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王
1
或许大多数女生都有相似的烦恼。
打开衣橱,塞满衣服的柜子里,实际能穿得着的也就那么几件。所以一换季,几乎所有女生都觉得自己不剁手简直没脸出门。
事实上,堆积在家里的各类杂物,早已是我们弃置不用的废物。尽管不时的整理,它们却还是占据了我们的大部分生活空间。
甚至有时候这些物品的杂乱,还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困扰和不便,令人痛苦不堪。
微信里成百上千的好友,但是真正的朋友却又寥寥。尤其一些三观不同的所谓朋友,仍然长年累月地躺在我们的朋友圈里,时不时发点令人反感的图文。
对于旧物,我们明知道再也不会使用,却依然舍不得丢掉。
对于旧友,恐怕这辈子再也不想有所交集,但还是没有勇气删除。
小时候,孩童的心愿很简单,最好堆满一屋子的玩具。长大后,大抵仍会通过不停地买买买来获得幸福感和安全感。
上幼稚园时希望整个班级的小孩儿都是自己的朋友。成年后,更是误把一些无用社交当做积累的人脉而沾沾自喜。
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生活才逐渐清晰。
一杯一茶的简约生活,实乃一件幸事。
而人一辈子难得两三知己,却已足矣。
2
很多鸡肋的东西,实际占据了我们太多的生活空间。如果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那这些事物不但不能起到帮助我们的作用,反而成了占领生活高地的废品。
而过气的情感如不及时清理,就会和我们房中的破烂儿一样,堆积在内心的某个角落,同样也会成为影响心情和生活品质的垃圾。
记得多年以前,第一次主持一场活动。幼稚的我给自己佩戴了一条金光闪闪镶满亮片的宽腰带。我的领导姐姐看了我一眼,立即不由分说从我的腰上撤掉了它。
说来也怪,撤掉本来用来装饰自己的美物,我整个人反而看起来更加干练利落。
她不止一次地对我说:无论是穿搭还是生活,都要适当做减法。
后来的我慢慢领悟,大美极简的道理。
一个人的生命及生活,由起初拼命地做加法转而逐渐地做减法,这其实是一个人开始与生活和解,与自己和解的过程。
3
前段时间,偶然拜读了日本著名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的作品《断舍离》。
她说实际上,断舍离是——
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顿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
确实,通过反思对某些物品的态度,选择,和使用情况,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而适时的清理有形之物,实际上,也是一个缕清我们自己内心脉络的过程。
很多东西明明不会再用,人们常常却抱着一丝万一哪天用的着的心理,让一个无用的东西在我们有限的生活空间里一躺就是几年。更有甚者,实际上,我们这辈子也不会再用。
舍不得丢弃,总是想着那个“万一”,这是不是可以用来反证,实际上我们的内心缺乏安全感?
一张小心收藏的几年前的电影票。
一个曾经收到的小礼物。
一条以前约会时经常穿的裙子。
或许有些你不忍丢弃的物品中,保留着你对过去某种不愿挥之而去的记忆。
对待物品如此的人,通常反映出他对感情的处理也是大抵如此。
一不小心就陷入了一段鸡肋的婚姻,痛苦挣扎中不忍放手。
现实所迫找了一份不那么对口的工作,左右权衡下疲惫坚持。
与其终日痛苦不堪,不如勇敢的与那些我们“不需要,不舒服,不适合”的人或事物说拜拜。
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些过气的物品与我们当下的关系,就会发现,在断舍离的过程中,我们才是主宰,是我们决定着这些物品的去留,而非物品的本身。
有勇气断舍离的人,更容易在生活或工作中学会使用主动权。
4
我想无论正处于哪个年龄层次,只要你想拥有美好的生活,必须学会断舍离。
别让一些没有必要的东西,占据和掌控我们的生活。
废旧物品也好,友情或爱情也罢,从前很适合你的,未必仍配的上当下的你。
成年人给自己最好的礼物应该是:不回头,不将就。
毕竟,一个人的生命能容纳的能量有限。你双手始终提着垃圾,如何才能同时伸出手来拥抱美好?
就如一个杯子的容量就那么大,你若不倒空废弃物,何以酣畅人生。
我希望你敞开怀抱去拦抚更多的可能,而不是被已经腐坏的过去中的一切所牵绊。
于无用的旧物:
1、扔掉怎么看都像垃圾的东西
2、把自己用不着的东西送给需要的人。
3、减少没有必要的消费行为,是有效防止囤积无用之物的重要途径之一。
于无味的情感:
4、带给你负能量的人,说什么都要远离。
5、一个成熟的成年人,不应该是纠缠与被纠缠的对象。
5、勇敢清理掉残留的情感垃圾,才能更坦荡地拥抱未来。
我鼓励你勇敢地还自己一片自由的天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