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事里经常会写一些女人,这些女人基本上是我熟悉的同学或邻居,也有好友和亲人。今天写的这个女人是认识的人中我最佩服的,在她柔弱的身体里面蕴藏着超乎常人的勇气,她用实际行动演绎着母爱的伟大。
这个女人姓马,在年龄上她大我九岁,我称呼她“马姐”。马姐是我的邻居,我们同住在一栋楼里,初识马姐是在一个夏天的傍晚,她带着的女儿在小区里玩,我也在那儿闲坐,就跟她聊了一会。马姐人长得很娇小,说话的声音很轻,按照我们东北女人的大嗓门来分析,我以为她是南方嫁过来的姑娘,她说她小时候在南方生活过,十五岁时随父母迁入北方,那种南方女人的温婉秀气,在她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有个独生女,取名叫“惜坤”。后来跟她熟悉了,问她为何给女儿起了一个男孩的名字,她说这个孩子是她第二个孩子,她的身体不好,第一个怀孕三个月就流产了,惜坤也是早产儿,怀孕七个月就生下来了,她和她老公特别珍惜这个孩子,就取了“惜坤”这个名字。
因为是早产儿,惜坤眼球发育不良,视力非常不好,带着最高度数的眼镜看东西还是费劲。在惜坤五岁的时候,马姐和她老公带着她去过北京协和医院,医生诊断的结果是,现在给孩子做眼部手术有极大风险,弄不好眼球那块就是一个坑,不如让孩子带着弱视慢慢养,长大了视力或许会好些。
从医院回来之后,马姐给惜坤在社区办理了残疾证,那时她能做的就是好好照顾惜坤,盼着她快点长大,视力能好些。这颗做母亲的心,每天被孩子难以治愈的疾病撕扯着,痛苦着。
孩子的病让这个小家庭陷入愁云惨雾之中,到处带孩子看病花钱,让原本就不富裕的生活更为拮据。马姐的老公心情烦闷,工作上一直干得不顺,从刚开始收入微薄的工作,到最后辞职在家零收入,他终日借酒浇愁,喝醉就睡。
面对萎靡不振的老公,马姐只能自己出去工作。她只有高中学历,结婚后一直在家带孩子,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找工作对于一个家庭主妇来说是不容易的。
她正为这事一筹莫展时,好心的邻居给马姐介绍了一份做私家幼儿园老师的工作,专门让她负责照管小班的孩子,每月工资800元。十年前的这800元,对马姐来说已经解决了很大问题,她很感谢那位邻居。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这份工作做好,每天尽职尽责。这份工作对马姐来说正合适,她照顾孩子经验丰富,还特别有耐心,把小班的十几个孩子照管得非常好,家长很满意。
那时候,私人幼儿园一个孩子的托费是350元,马姐在那家幼儿园工作了一年之后,就出来自己单干了。她在家里开了个小幼儿园,招了几个二三岁的孩子带,单干是为了收入多一点,她只想多赚点钱,能给惜坤买点零食吃,微薄的收入连孩子的零食都买不起。
因为马姐的家庭小幼儿园孩子带得好,家长口口相传,送去入园的孩子越来越多。她的家里已经装不下了,只能把自己的房子租出去,换租另一个大点的房子,五年之后又换了一个位于街边的三层楼的大门市,她把幼儿园装修得如同童话世界。
那天我去看她,看她楼上楼下的忙,因为说话太多,她的声音有些嘶哑。我问她现在幼儿园孩子有多少了,她说有二百多名孩子,现在的马姐,再也不用为给女儿买不起零食发愁了!
她说:“原来没想到能把幼儿园开得这么大,开着开着,孩子越来越多。幼儿园也不是那么好开的,现在一家一个宝贝,万一给磕着碰着了,陪不起啊!带孩子责任重大,容不得有一点马虎。”
如今放开二胎政策,看来马姐的幼儿园又得扩大了。
现在惜坤十三岁了,视力上仍旧没有多大恢复,但她学拉京胡学得非常好,参加省里少儿才艺大赛还获得了优秀奖,参加比赛那天马姐和我陪着她去的,坐在观众席上的马姐抓着我的手,她紧张得手心里都是汗。
马姐的成功原自这份深厚的母爱,是母爱给了她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她用柔弱的身躯,给家庭和女儿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为女则弱,为母则刚,这样的女人怎能不令人佩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