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语叫,“活到老学到老”,从小我们在学校里学习,进入社会,我们在社会中学习。我们真的懂怎么学习吗?通过学习,我们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了吗?还是像从前一样一地鸡毛,茫然无助,寻寻觅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学习这回事。
就如前面所说,我的生活也是一地鸡毛,所以我在学习的路上,不断地探索。抱着对学习导图唤醒自己本自具足地学习力的信念,我来到了健文老师的3阶课堂——四维学习力。这次的课程和自己想象中的课程完全不一样。在课程里我们没有过多的导图教学,更多的是对学习本质的研究和探讨。
健文老师非常形象的把我们学习的过程用一张图形象的表达出来——认知模型理论图。把学习过程分为了输入——认知模型——输出三个环节。让本抽象的学习变得具象化,让学习变得有章可循。
课程总结信息输入
在输入的环节,健文老师给我们讲到了浩瀚的宇宙世界,它带给我们的无限性和复杂性。我们如何能让自己在如此复杂且多的信息中,精准有效的捕捉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呢?这和我们大脑的特性息息相关。我们人类的大脑具有局限性,需要对信息分成一块一块进行处理,把信息系统化。人类就是用系统对世界进行探索和认知的。系统是什么呢?所谓系统就是一个有很多部分组成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作用,作为整体又有一个共同的目的。
系统有大有小,构成了我们的知识层次。知识就是告诉我们系统本质的信息。越本质的知识统领更大的面,更容易完成跨界。这也让我想起在漫步学习时,神之业老师所说的,在一个领域不停的深挖,挖到底层,水是相通的。这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越抓住本质的知识,越容易进行跨界。中国有句俗语叫“一通百通”,也就是这个道理了。
做为一名终身学习者,我们的目标就是用一生来寻找事物的本质。在我们生活中出现了如下三类的终身学习者:
第一类,知识焦虑者,他们的学习停留在知识的最上层,来什么学什么,感觉学习了很多很多的东西,却还是一地鸡毛。
第二类,需求解决者,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却发现问题接踵而来,来也解决不完,每天忙于扑火。随着问题越来越庞大,知识量的越来越庞大,也渐渐的焦虑起来。
第三类,知道未知者,他们了解系统的无限性,知道知识的本质,不断努力的去寻找更本质的知识,优化自己的认知模型。
在复杂的系统中,我们了解了系统的无限,了解我们在无限的系统中应该如何来面对,如何学习,我们还需要坚定的信念。我们要相信在这个无限的宇宙中,存在着各种的可能和机会,相信我一定可以,相信每一个当下的力量,相信一切皆是最好的安排。这是终身学习者的内功。有了内功,方法和工具才有它用武之地,才可以发挥功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东尼.博赞先生的故事,您就更容易明白其中的奥秘了。博赞从小的时候到大学都一直受到学习和记笔记的困扰,他一直在不停的探索和尝试。要么随波逐流,要么逆流而上,他选择后者。在去图书馆找寻高效使用大脑相关书籍时,被管理员建议去医学图书专区。他突然意识到,找不到所需要的书,表面上看起来是件坏事,实际上反倒是件好事。因为,如果没有这类的书籍,那他就正好找到一个研究的冷门,而且这个领域非常重要。于是他不停的专研,后来创建了思维导图这种“天才笔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见了博赞先生的坚定的信念,他认真地抓住每一个当下,他的相信给了他不停往前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博赞先生看见了机会,最终迎来了思维导图地风靡全球。
认知模型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我们拥有的认知,决定了我们看世界的模样,也决定了我们的行为。
认知的结合就构成了我们的认知模型。认知模型具有层次。它的工作原理是:第一,我们通过不断重复,越熟悉认知模型越往下降。第二,越高层的认知模型,我们调取越慢。越底层的认知模型我们越优先调取。在我们的生活中,底层认知模型有哪些呢?自动化思考、习惯、信念、价值观。还有一个重要的点,重复是认知模型形成的根本原因。
了解了认知模型工作的原理,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可以提升我们的觉察力;调整我们认知。步骤如下:
找出我们输入和输出
发现我们的认知模型
分析我们的认知模型
调整我们的认知模型。在我们日常中,常听见冥想、转念、正念,这些都是调整认知的一种方式。冥想,即让自己内心平静,调用自己的无感来处理。转念,则是让我们换个正向的认知模型进行思考。正念,即正向的念头。
了解了认知模型的工作原理,不仅适用于我们自己,也适用于与他人的相处。让我们更清楚的知道,为什么我说的他听不懂?为什么他不理解我?等等这样的问题。那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去换位思考,这样在沟通的时候才可以更加的顺畅。
了解了认知模型理论,在理解上也让我们如虎添翼。我们在认识和学习一个新的事物,都是通过调取已有的认知来解释新知识的过程。能解释的越多,理解就越深。调用底层认知越多,记忆就越深刻。底层的认知即我们的五感(日常的所见所闻)、简单的逻辑、简单的知识(生活)、简单的道理(故事)。了解了这个点,我们就可以创设出很多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代入理解法,把自己带入到知识的情境中去,让知识回归于生活。我们也可以用故事编写法,刻意使用我们的五感,激发我们的表象。
输出
输出在这里主要指的是我们用笔记的形式将思维可视化。笔记是一种符号,是人们表达思想的主要方式,也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它可以让我们看见自己思维的过程,更好的纠正和调整。也能让我们清晰、高效的传播我们的思想。笔记主要有三种类型:文字笔记、思维导图、思维笔记。笔记主要由4个视觉符号构成:颜色、曲线、图像和文字。而笔记具有三个特点:组块、顺序、关系。这三个特点符合人类认知的特性。我们如何选择我们的笔记类型呢?那就是利用视觉符号清晰、高效表达出组块、顺序、关系即可。
本期的学习让我对于学习的流程有了一个更加系统的认识,让我对学习的本质有了一个更清晰的了解。四维学习力:理解力即调取,记忆力即重复,思考力即观念,创新力即激荡。学习就是用有限知识了解无限世界,希望在无限复杂的环境中掌握规律。这要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提炼,形成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知道如何学习刻不容缓。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懂学习的终身的成长者,而非终身学习者。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活出精彩,绽放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