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曾经,生儿育女的根本原因还离不开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孩子更多的意义是传宗接代,是未来的保障,所谓“养儿防老”,就是如此。
而如今,很多父母已经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孩子,把孩子当成是一个全新的生命。孩子会长大,会有自己的梦想,自己的方向,从来都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然而,丁克家庭依然是“不同”的存在。
很多人无法接受丁克,认为不生孩子的夫妻就是自私、不孝以及消极的代表。他们最经常举的例子就是孟子的言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但时代在变化,每个人的选择都更应该被尊重,即使不能理解,但我们也无权评判。
其实,站在他们的角度,选择丁克并没有什么错,这只是一个普通的选择,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既然他们有能力也有勇气承担后果,我们又有什么资格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谴责他们呢?
02
只是大概还有很多人,对于丁克家庭是抱着“看好戏”的态度,总觉得他们迟早有一天会为不生孩子这个决定后悔。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不妨来看看我的邻居江爷爷的真实故事。
江爷爷如今已经六十有几,身边除了老伴,再无其他亲人。但江爷爷从来都是乐呵呵的,并不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什么不好。
在江爷爷那个年代,生活很苦,经常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很多家庭都有五六个兄弟姐妹,孩子是福气,也是劳动力。也因此,当江伯表示自己不愿意生孩子的时候,周围的人都是又惊讶又不解,觉得他“精神不正常”。
但江爷爷年轻的时候就很有思想和决断力,他表示:“我连自己都无法保证,为什么要让孩子和我一起受苦?为了自己的以后就去生孩子,不觉得太过自私了吗?”
而且,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养儿防老”这个理论在江爷爷看来,本就是无稽之谈。
03
当时的社会,“丁克”这一词并不流行,但江爷爷却已经很好地掌握了“丁克”的精髓。
他尊重生命,也尊重每一个可能。一个生命的孕育,需要付出多少的心血和时间,又需要承担多么沉重的责任。如果只是为了一己私欲才要生孩子,那这本身对孩子就是不公平的。
其实江爷爷做出这个决定,也是为了自己。他热爱文学,热爱旅游,立志要走遍中国的大江南北,看遍中国的大好河山。他还想去国外走走,体验不同的文化和风土人情,领略不一样的人生和精彩。
有这样的志向,又哪里有时间去培育一个生命呢?
庆幸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和他志同道合的妻子,两个人对于“丁克”这个问题一拍即合。
在未来的几十年,江爷爷和妻子是精神伴侣,是旅途中互相分享、互相扶持的夫妻,也是一同抵御外界流言的“战友”。毕竟不论在什么时候,选择“丁克”,都必然要承担很大的压力。
这份压力,不是源自于孩子本身,而是世俗的眼光所赋予的。
但江爷爷最大的庆幸,就是他始终没有妥协,因为他和他的妻子,都太知道自己要什么。如今,江爷爷和妻子都已经没有体力再去游山玩水,但却爱上了种花养鸟,偶尔还会去打太极拳,下象棋,生活怡然自得,根本没有觉得有什么遗憾。
04
曾经还有人觉得江爷爷很孤单,毕竟六十多岁的人了,却没有儿女在膝下承欢。但看到江爷爷真实的笑容,以及他和老伴的恩爱,那些人终于相信,丁克也可以很幸福。
而且,身边很多人在为儿女的婚姻大事操劳,四处借钱买房买车,头发都愁白了,但江爷爷却十分悠闲,毫无压力,因为他本就没有需要操心的事情。
没有孩子又如何?为自己而活才是人生的真谛。
江爷爷曾和我表示,他从不否认别人的幸福,有孩子、有事可操心也是一种幸福。但他的幸福,也是真实的。最重要的是,这是他真正想要的。
人生本来就是未知,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结果。选择丁克,对于有些人而言,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接受,但对于他而言,却是他庆幸做过的正确选择之一。
所以,江爷爷的故事也告诉我们,选择丁克并不代表不幸福,也不意味着消极生活。两种选择可能会带来截然不同的人生,但我们无法去评判哪一种人生就一定优于另一种。
人生的任何的决定,不管大小,其实都没有一个最优解。我们能做的,就是遵循自己的内心,不留有遗憾。最重要的是,一旦做出了选择,就勇敢地往前走,不要再后悔。
人这一生若是无憾,便可无悔。
END.
今日话题:
你们身边有选择丁克的夫妻吗?他们过得怎么样?
欢迎留言分享你身边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