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在成长的道路上底层 草根 微小说专题
给孩子一个“原点”(读书笔记)

给孩子一个“原点”(读书笔记)

作者: 161f09651b9e | 来源:发表于2018-03-29 05:55 被阅读197次

  在《东吴相对论。忘不掉的乡愁》这一期节目里,两位主持人谈道:

  春节返乡,全世界哪个国家都没有中国在短短的半个月内,有三四亿人口的这种流动。人类的吃穿这些基本的需求满足以后,实际上花费很大的一块是跟情感消费有关的。为什么要回去?就是要回家乡,回到自己的原点,因为那里有最安全感和归属感。小孩子啊出生一刻,就开始冷,他饿的时候就想吃,但是在妈妈肚子里面他不存在这个问题,他永远是饱的,永远是富足的。那些对欲望的不满足,那种冷,那种身体的不舒服,是出生以后才有的。所以,人最初的高底层的记忆,就是要回到那样一种温暖的、幸福的、被拥抱的、没有亏欠的状况中去。那就是母体。小孩的襁褓其实是一个人造的子宫。人们怀念故乡,也就是怀念母体。所谓乡愁,就是要回到原初的地方。所以春节全中国人民都要回乡,这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幸福的底层代码,一个源代码,一旦回到那个原点,他的所有能量就来了。但是,现在的小朋友是没有乡愁的,这个很可怕。

  以我的小孩为例,从他出生到现在,已经住过六个地方,从劲松一带,到望京花地一带,然后到顺义,现在又到西域......我问他记不记得小时候住过的地方.......当时他已经懂事了,我想他还记得,但他的记忆很模糊。我们小时候,一直住在一个地方,那种记忆很深刻,盯着一棵树,就可以看半天,它已经完全嵌到你的记忆当中了。如今孩子的记忆就像电子产品一样不断地升级换代。他没有一个固定的记忆描点,不停的变幻,变幻各种各样的场景,它就没有源头了。现在的小孩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在空间上经常迁徙,现在春节在哪儿过,一会儿北京,一会儿广州,一会儿三亚,一会儿又到亚布力滑雪去了。对它来说,不断切换场景,就没有一个独特的可以作为他的根基的东西。但是,在澳大利益、美国,加拿大有很多小孩,他们可能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葡萄酒或者一个农庄里,或者有那么一个小区,有那么一个房子,他们一直住在那里。再过三十年,这种固定性会让那个时候的人们有稳定感。他们不会狂躁,他们会焦虑。如果有一天大家都不返乡了,这是一个更大的悲剧。所以,今天的很多父母,如果能听到这期节目的话,我们有个呼吁,你应该在你的孩子0岁到6岁这个阶段,做一些重复的,固定的事情,不管是味道也好,声音也好,故事也好,场景也好,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把看见的,听见的等,跟他的某些快乐,进行紧密连接。只有这样,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以后当他孤独,寂寞,沮丧的时候,做父母的就可以把这个还原给他。

读了两位主持人上面的这些话,你应该明白为什么学心理学的人“言必称童年”了。因为童年(尤其是6岁之前)是人生一切的原点,是幸福的根源,也是痛苦的根源。童年太重要了。在经济迅速发展的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恰恰容易失去童年,而应试的狂热更是雪上加霜,把孩子的童年挤压殆尽。这种孩子长大后,就容易浮躁,狂躁,内心充满漂泊感和不确定感,而且当他们需要心灵抚慰的时候,找不到自己灵魂的原点在那里,有点孤魂野鬼的样子。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给孩子一个稳定的,宽松的童年,比什么都重要。这件事主要靠家长,但学校也很重要,特别是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万不可给孩子不安全感和严重的挫折感,否则就可能毁坏孩子一生的幸福。

读后感: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乡愁确实是在慢慢的淡化了,特别是国家的城市化建设。很多孩子也许不是在父母的老家成长的,跟随父母漂泊的,或者即使在在老家长大,但是父母不在身边,是作为留守儿童长大的。而且现在的趋势就是,年轻人只有往城市里面发展才能有机会。

  其实,我觉得无论是你在那个环境里成长的,你的童年要是轻松,快乐的,开开心心的,无忧无虑的,能得到父母的关爱的。那么这种心理健康的种子算是播下了。原生态的家庭环境对人的一生都是有很重要的影响的,做心理分析,心理诊断的都会利用一些手段来分析人的童年的经历,国外的教育研究者都是从童年一直追溯到成年。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而我对童年的印象比起我的同龄人算是比较深刻的,我的童年算是比较幸福和自由的,没有太多的约束,所以很多纯真的本性还是保留的很好,自以为即使为世俗所不太容纳,但是确实是很宝贵的东西。

  而现在的小孩子从物质条件来说是比我们那个年代要强太多了,但是不一定说好的物质条件就能带来精神层面的满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让很多家长焦虑,早早就要让孩子学习各种各样的东西,而不管孩子自身的承受能力,特别是到了小学以后,学习的负担,还有特长的培养,都过早的让孩子不堪重负!如果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时候,让孩子产生了更多的负面的情绪,累积在心中不能发泄,长此以往,还是会对孩子将来的人生产生消极的影响的。

  所以我还是赞同王老师的观点的,童年对一个孩子是多么宝贵啊,作为家长需要做的是爱护他们,创造条件让孩子的童年更加的幸福,快乐,寓教于乐。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无可厚非,但是还是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能强迫,勉为其难。遇到困难和瓶颈,如果能够帮助和鼓励孩子战胜它们,这样更好。如果能力不够,还是要顺其自然一点。作为父母,还是需要关注孩子的内心的感受,从他们的情绪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和精神状态。运用合理和科学的方法来处理问题,一定也要避免自己的情绪化!所以今天推荐的海蓝老师的心理课程,我觉得是十分有必要去学习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淡之:近来回老家,有类似的思考。纠结要不要买房住市区,因为想让孩子的童年能在一个地方,像自己对儿时的房子那样的感情,真正感受到“落叶归根”。如果不停换地方,很难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心也会无法安定!
    161f09651b9e:@淡之 买房要买到人多的地方。
  • 王燕惠:物质的满足,不等同于精神的富足。
    认同。
    161f09651b9e:@琴音流淌 晚安!
  • 长亭外的夏小乔:💐💐💐💐🍎🍎🍎🍎🍎
  • d98af101fc92:大致看了一下,回头来细看。
    161f09651b9e:@枫叶枫叶大枫叶 感谢来访!
  • 银蕨之约:都变了,孩子们没有乡愁可寻。
    161f09651b9e:@岁月静好_68c9 必然的。城镇化进程不太可能逆转。
    人口聚集更有利于改善民生,集中资源,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 LH来慧:早上好!🌺🌺
    161f09651b9e:@来慧 早安!
  • 风中残烛:早上好
    161f09651b9e:@风中残烛 早安!
    161f09651b9e:@风中残烛 早安!
  • 光明日记:读读佛经会明白很多道理。
  • 单老师码字:人的精神世界的荒芜,真的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161f09651b9e:@单老师码字 早安!

本文标题:给孩子一个“原点”(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vp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