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232029/1dabaa548b0ba5ea.jpg)
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在这个寒冷的冬夜想写写母亲。趁自己前二十多年的记忆还没被岁月的河流淹没殆尽,将总是带给我温暖的母亲记录下来。
儿时寒冷的冬夜,母亲总会在睡前来看我的被角是否平展,她总说如果被子是卷起来的会透风,会不保暖。所以,一直到现在,即使没有睡觉也要把被子放得尽量平展,因为还会想起母亲的那句唠叨。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总会像这样给我带来温暖。
小时候母亲会起很早为我做早饭,早饭吃饱了,再备一盒饭带到学校。或许那段时光平凡而简单,但现在想起来那的确是儿时最美好的记忆。由于母亲早起,母亲就成了我定时的闹钟,我会让母亲起床时也叫醒我。尤其是寒冬的早上,母亲的炉火旁仿佛是最温暖的记忆,母亲做饭,我就坐在灶火边背书。有一次印象特别深刻,我在灶台边背《木兰诗》,我开口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复织”时,母亲就能把大部分背下来。那估计就有两种可能,母亲小时候也是一个爱背书听老师话的好孩子,还有就是小时候笨拙,我反复的读背,我还没背下来,母亲或许早都背得滚瓜烂熟了。一炉灶火,一个小板凳,一本课本,我背书,母亲做饭,每每想起便是最温暖的记忆。
最近迷上了听广播,一边听广播一边洗漱或者一边做饭,近来刚好听到俞敏洪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他在书中形容到母亲是最伟大的一个群体。因为你成功了,母亲会为你点赞支持;即使你失败了,也会为你敞开怀抱,因为母亲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从小母亲对我的成绩没什么要求,也从不会像现在许多家长一样到老师跟前就再三的叮咛嘱咐,让老师把自己的孩子管严一点,或许母亲相对于父亲是扮演的慈母这样一个角色。小时候,课文没及时背,但需要在家长那里签字,这个时候我就会找到母亲,我象征性的背几句,总能在母亲那里蒙混过关,母亲也总会答应我这种无理的要求。或许正是这种母亲对我学习的不监督,母亲的这种信任,让我养成了自律的习惯,让我领悟了学习更多的还是要靠自己的自觉。
参加工作第一年,逃离食堂尝试做饭方知自己是多么的笨手笨脚。到现在母亲还会戏说我懒,说现在不会做饭,以后是讨不到老婆的。我则回:谁让母亲从小到大陪在我身边呢,有了母亲,自己炒的菜肯定是难以下咽的。说的满是嫌弃,其实心里明白,或许正是这种陪伴,让我从小到大不至于成为一个留守儿童,让我从小一直有享受不尽的父母的宠爱。通过自己这段时间厨艺的练习,做给自己吃是完全没问题了,争取能早日练出几个拿手好菜,到时也让母亲刮目相看。
回忆总是满满,唯有珍惜,希望未来也有享受不尽的母亲的宠爱。或许不求回报,但儿子终将越来越成长,越来越感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