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本见学
新潟自由行:艺术祭的三栋农宅改造

新潟自由行:艺术祭的三栋农宅改造

作者: bluebuta | 来源:发表于2021-03-16 20:40 被阅读0次

这里介绍越后妻有艺术祭相当出名三栋建筑,将残破的普通农民住宅改造作为艺术祭的作品。

第一栋建筑是这三栋中唯一在外观做了点小处理的,名为“五百笔”,中国艺术家邬建安主创,2018年的新作,当年的艺术祭有专页推广。

木构三层建筑,很喜欢入口右侧的白框处理,从斑驳的木板墙中跳跃出来,前面是个原装的小水池,建筑外观其他部位没有什么改动。

建筑内部以艺术家的作品包裹,白纸上各种色彩水墨笔触,墙体隔断横梁,甚至有些窗户,都覆盖着放肆不羁的笔触,屋顶和榻榻米地板保持原状,压住疯狂的线条,空间效果强烈。

艺术祭手册中放了一幅原设计构想图,作法是室内木边框刷成红色,现场看过之后比较一下,保留住宅木构件原有色彩是更好的作法。

第二栋建筑是脱皮寮,越后妻有艺术祭非常轰动的作品,2006年完成的,2018年参观时已经完成12年了,维护的非常好,去参观的人非常多。

脱皮寮地点很偏远,真的是山沟沟里山包包上的一栋老房子,站在屋外眺望山野,很像福建山区,思乡了一把。

脱皮寮英文名称叫做“Shedding House”,是日本艺术家鞍掛纯一主创,日本大学艺术学系学生花了两年半的时间雕刻完成的,想象一下学生们前赴后继在那里雕刻的样子,也是很欢乐。

这栋建筑从外观上看,完全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保持了原样,进去之后是猛烈的视觉冲击,真的是很魔幻的空间,密集恐惧症患者建议不要看。

这是以一种日本传统的雕刻技法来处理木构建筑的表皮,不是随便乱刻的,仔细看看都有韵律。农宅因为烧炭取火,建筑内部都熏黑了,雕刻暴露出木头的原色,刻纹醒目,雕刻出现在建筑内部所有的木构件,包括顶部的结构,内部家具等等。

有趣的是,脱皮寮不只是要大家欣赏传统雕刻技法,因为特殊的肌理处理,让人看到民家建筑的构造,不规则的原木,木结构的连接方式,雕刻带出民家建筑之美,这点非常喜欢。

相对于前两栋建筑震撼的视觉效果,第三栋是诗意的美,也是三栋建筑中最为残破的一栋。主创艺术家是小泽さよ子,完成于2006年,也是历经12年的作品。这个作品能保存这么好,真的很不容易。

建筑外观没有什么改动,内部破损部分做了修补,修补的材料与原有的区分开来,一些破破坏坏的地方也都保留下来,让人看到民宅所经历过的岁月痕迹,很喜欢。

艺术家主要的处理在障子上,日本传统建筑的活动隔断,室内没有任何展物与遮挡,半透明的薄膜上若有若无漂浮的图样,作品的英文名称叫做“we can recall it clearly”,艺术体会看个人领悟。

现场印象非常深刻的是,灵活的隔断,全封闭或是推拉,产生不同的空间效果,加上夏季屋外郁郁葱葱的景象,很有点梦幻的感觉。

另一个喜欢的处理手法是,修复后的楼梯并没有为安全考量刻意装上栏杆,而是以草绳绑上鹅卵石提醒参观者。这个处理看似小事,却让人想起中国一些名胜古迹,为了公共安全,动不动就安上不锈钢栏杆。参观时也看到小朋友爬上爬下,似乎并没有因为无防护栏杆而出什么幺蛾子。

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时,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需要动点脑筋花点心思,即使是普通民宅,有了巧思之后,低成本也能达到高效能,无需什么专题展览,建筑本身也能成为很好的展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潟自由行:艺术祭的三栋农宅改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cj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