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一至四章)

作者: 向冉 | 来源:发表于2016-09-15 00:15 被阅读153次

(一)

城市的黑夜处处勾勒出云雾缭绕的感觉,川流的车,杂乱的脚步。夜色中的人们神色茫然,如街角处的路灯般苍白无力,这不竟让人回想起了往日。

景城深处有人家,

秋菊初开雨生花。

原本的风光在城市新建后,古朴纯粹的民风逐渐消退。如今城市的灯火照亮了一群来路不明的旅人,他们神态迷惘,行走在这边陲城镇寻找着某种慰藉,很少会有人注意他们的模样,唯一印象是他们疲惫的身影。

街角阁楼旁有一女子坐于一把雕花木椅,她浓妆艳抹神色慵懒地瞅着过路的行人。她像极了其它巷口待人传唤的女子,但她不是。

接近十点的时候,最后一批旅行者已经到达了景城,一大群人背着旅行包,沉重又盲目地走动。

“你是在等人吗?”一个眉目清秀二十出头的男子走近她,路灯的光晕散落在他的头顶,晕出一丝灰暗的色调。她抬起头看着他稚气未脱的眉宇,她从他眼里看到一片闲静,她没有说话。

“您好,这边还有房间吗?”当他再次说话,她才回过神来,她缓缓道出:“麻烦跟我走这边。”她优雅地起身,很有风情地走在前面。一时间他觉得她像极了某部电影中的舞女,可又觉得她不太一样。她带他走进一条昏黄的小巷,他跟在她身后,心里却异常平静,没有慌张,没有恐惧,甚至还有一丝喜悦。仿佛黑夜馈赠了一张面具,把暗影均匀地覆在他的脸上,以至于让他忘了自己的孤独,忘了被人背叛的苦痛,忘了被亲人逐离的怨恨,以及这个社会给予的不公。

“到了。”

她带他走进了一条破败的小巷,在巷尾处的这间贴有大红对联的屋前停了下来,她推开门点亮屋内的烛火,以及想起刚在门外看到的“喜结良缘”的对联,他似乎想到了什么。

“你叫什么?”她散开盘好的头发,坐在梳妆台前用木梳细致地梳着自己的长发。

“我是陈。”

她回过头用饶有意味的眼神望着他,“我是夏,我知道你是个孤独的人,我们之间不用多言。”

于是她起身离开。出门前她轻声补充了一句“再见”,然后走出了昏暗的小巷。留下他在那里遐想,也许此刻的她又走到了巷口,坐在那把雕花木椅上,优雅得体地抽着烟,准备着与下一个困顿的人相遇。他真的累了,旅途的疲惫,即便是身处在这陌生的屋子里,他也很快地睡着了。

第二天清晨,他被屋外的喧嚣声惊醒,他连忙起床,推开门时发现一群人围着他议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其中有位老人问道,“小伙子,你昨晚睡这屋?”

“嗯,是的。”

其他人听到此话后一哄而散,唯独老人没有离开,老人说,“这房子已经很久没人住了。”他听了老人的话觉得很奇怪,心想着难道昨晚的那女子不是这间屋子的主人?

“老人家,昨晚上是个女子带我到这里的,她难道不是这屋子的主人吗?”

老人靠着墙顺势坐在地上,他用手揉揉自己的右腿。陈这才发现老人的身体缺陷,老人抬头望着他久久不说话,最后他叹了声气。“好吧,我来给你说段故事。”

那是发生在1987年的故事,那年冬天下着大雪,景城在大雪中变得尤为寒冷。腊月二十七的清晨,他照常从自家出来到巷口去卖馒头,在街角处的簸箕中捡到了一个弃婴。在此之前他一直是个孤苦的人,这一生未曾娶妻,那年他五十岁,认为她的到来是上天对他的怜悯,他把冻的发紫的她带回自己的小作坊,用热乎的面糊来喂养,此后冬天也就没那么冷了。

(二)

你永远也无法得知命运为何如此安排,却也时常欣喜生命里会有这么多的不定数。每一个生命总有那么一段又一段的过去,它们经历欢笑、哭泣,历尽人世,最后幻化为现在的模样。

陈听着故事得知老人被人们称作“老文”。在那远去的时光里,夏的出现如同流星划过天空,在老文的世界留下一片璀璨。

1987年的冬天终究是过去了,小小的婴儿在被厚重的棉被包裹着,脸上还留着两坨冻红的印子,她躺在被窝里呼呼大睡,要是饿了,嘴里就会不停地嘟囔,时不时流出口水来。

发觉她饿了,老文连忙盛了一碗热乎乎的面糊,加一点细糖,搅一搅,用瓷调羹慢慢送入她嘴里,吃个多半碗,她便倒头大睡。

一晃三个多月,却忘了给她取个名字,取个什么名字才好?他思来想去,最后望向墙上的挂历,现在已经立夏。

“文夏”

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到了仲夏。老文依旧每日在馒头作坊内忙碌,他把一木盆改造成小床,文夏就乖乖躺在里面,不吵不闹,老文满头大汗也不忘给她用蒲扇扇风,老文出门卖馒头就用小篓子背着文夏,他使着全身力气一瘸一拐地推着小车在街头巷尾叫卖。

文夏生得漂亮,才区区半岁就有人发现这是个好苗子,她五官端正立体,四肢细长。景城街头的居民都很羡慕老文,每回看到他,都忍不住夸夸文夏这闺女。

“老文,你的命真不错,这种好事你也遇得上,真是好福气!”

“是啊,是啊,捡到这么漂亮的闺女。”说着还捏捏文夏的脸。

“老文啊,你好生养着,日后必享清福。”

……

老文想起了年少时某位老和尚对他说过:“心怀慈悲之人,总能得到上天的悲悯,凡事扬善,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得”。当时他不懂此话深意,而现在的他俨然已印证了这句话。老文年轻时参加过边境战争,在战火中他九死一生,腹部中弹,双腿被手雷炸伤,十个手指被炸烂了两个,因当时医疗条件有限,他的左腿行动不便,他的右腿小腿以下全部切除。

想起过去他冒出一身冷汗,他回头看了一眼身后小背篓里的孩子,憨憨的脸上扬起了笑容,心底里泛起了从未有过的快乐。

文夏一天天长大,从吃面糊到吃粗粮,七个月学会走路,一岁的时候说了话,从此小作坊内每天都传来银铃般的笑声。老文去哪儿,文夏就跟到哪儿,有时她还会把面粉抹在老文脸上,老文出门到城外山上砍柴,文夏也跟在身后,拾一把细柴,老文用草藤给绑上,她就乐呵呵的把细柴抱回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景城开始渐渐发展,政府为申请县城的初步建设得到了上级拨款,把南街北街修通,又在4年内在南街口附近建了景城小学。

过完正月十五,家家户户的小孩都准备去上学,老文打算着把文夏送到景城小学的幼儿班。

开学那天,清晨的阳光照上树梢,路边的积雪悄然融化,文夏背上做好的书包,穿着一身花棉袄,头上扎着一对小羊角,一跌儿一跌儿地跑在老文身边,她的小靴子踩得雪地咯吱咯吱作响,留下一路的小脚印。

陈听到这里,他仿佛看到故事里的小女孩正缓缓向他走来,可爱的笑容,俏皮的虎牙,如同一个精灵。而老人讲到这里,他的声音有些哽咽,滴滴眼泪从眼角淌下,为整理情绪他用残缺的右手掌抹了一下脸颊,片刻间他换了另一种宠溺的语气把余下的故事都说了出来。

如果你能遇见她,你定会喜欢她。

(三)

好似在无意间翻开了一本名为往事的旧书,即便封面斑驳,却依旧完好保存着一个老人最寻常的记忆,以及收藏着眼前这座城市的流年光景。

如果你能遇见她,你定会喜欢她。

在景城小学的那几年,文夏长得飞快,虽然没有零花钱,但每天的伙食都不错。早上老文会用米汤和蛋花给文夏做一份蒸蛋,中午是一餐荤食,三两肉炒根胡萝卜什么的,晚上就吃些杂粮,好比一天没卖完的馒头,用油炸一炸,再配点既开胃又好喝的酸菜汤。

在那长得飞快的年纪里,老文时常不小心就错过了文夏的成长,文夏才穿了两个月新做的衣服,一不留神儿袖子和裤脚就短了。于是老文灵机一动便采取了和景城家长们相同的策略,找南街张裁缝做几身宽大、耐脏的套装,缝缝补补也可以穿上个一年。

因此张裁缝在闲暇时分常和人们打趣儿,“这景城的孩子都是穿我做的衣服长大的。”说完话后她满脸笑意,看着旁边穿着花衣服的文夏,那眼神就恰似在欣赏一件艺术品。

“张妹的手艺可是景城出了名的,你瞧瞧我身上这衣服就是你做的。”说这话的是临街的姜婶。

“是的,是的,我们这些老老少少多亏了张裁缝。”大家都乐呵呵地说着。文夏低头用手摸了摸身上衣服的料子,粗布棉麻还有些细花,看着漂亮穿着也舒服着勒。直至多年后,文夏在书本上看到服装设计这个工作后,方得知张婶是那个年代景城最得力的服装设计师。

除了衣食可以操心之外,在文夏的学习上老文可就帮不上什么忙了。因为老文没念过几年书,那时家庭条件不允许,他在学校读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在学习这方面老文对文夏不用太担心,因为她向来懂事,又很努力。在小作坊的木板墙壁上贴满了小红花,以及各种评优奖状。最让他骄傲的是,文夏大多学习笔记本都是学校颁发的奖励,在笔记本扉页上写着“文夏同学”荣获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等称号,而右下角则盖有一个红红的印戳。

几年后,在景城小学名列前茅的文夏以年级前三的成绩顺利升到了景城中学。景城中学离家稍微远了些,位处景城北街的最里头,从学校到家大概需要步行20分钟,文夏每次回家吃饭都是争分夺秒,每日上完晚自习便到了晚上9点,还好这一路都有隔壁邻居邹鹏同学做伴。

邹鹏是个特别懂事的孩子,但他也很不幸。8岁那年他父亲在景城最大的煤矿矿井中去世,矿井塌陷的第二天,他被人们挖出时全身漆黑僵硬,早就断了气。在邹鹏披麻戴孝的那几天,文夏沉默不语,此后文夏在邹鹏面前一直充当着姐姐的身份。

自从他父亲去世后,邹鹏的母亲就开始精神失常,年迈的奶奶和爷爷靠着后院的两块田地种着四季的蔬菜,维系着一家子的生活,而老两口存着煤矿厂的4万块赔偿金留给邹鹏日后上学。

老文这几年辛辛苦苦地经营着小作坊,他起早贪黑,省吃俭用,虽然生活很拮据,但他对文夏却很舍得,他之前就有一个想法,今天他就要去实现它。老文残缺的手握着还热乎的钱,他想起每天从学校奔走回家的文夏,这几百块钱是他刚从信用社取出的,他准备去市场里给文夏买了一辆二八自行车,以后文夏每天去学校上课也就方便许多了。

而在之后的那几年里,隔壁邹鹏成了二八自行车后座的常客。

(四)

他们奔跑在时光的长河,汗水浸湿白色的衣裳,那被笑声放飞的梦想,飞过夏日远方绿油油的青草地,飞过蔚蓝的天。

周六本是文夏休息的大好时日,课外美术班的老师要求学生下午交一幅人物素描写生。清晨邹鹏就跑到文夏家向老文请示,最后老文笑着说“没问题”。 文夏从屋内走出来,邹鹏望着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说,“文夏,你有裙子……吗?穿着裙子做我的……模特怎么样?”

站在一旁的老文听到后,笑了笑,的确夏天就快到了。

“什么?裙子??”文夏很是不解地摇了摇头,然后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粗布褂子。

“那好吧,你身上的这衣服就行。”邹鹏弱弱地说。

“对了,今天你想去哪儿?”文夏边问边把院里的自行车推出来。

“去西北郊外的湖边吧,那里风景好,又安静。”邹鹏抱着画板紧跟其后。

“那你可得坐稳了,别待会儿掉下来。”

“好的,没问题。”

老文满脸笑意地看着两个孩子离开后,他关上门拿出拐杖,准备去东街张裁缝那里,给文夏订做两条裙子。

没过多时,自行车在青石小巷里飞驰,穿过木楼阁,轮子像是长了翅膀乘着风,自行车的铃声在风中响起,风吹乱了文夏的长发,邹鹏坐在后面傻傻的笑着。

“文夏,你的梦想是什么?”邹鹏突然问道。

“我的梦想等我实现了,你就知道了,那么你呢?”

“你这都不知道,当然是当上画家!”邹鹏昂头挺胸乐呵呵地说。

“那你加油吧!”关于梦想,文夏的确有一个,就在某天的晚上她在社区看了一场露天电影,至今她心底还留有震撼和感动。

当自行车到达西北郊外的时候,太阳刚刚出来,文夏把车停在了岸边。邹鹏指挥文夏站在湖边面向他,而他却坐在岸边的草地上,他把画纸摊在画板上,用夹子夹好,然后拿出笔唰唰唰地开始勾勒起来。

那时的他们还不知道,政府在未来五年内正着手筹备一件大事,旅游局也在策划实施细则,为了给民众和政府带来新的经济收入,景城要首当其冲地开发周边的旅游业。

在眼下的这一年里,政府已经提出了规划景城旅游业,发展特色旅游等方针。因此他们把眼光放在了景城西北郊外的特色木楼建筑群,之前这里住的是景城的老一辈,后面新城区建成大家都搬到了南街或是北街,木楼建筑群规模很大,现在大多已荒废,需要整修一番。木楼建筑群是那种有着独特风格的吊角楼,木楼的所有窗格都有着精致雕花,成片的木楼林立在弯弯曲曲的青石小巷旁。而在建筑外围还有一条名叫沿溪的河流,河水清澈,鱼虾成群。

从木楼建筑群再向北行走2000米左右,路边有好几块平坦的土地,旅游局计划着在那里建一个大型的花卉基地。走过“基地”后,几座绵延的青山映入眼底,秋日时野菊漫山遍野。在最高山的山顶上有一座百年庙宇,庙宇中有几百尊保存完好的佛像,庙宇坐北朝南被参天大树所围绕,山下有一处湖泊,山水相间美不胜收。

旅游局认为景城西北郊外的景致就是一种难得的特色,只要加以开发利用,定能吸引游客们的眼光。

而此刻站在湖边的文夏两腿发软,临近正午时分,邹鹏的写生才完成,作为一个绘画门外汉,她认为邹鹏在绘画方面还蛮有天赋,因为画中的她还挺好看。“好了吧,你也画完了,咱们回家吃饭去吧。”站了几个小时,文夏明显有些体力不支。

“等一下,我这里还有一幅速写要交,再给我10分钟,你就当作是坐草地上休息一下。”邹鹏边说边用手挠着头发傻笑着。

“还真是拿你没办法!”文夏无奈地摇摇头,随之坐在草地上,她侧起脸,用右手撑起下巴望向远处。

不知过了多久,邹鹏突然拍手叫好,“文夏你真好,今天真是麻烦你了,为了报答你,我就把这张速写送给你吧!“

文夏顺手猛敲了邹鹏的脑袋,“你不是说要交的给老师的吗?”她拿起那幅速写,随便看了看,然后站起身来。“回去,回去。”但她还是细致地把它折好放在车筐里。

“文夏,要不我载你吧?”

“不行,你太瘦了,你最近才学会骑车,我不想被你摔死。”

最后邹鹏慢吞吞地坐在后座上,他想了想开口问道,“'文夏,如果我以后一直绘画,你还意不愿意给我当模特?”

文夏用力地踩着自行车,她嗯了一声,随之她故意把车子晃荡了几下,吓得他不敢再说话。这时她脸上扬起了笑容,她踩着自行车朝着家的方向一溜烟而去,身后的景致渐渐远了。当车子到达巷口的时候,老文正倚着门等待着她回来。

此时汗水已浸湿了他们的衣裳,而梦想正在逐渐萌芽。

相关文章

  • 面具(一至四章)

    (一) 城市的黑夜处处勾勒出云雾缭绕的感觉,川流的车,杂乱的脚步。夜色中的人们神色茫然,如街角处的路灯般苍白无力,...

  • 4D习书之旅 第14章

    第十四章 人们需要被包融的感觉 小标题: (1)大学校长的面具 《霹雳上校》 (2)采访你的面具(角色) (3)其...

  • 面具(五至七章)

    (五) 年少时在心中埋下一颗种子,用汗水浇灌,于是种子慢慢发芽,滋生出希望的枝蔓。在匆匆忙忙的青春里,每个人都盼着...

  • HTML表单、HTML表格(第14周)

    本周学习内容:HTML表格第一章至第四章 HTML表单第一章至第四章 注:1.在搭建谷歌...

  • 我很失望,他最终没说喜欢我,也没一点要带我走的意思。

    《黄金面具》 作者:贺苏子 暮春三月,神医谷草长莺飞,杂花生树。 有一人至北方来,给我带来一个物件——黄金面具。这...

  • 读书笔记

    第四章标题,大道无术,万法归心。看完第四章,脑子里浮现两组词:大道至简,悟在天成、大道至简,万法归宗。 读第四章发...

  • 第十四章 撕碎面具

    吃完冰粉后他又拉着我来到闹市中央,不自主随着拥挤的人流向前行,突然左前方人群围成一圈,自然好奇地想要上去瞧瞧,银色...

  • 《在爱中升华》一至四章读书心得

    Taos国际系统排列学院排挤师五班一组王菲第一讲《在爱中升华》一至四章读书心得:一至四章主要讲述罪恶感、清白感、爱...

  • 草稿:《酒馆:面具之国》

    书里说:有一国度,国中有一巨树,每至秋熟,其满树果实会长成各般人脸模样,于月夜落地化为面具,是名面具果。恰国人生来...

  • 坚持阅读第108天

    《爱和自由》第二章至第四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面具(一至四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cb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