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专题池(荐)书法艺术之家
寄身翰墨——我的书学蠡测

寄身翰墨——我的书学蠡测

作者: 薛定谔的流浪猫 | 来源:发表于2018-02-11 16:17 被阅读54次
节临王羲之《兰亭序》

我的书法老师,最早可追溯到钟繇,其次王羲之,后来还拜过褚遂良、虞世南、颜真卿、王宠、倪瓒、文衡山等,可谓转益多师。不过,他们若是泉下有知收了我这个不争气的徒弟,估计非得气活过来不可!

汉书下酒

我对于书法的热爱程度可谓多年如一日,所取得的进步和成效也可谓多年如“一”日。

节临王羲之《十七帖》

初,由唐楷入,终不得法,后上溯魏晋,进而秦汉,曾涉猎李斯的《峄山》《泰山》两刻石;汉隶游弋于《张迁》《礼器》《石门》《曹全》等各碑刻之间,用功不深;于魏碑方面初唯钟情《张黑女》,逐步移情《董美人》。眼界开阔后品味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喜爱风格由婉约一路奔向豪放,遂探索《龙门》诸妙品,尤爱其中《始平公》《孙秋生》《杨大眼》等造像记,之后方觉中道之妙,定格于各类墓志。行草方面也是妍朴二路摇摆不定,时而《圣教序》,时而《祭侄稿》,时而“二王”,时而“米张”,至今仍于门外徘徊。近年又执迷小楷,初由王献之《玉版十三行》入门,再到王羲之《乐毅论》《曹娥碑》《东方朔画像赞》等,继而钟繇《宣示表》《荐季直表》,后摒弃碑刻精研墨迹,于王宠、黄道周、倪瓒、文征明等多有用功。篆书方面,笔法由李斯入,字法承王福庵《说文部首》,识篆亦不可少《说文解字》之《篆法百韵》(小篆造字中特殊情况),后于晚清诸家中寻求碑刻以外的笔法,次第从王福庵到萧退庵;从赵铁山到赵之谦;从吴熙载到吴昌硕等无不涉足。近来尝试大篆学习以弥补小篆用笔之不足,早期学过《石鼓文》似已无感,到是对《虢季子白盘》《散氏盘》等金文的学习颇有感触,其用笔方面的灵活性对小篆启发良多。

厚德载物

简而言之,吾之所长,在于广博;吾之所短,在于庞杂,终落了个无所不知、知而不通,通而难精、精而未研、研而无功以至眼高手低的尴尬地步。

长乐无极

虽说我见一个爱一个,至今一无所长,但我乐之于此,乐此不彼,想让我改,门都没有!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殆就殆吧,反正能活到死,能学到死,以学为乐,足矣。

节临《唐人月仪帖》

清初傅山说:“不知篆籀从来,而讲字学书法,皆寐也;不作篆隶,虽学书三万六千日,终不到是处,昧所从来也。”,余结合自身实践而深有体会且深以为然,书法学习由篆籀入,最是方便法门,既可掌握千古不易的中锋用笔,又可自上而下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规律,可谓一举两得。

琴韵书声

涉猎广泛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提高审美能力。那些最初以为优秀的东西,在眼界开阔了以后逐渐变得平淡无奇,以至索然无味,比如有些结构过于严谨的唐楷,亦或台阁体,初见会惊艳,再见或惊叹,常见就惊醒了。

宁静致远

所以,有如“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我同意越是优秀的作品,欣赏群越小的观点。就纯粹艺术而言,绝对的雅俗共赏是不存在的!所谓雅俗共赏说白了就是还不够雅,介乎雅俗之间者,不过是“或已脱俗,尚不及雅尔”。就像梵高、毕加索的画,贝多芬的交响乐一样,我们普通大众或许不太容易理解,然而,他们的作品却是世界公认具有极高艺术欣赏价值的。赏者稀少是因为这类作品所呈现出的高雅意蕴和深刻内涵,是不容易被较低欣赏水平的人所认识和领悟到的。正所谓曲高和寡,否则怎么会有伯牙摔琴谢知音呢?此之谓“阳春白雪”。

节临《虢季子白盘》

而那些不具备鲜明风格和突出个性,以及意境平淡、格调不高的作品,却往往更加容易被一般欣赏者接受。就像流行歌曲,旋律简单,朗朗上口,歌词又与时俱进,自然方便了传播普及,此即“下里巴人”。不过,从历史的眼光来看,这种情况就恰恰相反了,下里巴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崇者愈稀,阳春白雪则是经久不衰,甚至永恒不朽的。

诸法空相(心经)

多年以来深有体会的一点:学书法字外功夫必不可少,甚至比练字本身更重要!你说你只学写字不读书?别逗了,写不好的!读书多少决定了人生境界高低,你的境界决定了眼界,眼界决定了审美,审美决定了品味,不读书你能有什么品味?你有的只是口味,口味只能区分好不好吃,好吃不见得就好,也可能不健康,好坏不分你怎么学写字?你知道学什么好?学什么不好?什么学得好?什么学不好?什么好学?什么不好学吗?

临杨凝式《韭花帖》

另外,德行也是字外功夫,甚至比多读书更重要!你说你只学写字不学做人?别逗了,写不好的!或者说写好了也没用。字如其人,不是说人不好字就难看,而是说字能反应你的内心世界,你是个世人皆知的坏蛋,我看到你的字就如同看见你的心,看到你的心我就恶心,你的字再好我也不想多看,比如蔡京,本来是“苏、黄、米、蔡”宋四家中的一家,结果就因为名声不好而硬是被历史否定抹杀,用品学兼优的蔡襄同学取代了。再有近代的,文革酷吏康生的书法也不错,他曾说:“论书法,我用脚趾夹根木棍,也比郭沫若写得好。”可如今也没人提及他在此方面的成就。

长乐无极

总之,书法是触类旁通的,是综合人生修养的艺术,由古至今,吾未见一个大家不是内外兼修、品学兼优,用今天的话说德艺双馨的。

附:旧作七绝《志于学》一首:

秦砖汉瓦钟王字,司马文章李杜诗。

继晷焚膏勤勉励,吾身以外尽吾师。

自作诗《志于学》

相关文章

  • 寄身翰墨——我的书学蠡测

    我的书法老师,最早可追溯到钟繇,其次王羲之,后来还拜过褚遂良、虞世南、颜真卿、王宠、倪瓒、文衡山等,可谓转益多师。...

  • 中医蠡测

    医,繁体写作“醫”。据《说文解字》(【卷十四】【酉部】)解:“醫。治病工也。殹,惡姿也;醫之性然。得酒而使,从酉。...

  • 《心经》蠡测

    讲经应该是和尚的义务,但和尚讲经终究是门内的事,他们对门外人开讲,总有太多地狱天国以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教化...

  • 【琼林漫步】55以蠡

    【原文】 以蠡测海,喻人之见小。 【注释】 以蠡测海:用贝壳做的瓢来量海水。比喻见识浅薄,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片面...

  • 隶书《岳阳楼记》

    孙晖,别署嵩岳山人,号静韵轩。寄身墨海,时逾三纪,师承晋唐,宗法钟王,纵览诸家,博涉五体,究心书学,默默耕耘,大至...

  • 孙晖隶书作品《静心诀》

    孙晖,别署嵩岳山人,号静韵轩。寄身墨海,时逾三纪,师承晋唐,宗法钟王,纵览诸家,博涉五体,究心书学,默默耕耘,大至...

  • 管窥蠡测

    指人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蠡,贝壳做的瓢。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东汉·...

  • 【翰墨楚风】艺术委员会委员风采

    翰墨楚风艺术中心 【翰墨楚风书法院】【翰墨楚风艺术馆】 翰墨楚风艺术中心简称“...

  • 管窥蠡测的世界

    以管窥天,以蠡测海,虽知有偏见,但仍不吐不快 《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那回,贾宝玉随其父贾政题字大观园,贾政之...

  • 作品

    像翰墨一样生活 一方砚启,半尺卷舒。漫步于翰墨之间,感其无穷魅力,我心向往: 像翰墨一样生活。 从...

网友评论

  • 平生一顾2030:哇塞,真的好棒哦!
  • 文武东西:你的字很好,你的文章很通顺,但是,还差一点点,你知道是什么吗?你一方面谦虚,一方面又特别有优越感,没错,你的字超过了绝大多数,你的文章超越了大多数,你只差一点点敬畏之心:是对下里巴人的
    薛定谔的流浪猫:多谢朋友直言不讳!

本文标题:寄身翰墨——我的书学蠡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koo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