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常被形容为一系列行为的组合,而这些行为将会激励人们跟随领导去要去的地方(要达到的目标),而非简单的服从。
因此,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最大区别其实在于,领导者既可以存在于正式组织中,也可以存在于非正式组织中;而管理者则必然源于正式组织的任命,只能通过法定职权发挥作用。
我们通常所说的“领导”,往往指某一正式组织里,拥有一定法定职权的“管理者”。
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并不必然拥有“领导力”。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领导力?
美国当代杰出的组织理论、领导理论大师沃伦·班尼斯曾说,领导力就象“美”,它难以定义,但当你看到时,你就知道。
看完史诗大剧《白鹿原》,我深切理解了这句话。
族长白嘉轩,正是高领导力的典范。
白嘉轩担任族长的几十年,俨然成为白鹿原的符号和精神支柱。
他,靠的是什么?
一、品行与格局
清代史学研究专家冯尔康指出,清代宗族族长的选拔标准,首要在于德行出众:“主要是为人正直、处事公道、不徇私情、不畏强凌弱。”
白嘉轩的人品自不必说。
去仙草家提亲,对方知道他先后死了五个老婆,不敢许女儿给他。他窝了一肚子气,但临走前得知对方生活困难,仍毫不犹豫的留下一口袋粮食。
作为族长,上任之初,他有过迷茫。
左有同族鹿子霖明争暗斗、煽风点火;右有乡民们愚昧落后,人心散乱。
靠什么聚拢人心,赢的漂亮?
随着经历了一些事,他逐渐跳出了狭隘的争斗,更务实而高远。
姐夫朱先生,见多识多,境界超脱,是大隐于市的奇才,曾点拨他,“从古至今,眼最明、心最亮的,就是百姓。你只凭自己的良心做事,公道自在他们心中。”
凭借一人之力,朱先生劝降清兵20万人,事了,总督带领各方贤士敲锣打鼓迎接他们入城。
朱先生不计个人安危做了这样一件造福万民的事,却并不居功自傲,甚至避而不见,只送去书信一封,淡然写到,“脚放大,发绞短,指甲常剪兜要浅。”
这让全程陪同的白嘉轩大受感染,真心仰佩。
朱先生说,“你问我族长该咋当,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大丈夫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白嘉轩说,“这太大了,我做不来。我能做到的,就是守住我那地,我那原。”
守护那地、那原,自此便成为族长白嘉轩安身立命的出发点和归宿。
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
总有一种信念、使命感或格局,把具有领导力的人从人群中区别开来。
马云说,输赢就在大格局。
这是领导力的根基。
二、“服务员工”的意愿和能力
职场中,不乏对“领导”的偏见和抱怨。比如,“领导动动嘴、员工跑断腿”。
此类误解,除了双方的认知偏差、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外,还在于身边有太多不合格的管理者。
他们享受着权利,却完全不履行或没有能力履行该担负的责任。
这种现象如此普遍,以致台湾管理学大师曾仕强专门有个段子。
他说中国人是天生的老板,在中国做老板比做员工容易,你只要会说三句话:
就按我说的做;谁让你这样做的?就算是我说的,你也不能这样做。
剧中的白嘉轩和鹿子霖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典型。
鹿子霖也很有才,可惜都用在为自己谋名、利上。
得了个管理一方族长的乡约职位,便耀武扬威,抓住一切机会搞热闹排场;看到白嘉轩受族人拥戴,便上蹿下跳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
白嘉轩设计保存了被兵匪强征的粮食,并深谋远虑,主张统一保管暂不分发,万一遇到灾年,就是救命粮。
机警的鹿子霖发现了这个秘密,趁白嘉轩进城办事,召集大伙分了粮食。
他还开玩笑说,粮食就该分嘛,族长难道想独吞?赢得称赞一片。
背地里,却偷偷私留了一半粮食。
私分粮食的恶果,不仅在于踩低别人抬高自己,更大的危害是直接导致许多人因屯粮不足在后来的饥荒年死于饥饿。
存粮,还是分粮?
一个长远谋划,想的是大伙;一个则借机泄私愤,并填满自己的粮袋子。
不过,诚如朱先生所言,公道自在人心。
有正式政府任命并官大一级的鹿子霖,他的媚上欺下、装腔作势终究无法赢得民心。
说到底,管理不是操控员工的工具。
而所谓“领导力”,也绝不是“在员工面前摆谱”的能力,更不是给员工添堵的能力。
恰恰相反,它是一种“服务员工”的能力。
“服务”在先而指引、影响其行为在后,最终指向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有事时冲锋在前,没事时不刷存在感
白鹿村历经了清末、民国、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等多个历史阶段,遇过兵匪抢粮、遭受过瘟疫、饥荒等重大事件,而每一次,白嘉轩都冲在前面,想方设法化解危机。
饥荒年,原上陆续饿死人,他便鼓舞青壮劳力们到山里找粮食;还思路清奇的亲自押车,冒险到土匪窝里借粮,结果不仅借到了,还请土匪帮押运回原上,令人拍手称赞。
饥荒过去了,瘟疫来了。
原上的神医冷先生束手无策,白鹿原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
鹿子霖自扫门前雪,家里家外洒满石灰闭门不出。
白嘉轩知道了这个办法后,亲自上阵指挥。他让得了瘟疫的集中到祠堂(隔离),祠堂内外洒满石灰,并要求死了人的家里及新坟也要洒满石灰。
好多人不干了,哭天喊地,说死也要死在家里;还说坟头撒石灰是大逆不道,宁死不洒。
白嘉轩便身先士卒,把已经入土为安的母亲的坟墓重新挖开,洒满石灰……众人无话可说,纷纷遵从。
为了白鹿原,他确实够拼。
他完全可以替自己开脱,天灾人祸无能无力。但他每次都是选择冲上前去,想方设法保全族人利益。
在一次次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他的领导力愈发坚不可摧。
领导力是无形的,领导力又是有形的。
做与不做,做什么,怎么做,管理者的一念之差,就是其他人的性命攸关,或影响到组织存亡,最低层次的,也会让下属“跑断腿”。
谁敢说“领导”不重要?
管理者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一味追究架子、面子;
更不能太不把自己当回事,在其位不谋其职,消极作为,这是害人、害己、害组织。
四、识大局、懂人心
西方情景领导理论认为,领导者的领导方式,应同下属员工的成熟程度相适应。
以知识型员工为主体的企业,其管理方式必然不同于流水作业型的工厂。
了解管理对象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白嘉轩深谙此道。
清代多数宗族不能在经济上给族人以实惠,族长很难控制族人,只有从宗法伦理来约束之。
为此,担任族长不久,他提议重修被毁的祠堂。
祠堂修好后,他请朱先生编写乡约。
这是他的高明之处。
朱先生不仅学问高,而且劝降清兵后名声大噪,广受族人爱戴,为乡约增加了分量。
乡约浅显易懂,简洁易记。制定出来后被刻于祠堂,并要求族人人人熟颂,人人遵守,成为决断宗族事务、族人纠纷统一、公开的标准,而非装点门面的标语。
这就有了今天所谓制度管理的意思,对维护白鹿原的乡俗秩序、人心安稳起到积极作用。
田小娥被杀后,心怀报复的鹿子霖派人装神弄鬼,说是她的冤魂回来报复了。
白嘉轩自然是不信鬼魂之说,但村民们坚信不疑,原上人心惶惶。
于是他见招拆招,在村头建了一座塔,埋田小娥骨灰于其下,还大张旗鼓搞了镇压仪式,宣告从此清明安宁。
思想解放的女儿白灵问,“爹,你怎么也信这套了?”
他说,“我镇的不是冤魂,是人心。”
古人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白嘉轩他洞察人心,明察秋毫,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同时,避免了过多宽容导致的放肆和欺瞒。
没事的时候,他照常下地干活,从不刷族长的存在感。但原上每家发生了什么事,他都一清二楚。
白鹿白鹿,有白、有鹿才是白鹿原。他深知两大家族不和,白鹿原就成了一盘散沙。
为此,他对鹿子霖,是宽容为主。
但不追究、不揭穿,不等于他是好好先生、糊涂虫,一旦触及底线,他总能分分钟把鹿子霖秒成渣。
譬如,对鹿子霖私自留下的公粮,他明面假装不知。
后找到个机会,让鹿子霖的亲家冷先生,------也是原上的头面人物,“不小心”撞见了那些粮食。
鹿子霖狼狈不堪,正不知如何应对,白嘉轩站出来,主动替解释说,这些粮食都是子霖替大家存着的,他心系原上乡民巴拉巴拉。
鹿子霖只好吃了这个哑巴亏。
“仁义白鹿村”历经时代洗礼屹立不倒,靠的正是白嘉轩高超的领导力,------思想上有高度,管理上有温度,做人有气度。
所以,当讨论领导力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谈什么?
不是如何操控人心,不是好好先生和稀泥,不是有没有说一不二的权威,更不是为了私欲不择手段,而是格局、品行、能力和成就。
正如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所说:
领导力就是把一个人的视野提到更高的境界,把一个人的成就提到更高的标准,锤炼其人格,使之超越通常的局限。
然后才能把一个人的潜力、持续的创新动力开发出来,让他做出他自己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那种成就。
有人愿意跟随,你才是领导。
而最重要的,是你把人领导到什么方向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