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太孤独,是一种病

作者: 小若姐姐 | 来源:发表于2018-02-05 10:27 被阅读24次

当没用几年智能手机,大字儿不识一个的村里人开始背着自家的糟糠之妻用微信和摇来的陌生人聊骚时,我相信,我们确实是进入一个孤独的时代里了。

走在时代尾巴尖上的人,无一例外的也都进来了。可谓是全面进入了,不落下一个人。


-1-

我不由的想到很久之前看过的《挪威的森林》。全本读完,我依旧不明白为什么木月会自杀,直子会得抑郁症。

即使是书的时代背景里交代了当时日本人民内心的空虚和无助。我还是有点不相信,始终觉得孤独不至于使人这样的不正常。

但看到快五十岁且儿孙绕膝的中年人对摇一摇的满腔热情时,我突然就相信了。相信人的孤独与空虚带来的压抑,相信虚拟世界自我解放的魔力。


-2-

《挪威的森林》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日本已经进入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危机也与日俱增。

物质生活的丰富与人的欲求膨胀,造成了精神世界的严重失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心理距离拉大。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像无根的浮萍,孤独、虚无、失落,却又无力面对强大的社会压力。

都市的繁华,掩饰不了人们内心的焦虑。


-3-

反观当代中国,也是如此。

物欲横流的社会,一切都被明里暗里的标上了价格。爱情,亲情,友情甚至婚姻,无一例外。

手机依耐症,人群孤独症,情感淡漠。这些病灶无一例外的缠上了大山里世代以务农为生的人。这是一群曾经为了吃饱穿暖而努力奋斗的人,如今,这一切都改变了。


-4-

村里三十五岁以上的男人,基本上没有自由恋爱结婚的。村里的条件不好,计划生育偷着生惯着养的男人,大多是妈宝男。好吃难做的没什么本事。

他们结婚的流程一般是这样的。

专职媒人受到男方父母的委托,给自家儿子找个贤惠的媳妇 ;媒人接到任务后开始衡量自己手头上掌握的男女八字以及十里八乡适婚待嫁的闺女,在心里给男女双方的家庭以及各自的自身条件匹配一下;给男女双方条件相均衡的家庭安排会面;双方没有太大的不愿意便是默认对方可以和自己结婚生娃。

此时,就要第一次见家长了。一般来说是男方和父亲先带上简单的礼品去女方家,显示自己的诚意。女方父母看过男方之后,如果表示同意,那么女方可以挑时间去见一次男方父母,一般由自己的小姐妹陪伴。

双方都同意,同时对互相的家庭也都满意之后,就开始讨论彩礼了。彩礼洽谈结束后便按照男女的生辰八字看个黄道吉日,定亲结婚。

从两人见面到结婚,一般不超过半年时间 。但也就是这样的结合,山沟沟里的祖祖辈辈,直至十年前,都没有离婚的先例。

男女双方结婚后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孩子。没有丝毫思考和喘息的时间。结婚对象的新鲜劲儿还没过去,两人就全身心的投入的养家糊口的操劳中。

祖辈儿传下来的男主外女主内的任务分配传统,双方没有丝毫的疑问与违背。就这样过了一代又一代。没人知道爱情是什么,只知道实打实的过日子。


-5-

吃不饱饭会饿,没有衣服会冷。但爱情是什么?大抵没有人想过。

经济的发展让人们不再为了穿衣吃饭而发愁;打工潮的流行使人们看到了大山外世界的精彩;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两个远隔千里的人面对面交流不再是幻想;无线网进村为这一切提供了物质基础。

所有的这一切,都催促着人们放弃眼角的余光里唾手可得的温暖而把目光投向远方。

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朱砂痣还是白玫瑰都无所谓。

不能由此说科技进步带来的一切不好。要进步,只能跟紧时代的步伐。

快人一步可以,慢,则不行。这貌似跟金庸小说里天下功夫,为快不破如出一辙。


-6-

对于落后得太久的村里人,更是如此。

生怕错过了每一个陌生人的消息,怕错过隔壁邻居的每一条朋友圈,对标题党的文章及其敏感。

毫无辨别的紧跟时代潮流带来的俗气以及不伦不类,看起来或多或少有点可笑。

盲目的被灌输别人自以为是的概念,又惊又喜的看着身边熟识的人在另一个圈子里变得陌生。

从互相大声的取笑变成自己在角落里小声嘀咕。这是不是乡村文明发展的第一步,我不得而知。

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自己而不是家长里短的八卦以及孩子的功课。

不断进入视角的未知事物让大字儿不识的五十岁中年男人满怀期待的迎接自己虚拟世界的第二春。

个体意识开始凸现,糊里糊涂几十年的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枕边人。辨别真伪能力极低的大脑很快得出荒谬的结论:我值得拥有更好的!

于是,内心的躁动不安促使着遵规守矩的人们去体验所谓的人生的“真谛”。

追寻本心放飞自我的人慢慢的变得自私自利,剩下家里的老人孩子无依无靠。


-7-

老人们常说,年轻娃娃离婚都是这手机惹的祸。

问题出在那里,我其实也不清楚。但我想如果大家辨别真伪识破幻象的能力更强一点,是不是就不会如此的盲目。

亦或是如果大家一开始就别那么务实,给自己留一点喘息的时间和空间。网络的冲击应该也不会对实际生活造成如此大的影响。

都市的孤独体现在网游的盛行,纸片人游戏的成功以及蛙儿子的出现。

而黄土地上自以为是的觉醒,让黄土埋半截却依旧当着儿孙面和陌生人聊骚的中年人诠释得淋漓尽致。

如若内心没有“对影成三人”的充实,没有“此中有足乐者”的追求。那么,太孤独真的是一种病。

相关文章

  • 内心太孤独,是一种病

    当没用几年智能手机,大字儿不识一个的村里人开始背着自家的糟糠之妻用微信和摇来的陌生人聊骚时,我相信,我们确实是进入...

  • 婆娑世界,我们都是病的人

    婆娑世界,我们都是病的人,要么是同病相怜,要么是异病相存。 太矫情是一种病,太坚强亦是一种病;太伟大是一种病,太平...

  • 不要做孤独的奴隶

    孤独,其实是一种病,一种源自内心的病痛。孤独为什么可怕?它是人内心深处的恐惧。每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候,问题就是,如何...

  • 孤独是一种病

    ⒈ 孤独是一种病,有人享受,有人害怕。 享受孤独的人认为: 孤独不是病,而是沉醉在自己世界的一种独处,孤独的人表现...

  • 狂欢是一个人的孤独

    孤独不仅是两个字,一个词,孤独是一种心情,更是一种病。说思念是一种病,其实孤独更是一种绝症。 当你独自身处...

  • 孤独不是一种坏事,而是使人受益的好事

    【孤独】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都有一种病,那就是孤独。 孤独感来袭的那一刹那我们感到的是一种内心的空虚和对环境的孤立感...

  • 余生还很长,尚且先做个默默努力的人!

    文/爱读书的易先生 有人说沉默是一种病,一种内向的孤独病;我看它也是一种病,但不是孤独病,而是有着一股黑暗力量的潜...

  • 孤独是一种病

    习惯了孤独,习惯了自我封闭,不愿意往圈子外踏出一步,这也许是真实的自己。有很多想表达又不知怎么表达,听天由命是一种...

  • 孤独是一种病

    我一直觉得,孤独不是一个人的事,它是一群人的病,天生就有,无药可医。 古诗中往往最能体会孤独的滋味。 苏轼有词“缺...

  • 孤独是一种病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44天 母亲去世十二年多的时间,父亲一直坚强地活着。 在父亲的“坚强”里,我慢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内心太孤独,是一种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ksb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