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成长励志大学生活
我开始明白自己的普通,我也更相信努力的作用

我开始明白自己的普通,我也更相信努力的作用

作者: cca08f9f9678 | 来源:发表于2018-02-27 16:31 被阅读160次
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

#01

我大概是很多人口中那一类受鸡汤荼毒很深的人,坚定不移的相信努力的作用,在高三那一年尤甚,在以后的这几年依然坚定。

可能是高考结果还算不错,甚至让我生出了一种老师给我判错试卷的错觉。可能是每一次放松我都得到了惩罚,一旦努力或多或少都有所得。

好了,我读的不是名校。连普通一本都没有。

二线城市的二流大学,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一步步顺着国家教育体系拾级而上的,完全普通人的人生。

我是典型南方小镇上长大的姑娘,从小被父母灌输:“这辈子唯一能改变你命运的就是读书。”的思想。

在我还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到底算不算好的时候,就被人告知一定要改变命运。

我无法理解命运这个宏大的词语,抽丝剥茧提炼出这句话的精华,反正努力读书就对了。

我们大家都在努力,我努力读书,我父母开着一个门面的小超市努力赚钱供我读书。

其实我没觉得自己的生活有多不好。家里离学校近,不用住宿在从更远的村子里来的孩子眼中就是最好的事。我不知道被多少人羡慕着。

放学回来我还能乐呵呵的在抽屉里拿一元钱买凉菜摊上的海带丝,如果我强烈要求,我妈还会给我钱买个鸡腿。

成绩偶尔波动,父母偶尔因为收到了假钱争吵,生活是平静和幸福的。

很多年以后,我躺在床上,听着我妈给我讲述着小时候的琐碎。我突然冒出一句:“如果生活一直想这样无波无澜就好了,如果我每个阶段都好好的一步一步走就好了,我都会比现在好。”

我妈没忍住笑出声来:“你把自己说的多安分一样。”

我骨子里是不安分的。的确如此。

#02

初二那年,我14岁。备受方程式折磨后突然增学物理,我们班男生一鼓作气像班主任曾经预测的那样“男生到了初二劲儿就上来了,女生就很难说 ”,我好像也不出他所料的开始成绩起起伏伏。

开始疯狂的看书就是那一年。

每天都想着如何引经据典把作文写的精彩纷呈,只有站在讲台上读文章的时候,我才扬眉吐气。

好像我所有的喜欢,都带着一些偏执和固执。

后来初三,新学化学。我依然死性不改,只学文科。

我和我后桌的女生因为每天交换作业抄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她抄我的文科和语文,我抄她的理综和数学。

后来我也没想到,中考逼近,竟然出现了我写完语文作业就全班传阅的局面。

直到后来,我后桌的女生告诉我,写语文和文科太浪费时间了,文科可以突击背诵。语文全凭语感也不会太差。我们班前十名从不写语文作业。当然,除了我。

当然,这都是她顺利考上一中以后告诉我的事了。

我没考上一中,一直以来凭借语文和文科的优势战战兢兢的挂在第十名的我。

因为理科综合太难落到了二十名以外。

但是那一年,我们班也只考上了九个一中。

我爸不会让我读一中以外的学校,这座离小镇快一个半小时车程的县城里的高中,是很多人心中的圣地。

传说中“只要能进一中,就像是一只脚跨进了重点大学的大门”的学校。

八月长安说过:“后来我们也都知道了,其实真正决定命运的,是另外一只脚。”

努力才是硬道理

在我没努力的时候,我父母好像更努力了,我家的一个门面变成了两个,做饭之前,我妈会给我20块买菜钱,让我想吃什么买什么。

我爸花了三万给我择校进了一中。

后来我们那届成了一中最后一届能择校的,已经高二的我坐在倒数第二排听着数学老师对着我们择校生侃侃而谈,我捂着胸口对我同桌说:“我真幸运。”

她白了我一眼:“没出息。”

她怎么会懂我?高分考进一中的她是不会懂的。但是,这有什么关系?现在她和我一样,坐在倒数第二排。

我一直不被数学老师喜欢,尽管我爸给老师送礼送购物卡,尽管文理分科以后我还保持了一个不错的成绩,他还是不喜欢我,喜欢给我排很后的座位。

只是每年板栗成熟的季节,他会把我排到第一排,冷不丁提我的问题,但是一个月以后座位轮换,他又忘了我。

我撒过很多谎,因为他。我告诉我父母我常年坐在第一排,老师经常点我起来答问题。真的好烦。

我佯装生气,但从未真正体会过如此烦恼。

坐在倒数第二排很好,我可以上语文课写数学,可以上语文课背英语,可以上语文课读小说。

语文老师才不会管我,我能顺利的回答上他的提问,挂在全班第二十语文却年级第一,时不时被他抓出来警示全班前十名没有一个语文过100觉不觉得丢脸。

我知道前十名才不会在乎语文有没有到100,安安稳稳的待在前十名多好。远比语文过100来的更有成就感。

我知道努力了,在被迫塞进一个巨大的屠宰场之后,谁都不希望自己被第一个杀死。

更何况是我这种被给予过重生的人。

一中的全军事化制度让人闻风丧胆,年级主任是全世界最可怕的人。他指不定哪天心情不好就开了监控,你可能还沉浸在上课偷看了一个视频的喜悦中,下课你可能就被广播通报批评记过处分。

野蛮其实更容易唤醒人的求生欲。

我也是突然对自己狠起来的,在高三那一年成了很多人口中那种“连上厕所都要背单词的牛人”。当然,那个时候的我,的确睡觉之前不背几条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无法安然入睡。

我谁也没告诉。

但是同宿舍的朋友难免知道我开夜车到半夜,同桌知道我刷题速度快(数学除外),刷的题基本是别人的两倍。

直到后来我才通过他人之口知道,别人对我的评价基本上可以分成两种——“天天看小说还能维持一个差不多的成绩”和“天天那么努力也只能这样”。

彼时我已经大一快要结束,我笑了笑没说话。

一年以前,我是会不甘心的。

但是现在,我越来越能接受自己的普通了,不是像年少不经事放弃理科那样的自暴自弃,是一种在我尽力以后的释然,恍然大悟:“哦,这就是我。”一个普通人而已。

我经常被评价为“执行力很强的人”。

就算是我不喜欢的事情,我也会尽力做。

这样说,我好像变得懂事了一点。

我喜欢写作,在数学课上思绪横飞我也不能视线离开黑板,在夜晚奇思妙想我也要切换到枯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那些时间我不能浪费。

我开始明白自己的普通,我也更相信努力的作用

#03

我从不羡慕幸运的人。因为我不是万里挑一的她们。

我见过很多聪明的人。初中备受老师宠爱的前桌,学起来分分钟逼死全班第一,玩起来夜夜网吧通宵。高中老师口中“不思进取”的同桌,学习五分钟,玩耍两小时,高考分数依旧比勤勤恳恳的我高。大学天天王者荣耀的室友依旧是全寝室最早飘过四六级。

我也不羡慕他们,前桌因为太爱玩玩出格在最好的高中依旧被迫退学,同桌的高考分数依旧只能读一个和我一样的二本,室友一次通过四六级,我考两次三次我总会过。

我曾经一度觉得自己太普通,不被上帝眷顾。没有聪明的头脑也没有漂亮的脸蛋,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我好像明白了在故事的开始我爸爸告诉我的:“能改变你命运的只有读书。”

现在看来,“读书”用在这句话里也太过狭义,我知道他想告诉我,像我这种普通人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换来一个还算不错的人生。而在我尚且还在校园里的年纪,当然就是读书。

年岁渐长,我的心态也慢慢平和,我开始真正思考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而不是一味盲目跟风,别人考什么证我就要考什么证。

不是所有的花都要开成一个样子,不是所有人都要活成一个样子。

这十八年我活的算不上肆意精彩,算不上特别努力,也走过歪路,但现在的我依旧朝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坚定的迈步。

前路再长,我也不想踏到别的所谓捷径。

我一直说自己是突然长大的,突然就知道要努力的活。

这样还算不错,至少还不晚。

18岁的我想对自己说——

“勇敢的少女啊,快去努力的创造奇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开始明白自己的普通,我也更相信努力的作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ksm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