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自我投资;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的思考,用树状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语句里。
对于一个喜欢但不擅长写作的人,经常上写作课,可以增长见识、学习技能、鼓舞斗志。
于是,半年来,从知乎、到简书、再到得到,从几元、到几十元、再到几百元(再贵的就上不起),上了不少写作课,但这一次体验最爽,感觉赚到了。
爽之一,有连续的录音,完整的文稿,避免听一句、等一句,一会儿就不知道思想跑到哪儿去了。
爽之二,不到十元钱的价格,不到一小时的时间,拉低了沉默成本,及时不爽,也不至于后悔太久。
爽之三,干货多,这种爽,才是真正的爽。
对不起,写的有点像在打广告了,但这只是我的真情流露,请相信我绝不是打广告。
不信,请看干货。
1
写作的实质是什么?
我并不准确知道,但从某个角度来说,可以讲实质理解为:获取注意力,进而让你的内容传播得更广,让你的表达更加有效,让你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写作的底层逻辑又是什么?
注意力是人人都有,却最稀缺而又不可再生的资源。信息爆炸的时代,注意力争抢战已经杀成了一片红海。
如果,我们写作的目的不仅仅是自嗨的话,那就必须要像经营产品一样,要不断树立用户思维。
树立用户思维,前提是要理解用户看文章时的基本需求,一是好奇心,二是自我表达。
我们一有空、或者没有空总抽空埋头刷手机,就是一个好奇心不断被激起、又不断被满足的过程。
转发高的文章,往往是因为作者讲了我们高度认同的观点、密切相关的话题,把我们想要说的话说出来了,而且还比自己说的到位。
满足这两个基本条件,跳出自嗨,才是真正的开始。
我们看一个激发好奇心的经典案例,蜜芽宝贝的创始人刘楠发给天使投资人徐小平的一条短信。
她说:“徐老师,我是个北大的毕业生,但是我现在在开淘宝店,我的销售额已经有3000万了,但是我非常不快乐。我听说您是青年的心灵导师,而我是一个陷入心灵困惑的青年,您有时间开导一下我吗?”
为什么偏偏刘楠这条短信就能打动投资界大佬,开导了她,还给她投了钱呢?
分析一下,这条短短的短信,包含了"一波三折,外加一激",通过三组对比,调动起了好奇心。
一折,“我是一个北大毕业的高材生,但是我在开淘宝店”。
再折,这不是一般的淘宝店,“我的销售额已经有3000万了”。
三折,虽然销售额高达3000万,“但是我非常不快乐”。
一激,"您是青年导师,我是困惑青年",开导我顺理成章,自然而然。
在碎片化时间里的手机屏阅读,注意力更容易被分散,耐心更加稀缺,需要掌握“屏阅读”时代的写作法则。
第一,表达克制,切忌冗长。永远不要去挑战读者的耐心。
第二,尽量多给刺激点。至少做到"两屏一刺激",可以用故事刺激,也可以用金句刺激。
建立了用户思维,明确了目标,一起出发。
2
也许,还未真正开始,就死在第一嗓子上。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环境嘈杂、人流密集的集市,大声喊的第一句话,往往决定能不能引起别人注意,这其实就是文章的标题。
比起平庸的标题,这四类更加抓人眼球,只举例,不解释。
①引人共鸣,如:《高房价摧毁了80后的一切》《这个世界上最傻的事,就是对年轻人掏心掏肺地讲道理》。
②充满悬念,如:《什么样的人不会出轨》《现在能撩汉成功,全靠当年三分钟》《我离婚了,但我很高兴》。
③引发争议,如:《我身边离开体制的人,目前没有一个后悔的》《我为什么支持实习生休学》。
④颠覆认知,如:《关于如何管理你的上级的清单》。
其实,不管文章主题是什么,都应该尽量在标题里体现人们更加熟悉的事物,让读者感到:这篇文章,跟我有关。
要写出好标题,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多看别人的,多跳出来看别人的;不断学习、模仿、套用;及时看市场反馈。
3
喊好了第一嗓子,还要好好的继续喊下去。
每个读者在接收信息的时候,都会产生一股心流,如同坐滑梯,不断从最高处往下滑。那么,作者不仅要建一个足够高、足够长的滑梯,还要把整个滑梯甚至扶手都涂上润肤露,减少行进的阻力,让人一旦开始,便停不下来。
怎么办?
①讲故事,而不是讲道理。
开头,直接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如小时候听到的故事一般,“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山上,住着一个谁谁谁”。
讲自己的故事或者自己认识的人的故事,要比讲别人的故事,真没有,总有表哥表姐,同学朋友吧。
讲有血有肉的故事,试试大量的细节和人物感受描写。比较一下,“以前有个小女孩儿在街上卖火柴,后来她冻死了”;“从前有一个小女孩,在圣诞夜的大街上卖火柴,她又冻又饿又困,不小心睡着了,她梦到了火炉旁冒着热气的烤鸡,梦到了去世的奶奶。第二天早上,她被人们发现的时候,脸上带着微笑,她死了”。
故事加金句,很好用的行文套路。小时候读的《伊索寓言》,每个故事最后一定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②设置悬念。比如,老师写的《我喜欢更体面的辛苦》里面,开头第一句,“上周六我吃了一顿饭,花了我5万块钱”,就播下悬念的种子。
③给读者代入感。先制造一个读者熟悉的问题,取得关注;再顺着对方意愿,解释问题发生的原因,来赢得对方信任;最后夹带私货,给出自己的观点和对策。
④ 反转预期。颠覆读者原有的一个预判,让他出乎意料,这样能让阅读体验变得更加有趣。写一个人有多好,那么前面就要写这个人有多坏。
4
光一直喊还远远不够,还要喊的好听点,提升点文采总没有坏处。
像大师一样,饱读诗书、顺手拈来,估计一般人都做不到,但我们可以换个角度试试。
所谓文采,就是带给人审美上的愉悦感,尽量给读者画面感和音律感,能形象就不要抽象。
①语言尽量简单化、口语化。一个过长的从句,你要把它拆成几个短句;多层的逻辑,改成单层的逻辑;尽量不用连锁的形容词,如果去掉形容词会丢失语意,那就打破句子原有的结构,重新安排一整句话。
② 用文字在读者心里画画。
第一、多用动词、名词,少用形容词。“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你在会议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
第二、善于抓细节。“身高1米83的他,因为瘦显得腿更长,上身那件浅灰色衬衫在他身上多了一些空旷感”。
第三、善于使用比喻。“所有坚强,都是柔软生的茧”,“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
③用具体代替抽象。“我最爱看的是事物危险的边缘、诚实的小偷、软心肠的刺客和疑惧天道的无神论者。”
5
方法、套路都有了,要一直写下去。
其实,我们并不一定要成为大师,成为大牛,只是在自己的领域里,写得比别人好一点。这需要我们持续的、大量的输入,更需要刻意联系,大量输出。
这中间,不要因为追求思想上的完美主义,而成就了行动上的不动主义。
一直写、一直写,直到感动自己,终会感动别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