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一次见到林辉,他是被妈妈拖进班级注册的。
虽然四年级了,但他看起来瘦瘦小小,一双细长的眼睛警惕地盯着我。我冲他一笑,他愣了一下,半晌,伸出手,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老师,这孩子您可要费心了,上学期他老是和别的孩子打架。”妈妈发话了,林辉别扭地转过头,但并未发怒。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孩子?竟然开学第一天就被妈妈告状。”我暗自思忖。
02
新学期开始了,林辉并未表现出任何异常 。
这孩子的集体荣誉感极强。因此,我让他当班上的“小小路队长”,同学们听话,他干得也挺起劲。
与其他同学相比,他更加活跃,上课时总爱举手发言。可当没有得到关注时,他会急不可耐地插嘴;或者在被批评后,气呼呼地不听课。不过,这样的情况也只是暂时的,没过多久,他就会像什么也没发生似的,让愤怒烟消云散。
看着他的笑脸,我心中的疑惑慢慢消散了。“这也是个普通的孩子嘛。”我这样想。
03
可是,事情似乎没有我想象中简单。
那天,我在班上抽查背诵。一般情况下,我都会请一些“小助手”帮忙,恰好这个机会轮到了林辉。他咧开嘴,眯着那小小的眼睛,滑稽地敬了一个礼:“保证完成任务!”
下课铃响了,被抽查到的几个学生各自找人背诵。大家各司其职,我也就回办公室了。可我屁股还没坐热,就有学生赶来告状:“不好啦!不好啦!林辉打人了!”
待我匆匆赶进教室时,班上已乱成了一锅粥。王宇挂着眼泪含糊不清地哭诉:“老师,林辉打我。”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到林辉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双手抱胸,斜睨着眼看我,俨然一副小恶霸的样子。
“怎么回事?”我径直走向林辉,彼时脑海里全是林辉妈妈担忧的眼神。“我没打他!”林辉的话很简短,颇有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说实话,我的心里也是七上八下,谁是谁非还没有弄清楚,不可轻易下结论。直觉告诉我,这件事情并不好处理,可眼前的场面太混乱,搅得我头疼,无奈之下,只好先让两个“当事人”去办公室冷静一下。
04
为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我询问刚刚过来告状的那个学生:“你看到林辉打人了吗?”“没有。” 告状的小男生摇了摇头,稍稍停顿了一秒,又继续说道:“不过,肯定是林辉打的!”似乎是感受到了我疑惑的目光,小男生再一次加强了语气:“林辉打人那是出了名的,我妈妈都让我别和他玩,怕他打我。这次王宇都哭了,肯定是被他打的。”
看来林辉这孩子,“打人” 的名声都传到家长那儿去了。我又向班上的其他学生了解情况,他们都表示没有看到林辉打人,可都觉得人就是他打的。这可让我更不解了。
我带着疑惑回到办公室,只见俩小孩老老实实地在办公室的角落站着。看来,解铃还须系铃人,还得从这两人身上入手。
我招手让王宇来到身边:“王宇,刚刚老师向同学们了解了一下情况,他们并没有看到林辉打人。他真的打你了吗?”“嗯。”我这么一问,王宇似乎悲从中来,两眼又蒙上了雾气。“那他打你哪儿了?”“呃……头,额……不,打我手了。”王宇边说边比划着。
“到底打你哪儿了?”我皱起眉头,王宇有些慌张了,更加说不清楚了。“没关系,你就把事实经过说出来就行,班级里有监控,如果林辉不承认,老师可以调监控帮你作证,不用担心。”我看着王宇。听完我的话,他愣了一下,随即低下了头:“老师,林辉没有打我……”见我不说话,他才将话说完整,“是我不会背诵,怕你批评,才说他打我的。”
05
事情终于真相大白,可我的心中却没有丝毫轻松感。眼前的两个孩子都是我的学生,一个因曾经的“恶贯满盈”而不受待见,一个因害怕受罚而“先发制人”。都说孩子的想法很简单,的确,这小孩也太简单了点。但是,这“谎话”的背后隐藏了些什么,的确值得我深思。
在接下来的课堂上,我以这个事件为主题,在班上开了一次班队课。王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林辉道歉,林辉也接受了。孩子毕竟是孩子,没过多久,就又嘻嘻哈哈地在一起玩闹。
06
这件事后,我对林辉进行了家访,可算是知道了这孩子的“斑斑劣迹”。他的父母也为此头疼,几乎每学期都要处理好几起打架事件,可我深究原因后发现,起因都是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
林辉的打架事件,我认为根本算不上“校园暴力”。两个孩子在课间时间玩耍,调皮的男生难免追逐嬉戏;又或者在争夺某个物品时发生了肢体冲突;有时玩得过火了,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可这种时候,强势的一方往往会被冠上“欺负人”的恶名。其实,他又何尝不是“受害者”呢?若真要追究原因,双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把错误归咎到一人身上,实在有些不讲理。
在我看来,学生间的小打小闹很正常。短短的“课间十分钟”,他们总是上演“乐极生悲”的戏码,上一秒还“哈哈大笑”,下一秒就“泪如雨下”。还没等你批评教育,他们又“相逢一笑泯恩仇”了。
可这就是这群学生的可爱之处,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