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张春的《一生里的某一刻》,在翻开书之前,我一直以为作者是那位写小说的张大春。直到看到尊贵的大阿紫斯基所写的代序《张春是谁》,一连串的“她”“她”“她”……我甚至在想,编辑也太粗心了吧,这么明显的错误……然而定睛一看,张春、张大春……傻傻分不清。继而上网查之,才发现是自己搞错了,这根本是两个人。
然而,有趣的文笔,还是让我打开了就没有再放下去,甚至此时此刻,文中的某些篇目让我热泪盈眶,让我忍不住从床上爬起来,敲下我的感受,才觉得可以继续安然度过今晚。
张春是谁?她是厦门“晴天见”冰淇淋店的老板,她创办了“犀牛故事”APP,她在豆瓣、知乎上讲故事,创办了帮助孩子也要拯救都市空虚青年的“糖”公益NGO……
令我感触不已的是她所写的关于她妈妈、爸爸、哥哥的三篇文章,尤其是她写爸爸的那篇,那些我因爸爸离去而难以表达的情感,好像一下子都被她写出来了。
她说,“我希望我可以慢慢地定时地回忆起一些事情。在回忆里回到过去的时光。那种思念、遗憾、无法描述的痛楚如果没有出口,一直在玩心里孤独地膨胀,就会像毒一样蔓延。他的死把我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有他的,一部分是没有他的。”
她说,“我身边没有什么人知道我没有爸爸了。我说不出口,我还是很难接受这个事实,而且我不能忍受不理解死亡的人那种反应。”
02
在爸爸离世后的第一年,我的情绪脆弱得很,我拒绝跟人说起我爸爸不在了的事实,因为我害怕听到对方略带抱歉又同情地说一句“对不起”,我不需要同情,也不需要抱歉,真的。我听到朋友眉飞色舞地吐槽他们的爸爸多么多么不可理喻时,我拒绝去回应,因为他们不会理解他们能够这样肆无忌惮地吐槽,有多么幸福。
有时候,看着日子一天一天地过下去。我会不断对自己说,也许那一年所经历的事情都是我想象的,也许我爸爸还在老家呢;有时候,我会脑洞大开,想起爸爸在世时每天沉迷于研究两岸关系,期盼着祖国统一,我会想他也许被秘密地指派了一项任务,被派往大陆那一案,去为祖国的统一执行秘密任务去了。而接下来,我还会想到,未来的某一天,爸爸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告诉我们,他的任务结束了,他回来了。
我经常很恨自己,因为我丢失了爸爸生病期间我写下的所有日记。为什么会丢失?因为记下后一直不敢看第二遍,以致于什么时候丢失的,我都不清楚,总之是再也找不到了。可是,有时候,我突然发现想不起来某一次爸爸对我说过的话时,我就特别想去日记里看一看,然而真的找不到了。我恨自己居然忘记了爸爸最后那段时间对我讲过的话,怎么能忘记。
张春说,“或许生活并不难,我应该再有信心些。因为它就是一个个的人,一天天,就这样累积起来的。”
在经常回忆爸爸的日子里,我也常常告诉自己,生活其实并不难啊,生离死别,是我们作为一个人,都必须要经历的。未来的某天,在那个世界,我和爸爸,终归还会相遇。
03
张春是一位曾患抑郁症的患者。书中最后一部分“世界尽头的风景”便是她作为一个病人所思所感。关于抑郁症,我认为没有切身经历过的旁人,是没有资格去评判的。抑郁症是一种病,并不是常人所理解的情绪问题。
看张春的描述,觉得活着是一件艰难的事。每天睁着眼睛看着天一点一点变亮,每天按照作息生活着,却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每天要不断鼓励自己,又成功度过了一天……我不敢说自己理解那种感受,我怎么可能理解呢?心疼,那是一种读着读着会忍不住落泪,就像她是我身边的一位好朋友,而我看着她那样的无助,我却无可奈何,唯有心疼。
她说,“活着是一个决心。是无论遇到什么,也准备温柔对待的信念。除此之外,就再也一无所有。它是这样空洞,又这样绵长。”
幸运的是,她最终找回了自己。她认为是文字将她从苦难的深渊中拉回来。文字确实具有这样的力量,当我发现无法同别人吐露自己的心声时,当我发现我根本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文字给了我自由而又广阔的空间。
张春的文字飘逸而灵动,她善于发现生活点点滴滴的美。那一篇《各种普通的食物最好吃的时刻》,读来心情大悦,比如“白开水要刚好烫嘴的温度……最好是用力喝到满口,让烫嘴的开水轻轻烫到整个口腔。”还有“鸭脖子用手撕着一条条吃是最好吃的”,“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尝尝路边的植物,有时候有惊喜的……”
哈,看完她的描述,猛然发现其实生活有这么多美好,为什么要花时间去矫情、去抱怨呢?看,白开水都那么好喝!
是的,张春告诉你“人生不就是一次深度游吗?每时每刻,无论是否在发生着什么,都在忍耐着自己细碎的内心,按捺着说不清的期盼。”
善待生活,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因为,一生里的每一刻,都值得去纪念。
2017.08.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