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简友看完我的文章——《在简书,我如何靠写作赚到稿费》后,希望我能继续写一些关于写作过程中的感想、投稿指南,我前文已经提及写作必须出于兴趣,但如果你真的想要靠写文赚钱的的话,单凭自己的喜好是无法将文字变现的。
变现的前提,除了保证内容具备一定质量外,还要确保文章有阅读量。用户愿不愿意去读你的文章,暂且抛开个人喜好不论,很大程度和他们的阅读习惯有关。
伴随着互联网+模式兴起的新媒体时代,用户的阅读习惯主要有六个大点,每个点都有相应的应对办法。了解这些习惯,从而在写文时尽量规避一些风险,虽然不能让你的文章篇篇成为爆文,但至少阅读量不会特别惨(当然,前提是你的内容真的好)。
一 .阅读的速度极快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成本降低,传播效率更加高效,用户(新媒体用语,即读者)接收到的信息内容多如牛毛,用户在看见一篇文的第1秒,大脑已经自动做出要不要打开这篇文章去读;然后在看见开头的3秒之内,大脑会迅速做出“要不要读下去”的指示。
一篇文能不能有点开率,最多4秒就完成了。读完一篇公众号推文(一般2400字左右),也就2、3分钟就完成的事情。
如何让文章1秒吸引用户眼球,涉及到怎么取标题,我会在第三点讲解。现在我先讲怎么做,能让用户看见你的文章开头后,还想继续读下去?
文采必不可少,拒绝流水账的开头。
用户打开了你的文章,标题就已经失去了效力,能留住他们目光的,是内容。
不要求你写得多文采斐然、引经据典,但至少不要全是流水账,絮絮叨叨,冗长却没有营养价值。
笔记提到文采和文章吸引力,我最近深有感触。
我喜欢美食,所以爱看一些和食物有关的散文。在暑假的时候借了一本《蔡澜的生活方式》,希望能在“食神”的文字中领悟一些写美食文的心得感想,但我看了开头几篇,随便翻了整本书,就没有想读的欲望了。
全书的结构一成不变,开头提到某地有某店,店里卖的xx很好吃,xx也好吃,我喜欢吃他家的xx,偶尔提一两句店主的外貌特征,然后就结束了。
一篇文章的内容能否让用户产生读下去的欲望,和“有没有兴趣读完一本书”是同样的道理。蔡澜的文笔在文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我一开始以为只是有人的喜好不同,但读过他的文字,确实没有让人惊艳的地方。
所以,便不会再去看他写的文字了。
与之相反的是汪曾祺,我特别喜欢读汪老的散文。一篇文章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由《诗经》讲解这道菜的来源,引经据典地穿插各位名家的语句,并且从形色香味去展开描述,菜的形象顿时跃然纸上。
二 .强烈的互动性
纸媒时代用户无法和内容产生互动,但现在用户看见一篇文章后,可以留言评论,在简书上还可以发简信。信息的传播由以前的单向传播变为双向的传播交流,所以你要维持日常的互动。
以简书为例,有用户评论你的文章,看见就随手回复一下。当然,毫无质量的评论,可以不用理会。
用户会评论,说明你的文章引起了他的共鸣,他会产生强烈的想和你沟通的欲望。如果你不回复他,慢慢的,他就不会去评论你的文,久而久之也不愿意定时去看你的文了。
有时一些评论内容会向你反馈你的文章还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平时简书官方群里的评文活动,大家会互相看文评论,提建议,如果你觉得建议合理,可以据此去修改你的文章。
在微信平台上,已发送的文章不可以修改,但从一些用户的留言里,你可以提炼总结他们喜欢哪一方面的话题,据此调整下一篇文章的内容。
真的想要去靠文字赚钱,只写自己喜欢的内容是不可能的。因为,你喜欢写的和用户爱看的不一样。
三 .无目的性
信息泛滥,用户会随机选择自己有感觉的内容。让他愿意打开你的文章,一个吸睛的标题必不可少。
一个好的标题,除了和你文章的内容相吻合,还应该体现语言的美感。在具体应用时,主要从标题措辞着手,尽量取一个有画面感、有情感层次、文学色彩浓厚的标题。(散文)
观点文的标题一定要够犀利,一针见血。我在公众号写文章时真的很标题党,我记得有一篇叫《没有败给面包的爱情,为什么最后还是以分手结尾?》,是广告软文,作为次条,阅读量也达到了3000多,以该平台的粉丝基础来说,阅读量已经超过了行业标准。
取标题的例子做不到像大神一样靠内容取胜,偶尔也可以标题党一下。比如上一篇在简书如何赚稿费那篇文,故事烩的主题是“收获”。
我要是取名为《在简书,我收获了什么?》,估计阅读量和以前一样只有2、3百。抓住用户最关心的内容去取标题,只要内容不差,阅读量也不会差。
你要做的,是自己不断琢磨。我一般会自己读几遍不同的标题,选择最通顺觉得和文章最切题的那一个。
要提的一点是,不同的平台有各自的属性,只能靠个人去领悟。简书上,不能像在公众号一样放飞自我。你要把控“度”。
四 .碎片化阅读
现在大家都习惯用手机看文章,我也是上班时一边挤地铁一边刷简书的文章。一篇标题吸引我,内容也好的文章,但有些我看了开头就看不下去。为什么?
段落真的太长了,密密麻麻全是字,也没有让人觉得清新切题的配图,在嘈杂的环境很少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谁有耐心看完你的长篇大论?
你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减轻他们的阅读压力。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简化段落。一件事的发生过程,每一个小片段作为一段,而不是一股脑合成一大段。
美化排版的问题在简书上不存在,因为Markdown编辑器只能给你自动空行。其他的排版功能是没有的,如果有人想了解公众号的排版,可以私信我。后期我也会出,但要很久以后⁄(⁄ ⁄•⁄ω⁄•⁄ ⁄)⁄
笔记五 .众媒时代,用户参与内容生产
这个在简书上基本实现不了,因为你的所有内容不是自己直接管理,而是有主编审核的。
有些话题,会被pass的。
这个习惯在简书上,我把它换一种说法叫“从生活里挖掘写作素材”。
比如日常里看见的喜怒悲欢、微博上刷到的一个故事、知乎上的话题讨论,甚至是简友倾诉的故事,你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灵感来源。(记得征得他人的同意,用化名)
你的内容,是很多人的故事经历杂糅的,他们参与了生产文章的过程——前期的素材积累。
六 .社交属性
很多人越来越少在朋友圈里发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生活经历,因为微信里的联系人,朋友很少,大部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得不加的“好友”。
朋友圈原创内容是越来越少,展现自己的态度和三观,很多人倾向于转发文章,用文章里作者的观点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比如我前几天转发了一篇《最后一批“恐婚症”患者》,因为它说出我内心最真实的感觉,它所表达的观点就是我一直应付询问我情感状态的人的借口。
就是说,这篇文章让我有共鸣,因为扎心、真实、观点犀利,就是我想表达的。
我的文章《致初恋:余生很长,我慢慢等你》也有人自愿转发,因为说出了他们心里的话。
笔记选择一个写文话题的时候,要考虑这个话题有没有共鸣,了解用户的心理。我一般都是写自己想写的,但若是要靠写文养活自己,写公众号的文章不可避免要写一些自己不喜欢的内容。
因为阅读量上不去,压力很大的。
简书上的社交属性是存在的,我自己就转发过其他人的文章,比如槽值写年轻人猝死那一篇。
你要了解社交需求,文章才具备刷爆朋友圈的潜力。(这一点我也没做到(灬ꈍ ꈍ灬))
最后
写作要养活自己,只能写自己不喜欢但有人喜欢的内容去赚钱,然后才能维持生活,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在自己喜欢和用户喜欢之间,寻找平衡点很重要。
我的两个固定约稿都是美食,但有时想赚点其他外快,就得写那个平台用户喜欢看的。
往期内容:
下期预告:
自己不喜欢的话题,如何去写?
ps:内容整理自实习时部门负责人的会议培训内容。配图主要针对微信公众号,和简书有出入的地方,文章里已经做了补充。
整理资料不易,喜欢就点亮小红心给我坚持写下去的动力吧,么么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