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散文专题《自由与死亡》征文活动散文哲思
「哲思&散文征文」终要死,于是活的时候,找到了要干的事

「哲思&散文征文」终要死,于是活的时候,找到了要干的事

作者: 祖三三 | 来源:发表于2017-07-13 01:34 被阅读47次

    “反正都要拉出来,你干嘛还吃饭?”

    “因为不吃会饿。”

    “吃饱了就好了呀,为什么花钱吃好的?”

    “活着不吃好点,那活着干嘛。”

    人,既然死后无事,于是在生的时候,干的每一件事都有了意思。比如,吃,搞对象,坐豪车,看美景。

    有一段时间跟别人交谈,喜欢拉到家常,被问到父母情况时,我直接说,老妈在老家,老爸死了。对方通常先是一怔,然后略显愧意地说,哦,抱歉…

    原本我是无所谓,人死了就是死了,看着他们常有点不好意思,为顾及他们感受,我后来都比较委婉地讲,然后对方委婉地回话,最后我又得回说是是是。倒也有一些在生死态度方面臭味相投的朋友。一次两人相约吃夜宵,当我说:我爸死了。对方也很爽朗,说,我爸妈都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死干净了……哈哈哈哈……最后我们都大笑,隐痛凄凉但是又无比尽兴的那种。幸好在大排档,要不然气氛就没有那么生活化。

    时间是最好的老师,但遗憾的是——最后把所有的学生都弄死了。这是很久以前的段子,但是让我受教到如今。对于死亡有时候恐惧到无法接受,有时候却很笃定。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不会因为2+2=4而苦恼,你不会想2+2为什么等于4。因为为2+2=4而苦恼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接受了2+2=4。(理论来源:耶鲁公开课《死亡》)我们意识上接受了死亡,知道人总有一死,所以多数活着的时候不会太恐惧;然而我们并没有体会过死亡,那个时候,毫无根据的恐惧感侵袭全身,因为无法面对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并且还会有一系列的后果都无法体验。死,是确定的;活,是充满可能的。

    活着固然是生的最大意义,那怎样活才会更好?死去之前我该做什么?想清楚该做什么之前,应该至少消除三种想法。

    第一,别拿“一无是处”诋毁自己,人类有的能力你基本都有,你没资格说。

    第二,不要想着名留青史。

    名留青史那是人们和历史的选择,不是你能做到的。南宋的杨再兴打仗再厉害,人们却只记得北宋的岳飞,因为他有故事可以讲啊;电灯泡不是爱迪生发明的,他买下并垄断专利,他也没想到人们会这样来怀念他。

    第三,你并没有一个失散多年的富豪爸爸,而且彩票头奖也不是你的。

    好了,清除了思想的坏虫以后,可以开始思考余生的度过形式了。逝者已去,无人替我活得更好,有几点感悟,与活着的大家共享,度过这半醒半醉半浮生。

    1、生命虽短,打好基本功。基础更重要。

    周星驰拍的电影并没有很深的哲学,手法上更是简单,但是为何看起来没有造作感(不少优秀作品是这样),并很流畅呢?片中的主人公一开始不甘现状,做出反应,但是在环境中遭受到压制,迫使主人公做出更大挣扎,环境再压制,主人公再挣扎,两者对抗的力度越来越大。情感在一正一负、一起一落中盘旋式上升。最基本的东西,决定了一个事物的高度。星爷也曾说:”当我也希望大家觉得我很有水平,越高越好,但是有一些很基本的东西其是很难做到的,还是要把最基本而东西做好。“

    高中学的知识决定人的后半生尝试,英语音标决定了所有英语单词的拼读,小时候的笔迹跟人的一辈子。

    我曾经有个上司是很厉害的人力资源经理,看面试者的需求一看一个准。你要说什么特别厉害的地方也没有,确实是基础,她每次跟我分析一个人,都是精准地从出身、家庭、换工作频率和回答的语气等作出判断。

    有个同学去学唱歌,在法国巴黎呆了两年之后,我问她学得怎样了,她告诉我嘴巴张的更自然,气息控制得更好了。对于一个唱歌的人来说,这就是了不起的进步了,基本功的增长,才让人畏惧。

    别奢望练就绝世奇招,告诉我,身边有几个人是靠这些“绝招”飞黄腾达的。俗话有讲,见过捕虾致富的,没见过捕鲸鱼致富的。

    珍惜生命,远离神奇。每一秒,我们不是在留下痕迹,就是被时光侵蚀。

    2、个性的根本,是价值的独立。

    99.9999%的想法在阳光底下已经出现过了,人总是以为自己是按照个人的意愿和个性行事,经过大脑独特的思考才形成了判断——在T恤上绣几个字,在手机屏幕换张图,把头发染一个色系……这些不是前人做过的,就是根本不需要思考就能完成的。

    我们只是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这些都是自己的独特选择。我们所用的,都是社会创造出来的。先进的工业化产品社会,消除了一切太有个性的可能,我们只不过是在同样的食物喂养,精神喂养,讯息喂养之下,实现了“人人平等”的社会。的确,我们是非常的“平等”,导致看起来毫无异样。

    我们甚至将自己的个性投射到明星身上,我们“被代表”着穿着和发言风格,借助喜欢的明星来放映心中向往的行为。

    渴望个性的时候,又渴望被理解。事实上个性是虚拟的,被所有人理解,是不可能的。再说,指望人人都理解你的话,你得普通成什么样?

    只有习惯了大众化,又能接受被孤立,而且还能找到自己的原来的阵地,这样的价值独立,才会有真正的性格独立。这个人可以是笨的,可以是聪明的,也可以是没有上进心的,但是他的价值独立,不庸眷世俗潮流。

    3、别怂别放弃,做真正积极的生命。

    “看起来很努力”的人,相信大家已经看过这概念。的确有的人真积极,有的人假积极,有的人真的想积极又变成假积极。由焦虑、压力、钱财的诱惑而辛勤地劳作,狂热地追逐,这是受到外力驱使而产生的“消极”,不是由于真正的热爱。

    这样的人不管取得何等成就,总觉得是在受难,自我责备,对于外界的任务没法全身投入。上班就想上坟的心情,说的就是这种状况。自己本身不积极,外界的人物又不能使自己积极起来,无比的焦虑笼罩着。

    从内心开始推进了解自己,产生创造性成果。这就是真正积极的生命。

    徐志摩离别情绪上来就能写出再别康桥,方文山读宋词就能把它运用到歌词当中,三毛与莫西到撒哈拉沙漠体验爱情与生命,小明与家里的猫迷玩了一个下上午的毛线球,小红为了思考人生而在椅子上躺了一下午,这些都是真正的积极。

    很长一段时间,我跟公司的上司出去的时候,走马观花,见人问好,见花说美,没有思考也没有去发现,一年半载下来,自己还是那个自己。后来度过了对工作的厌倦期,每次外出都带上个小本本,多看两眼,多问问题,看到风景和装饰都忍不住写成分析。然后,将工作效率提升上去了。终于,公司加班最多的还是我们几个。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但是至少能够主动地加班节奏了。

    真正的积极,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被动的积极做多可以让你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主动地积极才能让你成为整个行业的艺术家。

    4、体验体验,多试试。

    随着人生经验的增加,恐惧就会被经验代替。至少,弱化对死亡的恐惧。

    若是缺乏锻炼和尝试,那么经验积累便会稀少;相反地,这时候恐惧的积累就会增加。

    大学商务英语专业的刘同学,因为怕找不到工作,毕业的时候很快入职了一家小企业。后来干得不爽辞职出来,二次求职时还是害怕被人拒绝,一个星期后又入职了另外一家普通公司。其实他的态度和资质都算可以,职业生涯一直没有很大的起色。如果能勇敢地多面几家,甚至做好饿肚子的准备,坚持花时间去敲开著名企业的大门,可能就不一样了。

    多试试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可以实践的。比如平常害怕的,不喜欢吃的,很鄙视的,哪怕浅尝一下,也是丰富了视野和触觉。某些同志不止喜欢尝试,甚至喜欢作死。作死没有错,注意安全便是。

    5、不要太相信感觉,感觉会偷懒。

    成熟的人会告诉你,结婚后除了用爱去生活,还需要用意志去主导,因为感情是不可靠的,随时会变化。

    假设某日,遇上一个让人性欲大发的异性,恰好又是在灯红酒绿的环境下,所谓忠贞的爱是不可靠的,大脑绿灯信号完全指向了享乐、享乐、享乐、上、上、上……要用意志去克制。

    幸福而婚姻生活除了忍,还需要意志去推动,不能轻易放弃。所以耳边听到的模范夫妻,很多时候靠的是养成意志和默默坚守。相信每个人在婚后肯定受到过不少诱惑,靠清醒的克制挽回感情。

    在商界里厉害的角色,很少会有“重感情”的评价,因为坚持不谈感情才是职场的意志;

    在老师这个行当里,授人以渔靠的不是对学生的喜爱,是对知识传递使命的坚持;

    当一个作家,也不能靠感觉来创作,大多数时候是自律把自己绑在桌子面前写下去。

    如果要活得更好一些,感觉不能太依赖,它可能把人拖进深坑。意志,则能帮助人走出来。

    现代人越来越尊重感觉,结婚离婚也变得更容易。事实上感觉会偷懒也会欺骗人,感觉冲动而强烈。人们偏袒了自由的随意,却放松了对意志的学习。


    生死之命稀松平常,剩下来的一刻就附带了死亡。

    因为是既定,议论也无法变更。只好议论活着的时候的做法。讲起死者,在当下似乎是一个不存在的人,以前存在过,心中升起苍凉的空旷感,脑里回应着一名字却无法执起一物与之相对。如果明日死者便是我,今日灵魂该置何处?

    预感告诉我,明日死的不会是自己,可能是别人。

    生啊,是我;死亡吧,亦是我。

    诞与毁,全由我。

    即便死亡就在明天,今日也不必去理解生的意义。

    因为今天已尝试活的更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哲思&散文征文」终要死,于是活的时候,找到了要干的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bi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