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说了几千年的老话了,从小到大有记忆开始,总听到庄邻议论、小声的询问“谁家的姑娘都二十五啦,还不结婚?”“谁家的男孩二十七了,还没有结婚、没有对象,是不是有暗病,是不是不能生孩子啊?”这结了婚的,一年下来,不见新娘子肚子有反应,话题都是这样的:还没还上啊,是不是不能生啊!两三年没有怀上的,关系好点的,直接当面说了:是不是去医院瞧瞧啊!关系不好的,背后指指戳戳,平时缺德事做多了,连个后都没有,要绝种啦,活该呀!
平心而论,大部分女人还是愿意生孩子的,不管是为了男方传宗接代还是因为爱,有了生命的延续都是值得一件高兴的事。
可对于不想生孩子的人来说(不能生育的除外),各种好为人师,各种为你好的话就不要说了。
不想生孩子的人,对自己的生活早有规划,日子过的精彩滋润,现在的社会环境早已不是七十年代以前的状况,养老的方式多种多样,重要的还是自己从年轻时,就对自己的养老做计划,并一步一步的执行,当你老了,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不管你有没有孩子,生活都不会差到哪儿去!
我自己亲眼看过,养了十个儿子,老妈妈却无依无靠,10个儿子,每家轮流住一个月,床品包袱自己用一根扁担挑到下一家!高房大屋的,没人在家,只能坐在门口等!十个儿子有那么气派的房子,连给辛劳养育自己的母亲备一份产品、生活用品的钱都没有吗?
这件事又让我想到,我小时候的一位邻居奶奶。我们这里那个时候还不曾实行火葬的制度,一幅寿材就放在自己睡觉的屋子里,这个奶奶没有后代,没有没有丈夫,我不知道,住的屋子是生产队集体的。
奶奶平时与人和善,我很小的时候经常去她屋子里玩。在我十几岁的时候,乡镇府有了敬老院,奶奶的年纪也越来越大,腿脚也不是很灵活,就去了镇上的敬老院生活。
我还记得,我妈带着我一起去看过她,卧室里堆了不少吃的。想必平时去看他的人还挺多的,我只去过一两次。我妈妈基本是逢年过节时都会带点吃的去看望她,直到前几年去世。
这位奶奶虽然无儿无女,却比那位养了十个儿子的老人,晚年生活要安定许多,不会自己挑着行李,一个儿子一个儿子家的流浪!
2
再看看我如今的邻居,二胎是个男娃。当初刚怀上的时候,婆婆曾经许若过:“你只管生,我帮你带!”
孩子是出生了,但我还真没见过这位婆婆大人帮媳妇带小孩。两个孩子的养育,都在这位年轻妈妈的身上,也不见老公帮她做过家务。每天顶着一头的鸡窝,进进出出,上一个街,胸前挂一个,手里头牵一个!
孩子三岁了,婆婆才过来帮着看护小孩。年轻的妈妈需要出去工作了,再不出去工作,家庭开支已经很难维持!
一下班回来,2个孩子都围在妈妈身边,争抢妈妈的所有权!碰到孩子闹情绪,每天陀螺一样的生活,让这位妈妈很难有和气的语调跟孩子好好说话,几乎都是用吼的声音,母亲孩子都委屈。也不见老公陪陪孩子,只管上个班而已!
这样的生活,两个孩子的学习成长,想想都可怕!
常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机,父母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幼小的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最长,孩子的模仿、学习都是从父母这里直接接收的。年轻父母的学识、文化修养、见识,在平时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流露出来。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就继承了你的学识、文化修养。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八岁定终身!早已说明孩子的教育的根源。
3
生育一个孩子,不是只管生,只管活,有口饭吃就行!能不能成人,能不能成为有教养的人,能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完全取决于做父母的自身的文化修养、思想观念与见识,一定的经济基础。
现在自主决定不生孩子的年轻男女,都有自己的思想,较高的文化学识。他们清楚的知道,如果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自己的内心精神世界,还不足以强大到应付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各种状况,真正的最负责任的做法:就是不生孩子。
生不生孩子,凭什么你们说了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