 · 七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vw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