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思维定势,也称“惯性思维”,是指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
我们要形成立体化思维的方式去看待一个问题,进行主题阅读,这样更能对一个问题进行全方面的解读和了解,更深入的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
人类的起源历来是科学家们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大家就从《人类简史》来分析一个知识点:人类起源。
《人类简史》:概括人类过去,审慎智人如何成为地球统治者。
整个世界存在不同人种,包括东非的鲁道夫人,东亚的直立人,欧洲和西亚的尼安德特人,但只知道大约1万年前,只剩下智人这一种。
40万年前,几种人种才开始追捕大型动物,直到10万年前智人崛起,人类发明了火以后慢慢跃居食物链顶端。
食物增加,人类生存危机减弱,人口数激增,养尊处优精英分子产生。
一、从历史纵向来看《人类简史》,关于人类的进化的书籍有很多比较出名的就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自私的基因》,我们将相关章节拿出对比来看人类进化。
1、《物种起源》:世界上的一切物种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异;亲代的大部分特征都会遗传给子代,子代与亲代之间又 存在明显的差异, 即后代在继承先代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代代相传,长期积累,引起生物类型的改变;并且, 这种改变是逐渐演变的过程。
一切生物都必须进行自然选择和生存斗争。
人类诞生时从早期猿人开始,到晚期猿人、智人,再到现代人类,人类的脑容量呈爆炸式增长,智力也跳跃性地提高。
2、《自私的基因》:人类进化如此精密又粗糙,容易患病、短寿、身体千疮百孔,都是因为比起健康和一切幸福的体验,基因进化,选择了“更好的繁衍”。
人自以为是万物主宰,实际上,无形的基因,才是人类这个“亿年机器人”的隐形主宰。
自私的基因就像是一个精算师,为了保证基因的传承,它们会自动权衡利弊,然后驱使人类采取各种应对策略。
生命不过是基因主宰着的生存机器,是基因用以复制基因的载体,完成目的之后就可以被抛弃。”
二、从作者作品横向来看《人类简史》是人类的过去,《未来简史》是人类的未来,《今日简史》是人类的当下,这样进行比较。
1、《未来简史》:着重未来几千年的思考,人类最后如何成为神,智能和意识最终又会走向什么样的命运。
人类灭绝了和征服了其他大型动物,主宰了世界。
人通过虚构的故事组织大规模协作,这是人类的力量被放大、主宰世界的根本原因。
想要破解人类的未来,必须破解出种种赋予世界意义的虚构想象。
虚构的故事让人类更容易合作,但代价是故事也会决定我们合作的目标。
全人类是一个数据系统,个人是芯片。
数据主义认为,宇宙是由数据组成的,任何现象或实体的价值就在于数据处理的贡献。
2、《今日简史》:是对当今人类全球性大问题的思考之书。
人类依靠故事组织起来。生物科技改变人的身体和思想,破坏自由主义的人格基石。
在将来,个人自由的信念被推翻,权威来自大数据算法。
如果我们想避免财富和权力过于集中,关键在于规范数据所有权。
让人类把注意力从线上挪到线下,只在有用的时候上网,目前社会意义大于盈利意义。
国家的形成,是因为人类面临任何部落都无法独自解决的挑战。
人教育自己,最终是为了在算法面前保留对自己的控制权。
这样纵向、横向进行比较阅读后,你就能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一个知识点,这样对于作者的观点更能客观的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这样阅读也让这个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从纵向看,人类进化三本书是三个不同的观点:进化论、智人的发展(更多的是脑容量增大)、基因的选择。
从横向看,人类的进化历史从古之今,乃至未来主要靠两点完成:故事和科技,通过故事促进了人类协作,科技的发展又反过来诠释了故事的重要性。
如果你感觉了解还不够深入,还可以了解作者当时写作的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等等,只有通过多维度的了解和认识才能更深入了解作者,更深入的认识一部作品,才能更深入的强化自己对知识的同化,变为自己内心深处的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