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APP的核心任务流程
以前看产品想到的第一个念头是:如何用一句话概括眼前的产品?
后来断断续续地接触场景等名词,便会带着场景的概念去思考产品。
但是以上面的角度去看APP总是过于简单,零散,仿佛散落在我面前的零件,我并不知道这个APP是如何产生,运转的。
后来我明白,原来每个APP都是有一根脊梁的,这根脊梁就是我追寻的答案。
那么什么是APP的脊梁?这个问题很多前辈已有答案,那便是APP的核心任务流程。我在这里结合自己最近的一次团购经历说说核心任务流程为什么是产品的脊梁。
上周想通过大众点评或者美团与朋友一起吃吃饭,叙叙旧。地点是深圳的某个小镇,朋友的主场,我对吃饭的地方并不熟悉。比来比去,最终还是通过美团找到一家合适的店铺。这次消费我历经美团寻找美食→消费→点评的完整过程。其中截止到完成订单的任务,共计7-8个页面(在绑定银行账号的情况下),而大众点评在同样情况下的也是同样的页面数。是巧合吗?不是,过多的点击会影响订单的转换率,所以美团和大众点评在正常流程中的页面数都是做到尽量合理,以免挑战用户的底线。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恰好”的这个度的呢?要知道我们在浏览美团的时候有可能会被推荐的商品引导到别的页面,也有可能在数不清的评论中来回地跳转,而这些操作无疑像是在APP的主干上开枝散叶甚至结网。错综复杂的页面逻辑是我前不久面对一个APP时最头疼的问题。
所以在这里我们形象地把核心任务流程比作脊梁,而其他任务流程则是脊梁上的骨头。把握住核心的任务流程,在此基础上,结合产品的具体情况删调整减功能。还是回到美团,先看美团的定位,“团购市场的本地消费平台”。具体到我个人的这次消费就是解决我吃什么问题的产品。对于这次消费,我属于有不确定目标的用户,知道自己想在什么地方找到美食,但是并没有具体的店铺或者美食名,所以我是通过“美食”标签进行查找,再通过二级标签的地区等选项找到店铺,进入店铺选择团购产品,再完成支付过程。值得注意的是点击“美食”标签后,我们能见到店铺或者该店铺的部分团购项目,我们既可以点击店铺再选择团购产品,也可以直接选择团购产品进入到下一步,所以我们正常的流程在美团里变成了7-8页面。下图便是我们去掉美团的框框架架看到的脊梁。(这里省略了消费和评论环节)
上图简单清晰,能 解决我们买到美食的需求,但是并不能解决我们买到合心意的美食的需求。可以这么说,如果美团仅仅做到上面这步,这样的美团对我们毫无意义。对于一次消费,我们有浏览价格,美食信息,浏览评论参考等需求。罗列这些需求,整理到相关的任务流程与页面中,我们便可以看到像下图一样开枝散叶的结果:
针对上图从发现美食到评论更为完整的美团脊梁,我们可以发现,在发现美食这一任务中,我可以把价格,清单,评论等信息整合到发现美食这一任务中。同样的在支付任务流程中,我们也会整合了绑定银行信息,验证,美团券等信息需求。当各种需求被整合到相应的页面,再以良好的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的时候,那么美团的脊梁变被很好地支撑起来。
依据美团当前需要优质评论的情况,我们在评论这一任务中,一方面用高额积分诱导用户,另一方面用上传图片和字数限制控制评论质量。这样综合得到的评论信息再反馈到发现美食的任务中,供我们参考。而商户通过评论等排出优劣顺序,再展现到首页,这样利于我们更好地发现美食。这样看整个APP的信息是不是也是很好地围绕脊梁在流动。
以上,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横向的功能信息丰富,还是纵向的信息反馈,始终都是围绕核心流程这根脊梁。正因为脊梁的存在,使我们在规划APP的时候,身子不会长歪。在外界环境变化时,APP能够很好地结合自己去增减调整功能来适应环境。
最后,跳出个人这次消费的限制,附上美团团购页面三种用户的任务流程图给大家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