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陈丹青演讲后的感想,�个人理解感悟,思想走偏,非老师之过
主持人问了陈丹青一个问题,在《局部》中,陈丹青没用通过审美的角度来看《千里江山图》,而是是着眼于王希孟在18岁画了这副画。
1 关于审美
丹青老师说,他通常不用审美一词,他相信,当画面已经出现的时候,喜欢看的人,或者聪明的人,会领会的人根本不用讲,他已经用他自己的方式在读这张画。
一幅画就是一堂课,每个部分都在告诉观赏者,我有多好看,观赏者可能明白,但是未必说的出来。
画本身就是语言,在传递它的美,但作为观赏者,我们看到的是不同的没。审美没有标准,正如读莎翁的《哈姆雷特》,一千位读者,就有一千位哈姆雷特。
2 十八岁的王希孟
艺术通常会被我们拔高,有距离感。
丹青老师要找到一个点,这个点能够让不画画的人不吓着,他就选择了王希孟18岁这个点,王希孟18岁就画了《千里江山图》,21岁就去世了。
在美术圈里面,18岁是一个很可怕的年龄,意味着结束了高中要上大学。十年前有一项数据,有所大学一年报考生就有8万。
但在这个年龄段,有个叫王希孟的人,他画了一副《千里江山图》,几乎超越了所有的显存的山水画。
想想我们的18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