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去省图书馆借了两本书,其中一本是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所著的«西方的智慧―从苏格拉底到维特根斯坦»,以前只知道罗素在数学与哲学方面有较为突出的成就,是著名的数学家,是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心的分析»等。
1908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另外,他还是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
看到这么多这家,那家的,不禁升起倾佩之情。一个人的生命这么有限,可在有限的生命里,这样的天才却能有如此多方面的智慧与成就,不得不感慨上天为何总是眷顾这样的人。真有些不太公允。
此一生,给俺一个“家”,就心满意足了……
平白无顾的智慧,上天是不会赐予我们的,唯有付出真诚的汗水与努力,汲取无尽的知识,方能转化为自己所能拥有的智慧。
早些时候曾读过罗素的一本小册子,名字大概是«哲学问题»吧,当时也是出予喜欢与好奇,便慢慢地读了起来。可读了没几章,发现难以读下去了。因为我虽然对哲学充满了无尽的兴趣,可自己又不是这方面的科班出身,一些基础的哲学知识更是不太知道。所以读他这样的著作倍感吃力许多。
于是放下就不再读了,索性把书还给了图书馆,又借了些通俗易懂的,入门级的一些哲理方面的书籍,硬着头皮,逐字逐句地阅读。
后来,听一些国内的哲学家讲,人类的哲学其实就是一部浩瀚卷长的哲学史,若想了解哲学,先从哲学史开始学习。而西方哲学史,是整个世界哲学的开端。
于是,放下脚步,耐着性子去读,只要是有哲理方面上的书,且文笔优秀的,我都喜欢。
读着读着,发现一个有趣的共性,只要是较为著名的哲学家,大都是个“多面手”,就是无论在文学、历史,数学等等方面,都有相当深厚的功夫。也难怪他们所著的书会这么受众。
若想把自己智慧的思想原封不动地表达出来,没有好的文笔,即很强的驾奴文字的能力,是做不到的。
有时,在想,他们那样的人怎么有那么饱满的激情与才华,创作出流芳后世的伟大作品呢?且个个大都多才多艺。如:罗素,笛卡尔,牛顿,叔本华,莱布尼茨等等。
即能写出优美流畅的文字,又能使文字赋予较强深刻的思想内涵,这对于一个优秀的哲学家来说,那却是易如反掌,轻轻松松的事。
从头读罗素的著作,细细品味,才发觉,他的文笔是那么地流畅,他的知识面是那么地广。尤其是在历史与数学上,更是彼及甚多。
所以,不要以为时间太无聊,太充足。当我们与那些在多领域都能如此优秀的人对比时,才觉得,自己真的是太过愚蠢,还有那么多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还有那么多的真理值得我们去探究。
无论何时,,人的生命总是有限,可智慧却永远无限。
最后附一段罗素的话结束此随笔,刚好,写着写着快十一点了,困得眼皮子开始打起架来,迷迷糊糊地也写不好了,就此罢笔,也该睡觉了。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