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讲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可从现实看,大部分并不准确。董其昌和王献之在史料中均是不堪的家伙,但字就写得精彩、妩媚。
文章也一样,抛开日记,其它文字被书写的初衷就是有观众的。大多数人不会把自己不体面的那部分拿出来面对观众,拿起笔的那一刻,就已经端正衣冠了。所以艺术人格和社会人格往往是两回事,统一的也有,极个别的特例。
所以我有个乐趣,就是发掘早年名人在门庭尚且冷落时的微博、博客,写这些只言片语或者一段短文时,表达是本能,是生理需求,没有进入「战斗状态」。
这些碎片,拼凑出他们自己也未曾观照的一面,结合出版的文章,他们的面貌和成长路径,便能更完整的呈现。
新浪曾经在博客时期,便努力邀请过各路能人入驻,留下了那一代害羞、腼腆的人们真实的另一面,我茶余饭后考古翻阅,时常有令人快乐的发现,作为一个用户,感谢新浪留下了这份宝贵的礼物。
网友评论