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专业编剧吗?
·不是。
这个社会充斥着各种虚荣繁华,人也如此。
侃侃而谈的你不见得有真才实学,除非你从事销售,那还得有技巧。
许多人则仅限于吹嘘,骗人骗己,看似精神富足,实则一团泡沫。
“理想”一词频繁亮相,在抵抗外界压力时,在自嗨的日记本里,在每一个碰壁后的无助夜里……我知道,拥有理想是一种幸运,但当它占据了奋斗的空间,你就成了空壳,一无是处。
1
▲
“你喜欢什么类型的电影?”
“悬疑的吧……”
“能列举几部吗?”
“呃……”
以上是前几日去某影视公司面试时的尴尬对话。
我一点儿也不悔恨。即便事后我骤然想起一部值得一说的影片,我也是看过悬疑影片的人呐,真是讽刺。
连续三天时间,我面了四家公司,应聘编剧一职。
这之前我找工作的心态是极其随意和恍惚的,甚至反感坐班编剧的工作形式,那得多抑制剧作者的能力发挥啊。
偶然被一家业外舞蹈公司相中,第二次去就谈薪资了。我不无自信的大笔一挥,在期望薪资一栏填上10K,舍得出门来面试也是看上了他们家开的薪资上限。
年轻的女老总在对编剧职能好奇一番后,诚恳表示只能给我与之前差不多的价钱。我鼓胀的心脏漏了气,怎么可以这样?!我直言不愿负担编剧以外的文案工作,除非提高薪资,女老总不以为然,双方就此作罢。
我为自己不屈不挠的气节暗暗得意,对理想与现实的抉择仿佛就得这样才算站在高位。
几天之后,接二连三的失败让我不得不重新认识现实:别人给了你糖果不见得因为你乖巧,别人扇了你一巴掌也不见得因为你讨厌。
世上万事总有蹊跷,你却不能盲了心。
2
▲
之后陆续参加了四家影视公司的面试,薪资从8K写到6K,甚至当HR随口念到“意思是6K以下就不谈了”我神经紧张地张口要反驳,吐出的话却是“……上家公司给我的6K”。言下之意当然是上家开给我的6K,贵公司给的数不能少于6K。能力则是与此无关的。
“恶魔”时常扮演“幸运”出现在你生活中。
外界对你个人价值的反馈存在偶然性,譬如有人为自身利益给你戴高帽,也有人行事准则向来如此,你在他面前或许很有“价值”,但并不说明你在大片区范围内得到一致认可,只是因为特殊环境你得到了特殊优待。而这份优待可能滞后了你的前进步伐。所以,不是幸运,而是恶魔。
去年六月跌跌撞撞进入编剧圈,时隔大半年,如今的自己,与当时有何不同?
以为自己涨了身价,毕竟大半年了;以为自己懂了剧本,毕竟大半年了;以为自己可接项目谋生了,毕竟大半年了啊。
没错,我的履历上多了大半年的编剧经验,这让我比起去年六月海投简历后的无人问津,至少稀稀落落进了几家影视公司的大门。
然而,如今陷入两难的可还不是我?一边忧心在海市生存的艰难,一边被动地数着手指头等待各家公司的反馈。
3
▲
我疯狂地借书,借一大摞编剧专业书籍,疯狂地下载影片剧集,规定每两天至少看一部片,相反,我不再疯狂地投简历联系面试了……因为我知道自己此前放错了重心。
围绕“理想”这个词我可以长篇大论,如同每一次在面试官跟前滔滔不绝,我坚信自己的理想无比纯粹而高尚,大义凛然地表示抵触地产文案的商业性特征,像个满怀热情却十足幼稚的小学生,当年的自己是否也在作文里这样雄心勃勃,直到现如今也仅仅停留在“想”的层面?
承认吧,我只是想当编剧而已,还远远算不上一个合格的编剧。
我没看过《教父》,没研究过《故事》,没独立完成过线上作品,更没有为了创作出好作品去体验真实的生活、思考打动人心的缘由。过去的大半年里,我的工作在日常琐碎中完成,我审稿、批注、提建议甚至优化剧本,以新人的身份,我无奈,我无法。
人总在恍恍惚惚中度日,尤其当外界“关照”你的时候,然而困苦却是最好的老师,它教你通过自己的力量更好地生活,如有不足,就请努力。
我还不是编剧。
但,会是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