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深藏”,我们就会联想到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含蓄。“不可不露,不可太露”,也就是说,做人不要锋芒毕露,不要高调张扬,更不要狂妄自大。
中国有很多格言:“人怕出名猪怕壮“、“出头的椽子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因此做人要懂得谦虚谨慎,办事要留有充分余地。
“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说的是过高的东西,容易折断,洁白的东西容易玷污,用来比喻自视清高,性格刚直,容易招祸。名位高的人稍有不慎,便会毁了自己的清誉。由此可见,不可太露具有一定的道理。过分显露一是遭人嫉妒,惹人眼红,二是起调太高,会陷入被动。就像唱歌,起始定调过高,导致曲中调子上扬,结尾曲调更高,声音顶不上去,落得尴尬收场。
智者不锐。说得很有道理,虽然你很聪明,但也要把锐气适当收藏。事实证明,过激之人总是比平常之人首先遭到挫折,思想强烈而又较真之人更易招来麻烦,一个性格火爆之人总要比其他人多吃一些亏,一个满身锐气的人做事,总比其他人更容易招致失败。智者一般都会舍弃这种锐气,他们懂得刀如果磨得过于锋利,刀刃就容易翻卷,从而就会物极必反,失去作用。
锋芒内藏,神气内敛,藏露有度,要靠修养见识,要靠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认知与体会。深藏不露、城府太深的人,让人觉得难以交往;锋芒毕露,狂妄自大的人,又让人觉得反感厌恶。什么时候藏,什么时候露,露几分,藏几分,要把握的恰到好处,游仞有余。
毛遂自荐的故事告诉我们,不露便无人了解,无人赏识。杨修丧命的故事启示我们,太露会引祸上身。三国时,曹操手下的杨修,就是因为聪明过头,处处显摆,引起曹操的忌恨,最后被曹操借口杀掉。
藏露有度,还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东晋大军事家谢安,在指挥晋军与秦军淝水之战时,充满自信地与客人下棋以示镇定。当前方送来捷报,他看后知道秦军大败,脸上没有露出一丝高兴,继续与客人下棋,客人问他战报情况,他只是淡然地说:“小儿辈退敌耳”,等到下完棋局,送走客人后,他无法抑制内心的高兴,在进屋跨过门槛时,把木拖鞋的底板都碰断了,可见他不愿在人前太露,抑制了内心的激动,表现出了很深的涵养。
人生无常,总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挫折。一个心中有数的人,应当做一个聪慧的智者,要善于把握自己的言行举止。凡事不可不认真,又不可太认真。要懂得难得糊涂的真正含义。因此,我们要学一点无为而治的老庄哲学,明白一个“淡”字,懂得一个“静”字,学会一个“藏”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