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诗坛三才的华山论剑(二)——燕山诗话拾芹
今天,在写之前,我们先看群里经常讲课的周教室发的一首诗:
访杜甫纪念馆
斯人一敛春秋笔,此地空余笔架山。
自断曹刘难并驾,何妨屈宋作衙官。
极评须到千年后,妄议休凭十首前。
今日故园开甲第,富儿趋鹜共流连。
周啸天 教授
我想,这大致是我们后人对老杜的评价吧,不但压曹植、屈原,更是在三才诗人中被称为诗圣,唯我独尊。其实,在三才诗人中,时代越前评价是越不同,比李、王小了八岁的老杜也越往上朔越低的。很长一段时间,从韩愈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双子星座说到明末徐增《而庵诗话》提出的三才说“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摸,摩诘精大雄氏之学,篇章字句,皆合圣教。”似乎都是李白在前,杜甫居中,王维殿后,甚至再加个中唐的白居易把王挤到第四。
那么,在往前我们穿越到韩愈之前,特别是三才的现实时代, 是怎么评价的呢?我想比杜甫略小一点的唐 窦蒙的说法应该代表了时议“论诗则王维、崔颢,论笔则曰王缙、李邕,祖咏、张说不得预焉。” 看到没有,论书法大家则是前辈大家李北海和王维的弟弟王缙,论诗则是写《黄鹤楼》让李白没有敢留诗的崔颢,而王维还要排在崔的前面,俨然第一人的气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